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56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0.9(7.7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229631
  • 条形码:9787543229631 ; 978-7-5432-2963-1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其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三大视角论述了现当代人类行为理论的各个方面及其运用;下篇依托个体生命周期的发展脉络,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个人的发展特征、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以及各发展阶段的重要人生议题与应对策略。 本书的优势在于:**,结构清晰,重点明确。紧紧抓住人类行为理论与生命发展周期两大主题。第二,结合国内外蕞新研究成果和资料,与国内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每一个理论,都有该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的讨论,还设置了思考与练习、批判性思考等板块,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第四,整合了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研究,内容丰富,理论性强。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内容简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互动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了解有关人类各个生命阶段的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精神的发展的理论和知识,并指导学生将这些理论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在美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较为发达,该课程的教学也已十分成熟,有大量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领域的教材出版,其中不少也被翻译并引入我国,作为该课程的教学参考书甚至教材。本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本土教材之一,分人类行为理论和人类生命发展历程两大板块,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入阐述与解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目录

前言

导论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上篇 人类行为理论

**章 当代人类行为理论

第二章 系统理论

第三章 心理动力理论

第四章 毕生发展理论

第五章 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第六章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和交换理论

第七章 符号互动理论

第八章 超个人理论

第九章 增权理论

下篇 生命发展阶段

第十章 从怀孕到出生

第十一章 婴儿期

第十二章 儿童早期

第十三章 儿童中期

第十四章 青少年期

第十五章 成年早期

第十六章 成年中期

第十七章 老年期


展开全部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节选

每年全球约1.3亿新生儿降生,但有260万在生命**个月中死亡(还有260万胎死腹中),虽然比起1990年的510万人已经大大降低,但每天死亡的新生儿仍有7000名之多,而且高达1/2的死亡发生在出生后*初24小时内(WHO, 2017)。 早产(在妊娠37周前分娩),过期产(超过预产期2周以后才分娩),产伤,低出生体重儿等,对于新生儿而言都是重大的危险因素。但出生时缺乏高质量或熟练护理以及出生后缺乏及时治疗往往是新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按WHO标准,在妊娠28~37周出生的称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为低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的为极低出生体重,不足1000克的为超低出生体重。我国77所城市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早产儿发生率为7.8%,新生儿科住院病人中早产儿占19.7%,其中体重不足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占32.3%(魏克伦等,2005)。早产会并发各种疾病,其中*多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出生后第1个小时是早产儿的关键期,应及时使用新生儿加护设备。我国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死亡率达151.5‰,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林良明等,2002);其发生率约为6%(1998-2003年),低于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但地区之间有明显差异。 低出生体重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长期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低出生体重儿童智商较低,长大后更有可能遭遇学习障碍、社会交往困难与情绪困扰(静进,1999)。然而研究也显示,对于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的儿童,只要生长于具有丰富的学习刺激与适当的情感支持的心理社会环境之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Wolke, 1998;齐藤久子, 1991);甚至比起那些出生顺利,但受困于贫乏环境的孩子,其在学校的表现更出色(Papalia, 1998)。 按国际标准,新生儿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分别是指某地区一年内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未满1个月与未满1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之比。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出生时缺氧)以及产伤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占据80%以上。大约99%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而且发达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由于在家分娩是发展中国家极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国家中只有13%的妇女能够在产后24小时内得到护理,因此派遣熟练的卫生工作者在新生儿生命**和第三天进行家访,是可以提高其存活率的可行的卫生战略。如可能,还应在其生命**周结束前(第七天)进行第三次家访(WHO, 2018)。新生儿的健康进展并不需要昂贵的技术,但却需要卫生系统提供持续的保健服务,*重要的是要确保新生儿在母亲和育婴室之间微妙的但往往被忽视的移交过程顺利进行(WHO, 2015)。此外,性别歧视也为新生儿带来额外的风险。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在新生儿时期,女婴比男婴更具生存优势,但很多地区的女婴却没有得到和男婴同等的照顾;甚至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女婴遭父母杀害,或者在没有生下来之前就已经被堕胎。 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统计,中国2016年新生儿死亡率为4.9‰,其中城市2.9‰,农村5.7‰;婴儿死亡率则为7.5‰,其中城市4.2‰, 农村9.0‰。与2000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78.7%,婴儿死亡率则下降了76.7%。上世纪50年代初期时,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尚高达200‰,如今已经下降了97%以上。据《中国的儿童状况》白皮书显示,1950年至198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的年平均下降速率超过5%,此下降速率既快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婴儿死亡率下降速率(2.5%),也快于发达国家年平均下降速率(4.6%)。90年代以来,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年平均下降速率为6.5%,在所有年收入和中国相近的国家中继续居于领先地位(国务院新闻办,1996)。

新书--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作者简介

韩晓燕,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社会福利专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担任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学会理事,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专家督导委员会成员,上海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朱晨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