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1.7(6.6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版权信息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本书特色

本套教材定位清晰,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落实立德树人,体现课程思政 教材内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在教材专业内容中渗透我国药学事业人 才推荐的职业素养要求,潜移默化,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同时养成很好的职业素养。进一步优化“实 例分析/岗位情景模拟”内容,同时保持“学习引导”“知识链接”“目标检测”或“思考题”模块的先 进性,体现课程思政。 2. 坚持职教精神,明确教材定位 坚持现代职教改革方向,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以岗位需 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满足岗位需求、教学需求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做到科学规划、有序衔接、准确定位。 3. 体现行业发展,更新教材内容 紧密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我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疫苗管理法》(2019 年)、《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版)以及现行相关法规与 标准,根据行业发展要求调整结构、更新内容。构建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法规、标 准要求,体现全国卫生类(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新精神、新动 向和新要求,保证教育教学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要求。 4.体现工学结合,强化技能培养 专业核心课程吸纳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人员参与编 写,保证教材内容能体现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岗位用人的素质要求,与岗位紧密衔接。 5. 建设立体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搭建与教材配套的“医药大学堂”(包括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图片、视频、动画及习题库等),丰 富多样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并提升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水 平和质量提供支撑。 6.体现教材创新,鼓励活页教材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全流程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标准、技 能要求的高度融合,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本套教材部分建设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编写出版本套高质量教材,得到了全国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 委员会有关专家以及全国各相关院校领导与编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出版发行本套教 材,希望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 培养作出积极贡献。希望广大师生在教学中积极使用本套教材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完善,共同打 造精品教材。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内容简介

本课程将无机和分析化学进行了有机整合。以分散系、化学平衡及物质结构为基础,进入核心内容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四大平衡对应的滴定分析方法的学习,通过电化学分析法、光谱法及色谱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药品的现代分析技术。编写中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二是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体现了“由浅入深、由实导理、由理到实”的编排思路。三是以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为原则,加强学习引导,使教与学相统一。本课程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目录

1 章 分散系 2 节 溶液 2 一、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4 二、溶液的配制 6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6 一、溶液蒸气压的下降 6 二、溶液沸点的升高 7 三、溶液凝固点的降低 7 四、溶液的渗透压 10 第三节 胶体 10 一、溶胶 13 二、高分子溶液 14 三、凝胶 15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15 一、表面活性剂 17 二、乳状液 19 实训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3 实训二 溶液的配制 28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8 节 化学反应速率 28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0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31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3 第二节 化学平衡 34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34 二、化学平衡常数 36 三、多重平衡 36 四、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 37 五、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39 实训三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40 实训四 药用氯化钠的提纯 45 第三章 物质结构 45 节 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6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6 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48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51 第二节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51 一、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53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5 第三节 分子结构 55 一、离子键 55 二、共价键 58 三、杂化轨道理论 61 四、分子间作用力 66 第四章 定量分析基础 66 节 概述 66 一、定量分析方法分类 68 二、定量分析的程序 69 第二节 误差 69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70 二、准确度 70 三、精密度 72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72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73 第三节 分析数据记录与处理 73 一、原始数据的记录 74 二、数据分析和结果表达 77 三、显著性检验 78 四、相关与回归 79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79 一、基本术语 79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80 三、滴定方式 81 四、标准溶液 82 五、滴定分析计算 83 实训五 电子天平的使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85 实训六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操作练习 92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92 节 酸碱质子理论 92 一、酸碱的定义 93 二、质子的性质 93 三、酸碱反应的实质 93 四、酸碱的强度 94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平衡 94 一、水的解离平衡 94 二、溶液的酸碱性 95 三、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97 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98 五、溶液pH 的计算 99 第三节 缓冲溶液 99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 100 二、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101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102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03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 103 一、酸碱指示剂 105 二、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111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11 四、应用实例 113 第五节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法 113 一、溶剂的类型 114 二、溶剂的性质与溶剂的选择 115 三、滴定类型 117 四、应用实例 117 实训七 盐酸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119 实训八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120 实训九 食用白醋中总酸含量的测定 121 实训十 药用硼砂含量的测定 125 第六章 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 125 节 沉淀平衡 125 一、溶度积 127 二、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129 第二节 沉淀滴定 130 一、指示终点的方法 133 二、基准物质及标准溶液 134 实训十一 硝酸银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135 实训十二 生理氯化钠溶液中NaCl 含量的测定 139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39 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39 一、配合物概念、组成及命名 143 二、配合物的类型 144 第二节 配位平衡 144 一、配合物的稳定性 145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148 第三节 配位滴定 148 一、EDTA 及其配位特性 149 二、影响EDTA 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51 三、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152 四、金属指示剂 153 五、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154 六、应用实例 155 实训十三 EDTA 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156 实训十四 水质总硬度的测定 160 第八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60 节 氧化还原反应 160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述 163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64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65 一、原电池 166 二、电极电势 167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69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 170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171 一、氧化还原滴定的条件 171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172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 176 实训十五 间接碘量法 178 实训十六 高锰酸钾法测定药用硫酸亚铁铵中铁含量 182 第九章 电化学分析法 182 节 电位分析法概述 183 一、参比电极 184 二、指示电极 186 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 186 一、溶液pH 的测定 188 二、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188 第三节 电位滴定法 189 一、测定原理 189 二、确定终点的方法 190 三、电位滴定仪 190 第四节 永停滴定法 190 一、基本原理 191 二、滴定装置和原理 191 三、滴定类型 192 四、应用示例 193 实训十七 饮用水pH 的测定 194 实训十八 酱油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5 实训十九 磺胺嘧啶的含量测定( 永停滴定法) 199 第十章 光谱分析法 200 节 光谱分析法基础 200 一、光的基本性质 200 二、复合光和单色光 201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 201 第二节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202 一、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04 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205 三、测量条件的选择 205 四、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06 五、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208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209 一、红外线及红外吸收光谱 209 二、红外光谱和紫外- 可见光谱的区别 210 三、基本原理 210 四、红外分光光度计 211 五、样品的制备 212 六、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212 实训二十 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213 实训二十一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215 实训二十二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红外鉴别 218 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法 218 节 色谱分析法概述 218 一、色谱分析法原理 219 二、色谱分析法分类 220 三、色谱分析法常用术语 222 第二节 平面色谱法 223 一、薄层色谱法 226 二、纸色谱法 226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 227 一、气相色谱仪 228 二、定性分析 229 三、定量分析 232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232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 233 二、常见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及原理 236 三、定性及定量分析 236 实训二十三 维生素C 片的鉴别 238 实训二十四 食醋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 241 附录 255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第四轮教材) 作者简介

李森,女,1971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化学教研室主任。从事医药化学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至今28年。编写教材14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9部。指导学生***、省级双创项目并获省级金、银、铜奖各1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发表SCI收录等科研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成果奖论文类4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