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作者:夏晓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6.9(7.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246269
  • 条形码:9787301246269 ; 978-7-301-2462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本书特色

作者选择将女性问题作为透视晚清社会的视窗,以精细详尽的个案分析而非泛泛而谈的宏大叙事为研究方式,借助于忠实客观的报刊媒体而非太过主观的编选史书为原始资料,寻觅晚清女性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同时全方位地重新呈现晚清的社会场景。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晚清新兴的报章文字中选取女性社会、女性典范、女性之死三个视角,透过对晚清女界生活与观念的考察,具体探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发展之间的复杂纠葛。作者试图通过进入报刊,实现阅读视角从官方到民间的转移,并由此返回现场,这种努力在本书中具体落实为通过对十个个案的剖析,对史料进行精细处理,以期逼真地展示晚清社会的某一现场,并由此揭示出其间隐含的诸种文化动态。上篇"女性社会"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中篇"女性典范"以勾勒晚清女性的人格理想为目标,意在展现优选女性有别于传统的精神世界:下篇"女性之死"是对三位死于上个世纪初的女性各异的死亡方式、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风波的歧出的意义指向的解说。作者认为,由此构成的晚清社会的图景,实际上蕴含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思想萌发的种种迹象。本书作者以宏阔的视野精细地操作向不被学界看重的报章史料,以此生气淋漓地重现了晚清社会的诸般图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地勾勒出晚清社会与思想新变的轨迹。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目录

导言 重构晚清图景

上篇 女性社会
**章 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上海“中国女学堂”考述
**节 利用报刊的自觉意识
第二节 中西女士的盛大聚会
第三节 中西并重的办学方针
第四节 华洋杂处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新教育与旧道德——以杜成淑拒屈疆函为例
**节 通信订婚与文明结婚
第二节 男学生的私函与女学生的公开信
第三节 屈疆的革退与中国妇人会的分裂
第四节 “启发知识”与“保存礼教”两不相妨
第三章 晚清女报的性别观照——《女子世界》研究
**节 刊物的编辑、出版与发行
第二节 作者的聚合
第三节 “女子世界”的构想
第四节 “女权”优先还是“女学”优先
第五节 体育为女子教育**义
第六节 杂志的续出
第四章 历史记忆的重构——晚清“男降女不降”释义
**节 “十不从”小考
第二节 为民族殉身
第三节 “足”以有别也
第四节 雌风吹动革命潮

中篇 女性典范
第五章 晚清的古典新义——以班昭与《女诫》为中心
**节 “文饰政论”与“新眼读书”
第二节 史书中的班昭与《女诫》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楷模
第四节 男尊女卑的祸首
第五节 旧经典与新思想的离合
第六章 误译误读与正解正果——批茶女士与斯托夫人
**节 《五月花》与《批茶女士传》
第二节 美国废奴先驱的形象放大
第三节 光荣属于谁
……

下篇 女性之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节选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研究晚清女性史,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是“女权”与“女学”的关系问题。大致说来,晚清学界对此有明确意识,是在1904年以后。“廿纪风尘,盘涡东下”,“‘女权!女权!!’之声,始发现于中国人之耳膜”。较之戊戌变法时期的“男女平等”或“男女平权”,进入20世纪,“女权”一词已得到越来越频繁的使用,由此表现出晚清论者对妇女应得权利的强调以及将理论付诸行动的迫切要求。不过,《女子世界》创办之初,写作发刊词的金一也只笼统地将“振兴女学,提倡女权”并列提出,未多加说明,虽然这一排列次序本身已经隐含着引发此后争论的萌蘖。  讨论“女权”与“女学”孰应在前,蒋维乔未必为**人,但《女子世界》上的争端却是由他开启的。其时,蒋氏人虽在商务印书馆,但从事教材编译,自云“直接间接皆不离教育”,“若将终身”,因此对女子教育格外看重。其考察“中国女子,五千年来沉沦于柔脆怯弱、黑暗惨酷之世界”的原因,也“一言蔽之曰:女学不兴之害也”。列举害之大端,则从有害于个人的“戕其肢体”“锢其智识”“丧其德性”,一直申说到危害国家的“亡国之源”与“亡种之源”,足见女子无教育,害莫大焉。  既然无论女界的现实处境还是国家、种族的兴亡均系于女学,女子教育在晚清的“女界革命”中自应居于首位。这对于蒋维乔来说,本是顺理成章的推演。不过,《论中国女学不兴之害》一文只在题目的范围内正面阐述,就事论事,尚可获得新学界的普遍赞同。而其发表于《女子世界》第5期的《女权说》,在将女学**之义挑明的同时,又触及女权的位置这一敏感问题,由此引起激烈的争议,直至影响到刊物导向的变化,则恐为蒋氏始料所不及。  尤其是蒋维乔置于开篇的一段话,极言危论,给人印象深刻:今世之慷慨侠烈号称维新之士,孰不张目戟手而言曰:伸张女权也,伸张女权也。吾夙闻其言而韪之;及数年来,考察吾国之状态,参以阅历之所得,而知其言之可以实行,盖将俟诸数十年后也。  蒋氏作此论,多半还属于见微知著。因“谬托志士”之“奸猾邪慝”男子,假“自由结婚”之名欺骗女学生;而“本非安分”之女子,亦“借游学之名,以遂其奸利之私”。此种现象的初露端倪,被蒋氏归结为“妄谈女权之弊”,而忧心忡忡。  在蒋维乔看来,倡言女权先需具备必要的资格。他用了一个比喻:“夫执三尺小孩,而语以自由自由,其不紊乱败坏者几希。”因而,先之以学,以“养成女子之学识、之道德”,便被其视为争女权的先决条件。他十分赞赏蔡元培论社会主义之言,特意引录以为依据:  夫惟平昔与人交际,分文不苟者,而后可实行共产主义;夫惟平昔于男女之界,一毫不苟者,而后可实行自由结婚主义,而后可破夫妻之界限。  否则,“诳骗”与“奸盗”便无法区分。将此言加以引申,推及自由与女权,蒋氏即得出如下界说:  夫惟有自治之学识、之道德之人,而后可以言自由;夫惟有自  治之学识、之道德之女子,而后可以言女权。要通过普及教育,使女性普遍获得足够的学识与道德,自然须假以时日。其将女权实行的日期延至几十年以后,原因在此。  不难看出,蒋维乔并非女权的反对者,他只是认为,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空谈女权,结果必然是弊大于利。以提倡者而论,蒋氏均肯定其用心可嘉,指出这些“成材之士”,“夙昔受国粹之学说,旧社会私德之陶铸,故可代昔日之私德为公德,领略新学说而无障碍”。但当其将“目前所创获者,骤施之未尝学问之青年男女”,却忘记了个人素质、学养之不同,错误因此发生,“亦何怪其主张自由,主张女权,有百弊而无一利也”。在这里,旧道德可以作为女权论者的根基,因其可转化为新道德,而无道德者则应与女权绝缘,因为那意味着权利的滥用。  看来,问题并不在于女权本身,那是个好东西,关键还在提倡的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合适。蒋维乔的担忧是:“吾所以言之长太息,而知女权萌芽时代,不可不兢兢,恐欲张之,反以摧之也。”对女权的爱惜之心分明可见。只是,其说落在容不得对女性权益有丝毫侵犯的柳亚子眼中,蒋氏的立场便受到了强烈质疑。  柳亚子对现实的判断是,女性的权利已被剥夺殆尽:“寰宇之中,法律一致,言论一致。安有一片干净土,为女子仰首伸眉之新世界乎?”即使欧美与日本,“固以女权自号于众者,自我支那民族之眼光视之,亦必啧啧称羡,以为彼天堂而我地狱矣”。而实在的情况是,女子“选举无权矣,议政无权矣。有(面见)面目为半部分之国民,而政治上之价值,乃与黑奴无异”,“所谓‘女权’者又安在也”?欧美、日本女子虽无公权,柳亚子仍肯定其私权完全;并此而一无所有的中国女性,于是成为世界上*可怜的人群。因此,今日中国志士的亟亟提倡女权,即被柳亚子认定为具大同情,乃势所必至,理有固然。并且,在女性应该拥有的诸种权利中,属于私权的教育权尚在较低层次,柳氏更看重的无疑还是参政权,所云“欲恢复私权,渐进而开参预政治之幕”,揭示的正是其心目中妇女解放实行的步骤。  将获取完全的女权置于**位,柳亚子对任何有损于女权的言行便表现得高度敏感。倘若发现这种声音来自新学界内部,其反应更是加倍激烈。无怪乎有感于蒋维乔之论而写作的《哀女界》,采用了极为严厉的口吻:  吾恶真野蛮,抑吾尤恶伪文明。吾见今日温和派之以狡狯手段,侵犯女界者矣。彼之言曰:女权非不可言,而今日中国之女子,则必不能有权;苟实行之,则待诸数十年后。呜呼!是何其助桀辅桀之甚。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视温和派为顽固派的帮凶,有失公允;认其“比顽固党还要可恶”,更有敌我不分之嫌。但这大半仍属激愤难抑的痛心之言,若论其学理,柳说倒颇多可取之处。  ……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作者简介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法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香港岭南大学(2009-2010)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诗界十记》《晚清文人妇女观》《旧年人物》《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晚清的魅力》《晚清社会与文化》《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阅读梁启超》《晚清上海片影》《燕园学文录》《珍藏生命》《晚清报刊、性别与文化转型——夏晓虹选集》与《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并主编“学者追忆丛书”,编校《梁启超文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集外文》,合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北大旧事》《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