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8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7.3(7.6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 版权信息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硅藻纳米技术的近期新研究进展以及新兴的应用,硅藻纳米技术是对被称为硅藻的单细胞类进行广泛跨学科研究的总结,硅藻以其独特天然多孔的二氧化硅纳米微观结构和性质,在海洋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光学、医学、和农学等领域发表了数千篇论文;本书介绍了近期新的突破性发现和前景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的新途径的讨论,解释了硅藻纳米技术领域的新型方法的巨大潜力。本书适用于硅藻科研工作者作为科研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生物技术的科普书。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 目录

第1章 硅藻壳体的多样性 1.1 引言 1.2 环境中的硅藻壳体 1.2.1 化学环境 1.2.2 为什么硅藻壳体现在才被重视 1.2.3 孔隙度范例:壳体微结构的重要性 1.2.4 分辨孔隙度 1.2.5 化学平衡与物理平衡 1.2.6 硅藻萎缩 1.3 硅藻壳体信息应用 1.3.1 将硅藻应用到实验室芯片体系 1.3.2 纳米尺度上的粒子运动 1.3.3 持续性发展 1.3.4 硅藻结构成像 1.3.5 探索硅藻多样性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硅藻与流体环境的相互作用 2.1 引言 2.2 营养物质传输 2.2.1 海洋中的物质运输 2.2.2 营养物质向渗养者壳体的传输 2.3 硅藻的动态流体环境 2.3.1 平流 2.3.2 下沉/浮力 2.3.3 成链效应 2.4 硅藻壳体对物质运输的影响 2.4.1 圆筛藻和海链藻的瓣膜结构形态 2.4.2 圆筛藻环带的形态 2.4.3 通过瓣膜孔的传质 2.4.4 壳体外表面对传质的影响 2.4.5 通过带状孔隙传物 2.5 结论 术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硅藻表面纳米工程的新兴应用 3.1 引言 3.2 光刻:硅藻的仿生结构 3.2.1 纳米压印光刻(NIL) 3.2.2 三维激光光刻(3DLL) 3.3 生物模板:蛋白质定向的模板形成 3.3.1 芯片实验室技术 3.3.2 肽和二氧化钛在硅藻壳体中沉积 3.4 太阳能电池(热/电/生物燃料) 3.5 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 3.6 氧化物基纳米颗粒 3.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硅藻细胞培养的细胞壳体功能化的光电性质 4.1 引言 4.2 金属在硅藻壳体中的代谢插入 4.2.1 二氧化硅生物矿化 4.2.2 金属通过代谢插入硅藻细胞的策略 4.2.3 硅藻细胞的后处理 4.2.4 锗通过代谢插入 4.2.5 锗氧化物通过代谢插入后壳体纳米结构的变化 4.2.6 代谢插入锗氧化物使硅藻壳体光致发光 4.2.7 代谢插入锗氧化物使硅藻壳体电致发光 4.2.8 钛通过代谢插入 4.2.9 其他金属通过代谢插入 4.3 硅藻壳体生物二氧化硅上的金属沉积 4.3.1 溶解基础上的金属沉积过程 4.3.2 金属包覆硅藻质生物二氧化硅器件 4.3.3 生物塑料替代工艺 4.4 硅藻质生物二氧化硅的生物分子功能化 4.4.1 基于硅藻质二氧化硅的光致发光生物传感 4.4.2 基于硅藻的SERs生物传感 4.5 未来方向的总结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5章 硅藻纳米结构的微纳光学器件:自然光控制 5.1 引言 5.2 数字全息组合成像表征硅藻的超微结构 5.3 硅藻的光学性质 5.3.1 硅藻光致发光 5.3.2 无透镜聚焦 5.4 基于硅藻的光学应用 5.4.1 气相传感 5.4.2 生物传感 5.4.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硅藻上蛋白质的固定化 6.1 引言 6.2 在硅藻质二氧化硅上固定蛋白质的方法 6.2.1 体外固定 6.2.2 体内固定 6.3 应用领域 6.3.1 催化 6.3.2 传感 6.3.3 药物输送 6.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改性硅藻壳体用于太阳能转化的潜力 7.1 引言 7.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7.1.2 光电化学制氢 7.1.3 硅藻壳体 7.2 用于太阳能转化的硅藻壳体的留型改性 7.2.1 硅藻壳体热化学转化为半导体 7.2.2 硅藻壳体中半导体的生物嵌入 7.2.3 硅藻壳体的表面改性 7.2.4 硅藻壳体显微制备三维支架 7.3 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改性硅藻壳体 7.4 用于光电化学制氢的改性硅藻壳体 7.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硅藻质二氧化硅——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新型生物材料 8.1 引言 8.2 硅藻质二氧化硅的结构及性能 8.3 硅藻用于锂离子电池 8.4 硅藻用于超级电容器储能 8.5 硅藻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 8.6 硅藻用于储氢领域 8.7 硅藻用于热能储存领域 8.8 展望 参考文献 第9章 硅藻:用于药物传递的纳米结构硅的天然来源 9.1 引言 9.2 来自硅藻的天然纳米二氧化硅 9.3 硅藻壳体制备微/纳米无毒载药载体 9.4 硅藻表面的生化改性策略 9.5 用于药物传递的硅藻微粒 9.6 用于在癌细胞内传递药物的硅藻纳米粒子 9.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一种用于储存谷物保护的天然杀虫剂的硅藻土*新研究进展和展望 10.1 引言 10.2 硅藻土(DE):来源和物理化学性质 10.3 硅藻土(DE):防控害虫的天然杀虫剂 10.3.1 早期使用和实验结果 10.3.2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10.3.3 影响硅藻土杀虫效果的关键因素的综述 10.3.4 杀虫剂对谷物保护的局限性 10.3.5 硅藻土配方的开发和改进 10.4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全部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 作者简介

张育新,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硅藻及硅藻土环保新材料的精细调控并在多个应用领域中展开研究工作。在 Nat. Chem.、JACS、Adv.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 A等期刊上共发表 SCI 论文 270余篇,包括 ACS Nano (1 篇)、J. Mater. Chem. A (16 篇)、J. Power Sources (10 篇)、J. Hazard. Mater. (2 篇)、Electrochim. Acta (10 篇)、Sci. Rep.(2 篇)、Dalton Trans (5 篇);受邀发表特约综述 2 篇 (J. Mater. Chem. A)。所发表论文中, 19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 2 篇被评为热点文章,10篇被编辑选为封面文章,2 篇论文获重庆市科协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截止到 2021年 8月,论文引用 13307 余次,近五年引用 12273 余次,H index 为 61,单篇他引高次数达 658 次。现担任Nano Materials Science 执行副主编、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副主编、Frontiers in Chemistry 专题编辑、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J. Chemistry 的客座编辑、Frontiers in Materials 编委、功能材料学会理事、《功能材料》编委,Energ. Environ. Sci.、ACS Nano、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国际期刊审稿专家;2017 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 10优秀审稿人;2020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7 项;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2020年中国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 8 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国外专著章节 5 部;国际会议邀请报告 3 次,担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 2 次,担任首届中国-新加坡前沿科技创新大会的大会秘书长、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校友会主席。此外,张育新教授与美国、新加坡、韩国、澳洲等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多个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