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农夫 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
-
>
线辣椒优质高产栽培
-
>
生命的艺术:动物解剖学的神秘历史之旅
-
>
正确使用农药知识问答
-
>
迷你花园:打造你的玻璃生态瓶
-
>
花史左编
-
>
海水抗风浪网箱工程技术
北方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7549
- 条形码:9787030677549 ; 978-7-03-06775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方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数据真实,结论可靠,对于草地植物保护研究、草地生产管理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通过分述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综述草地重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旨在为推动构建以绿色防控为核心的北方草地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北方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北方草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灾变机制, 阐述了控制草地主要害虫的系列绿色防控技术, 包括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天敌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等, 实证了通过单项技术的时序对接和空间嵌套的综合防治效果, 为实现农药减量和草地生物灾害可持续治理、确保草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典型经验。
北方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目录
**篇 天然草原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第 1 章 草原主要蝗虫绿色防控 3
1.1 草原蝗虫的重要种类 3
1.1.1 亚洲小车蝗 4
1.1.2 白边痂蝗 4
1.1.3 宽须蚁蝗 5
1.1.4 毛足棒角蝗 5
1.1.5 鼓翅皱膝蝗 6
1.1.6 狭翅雏蝗 6
1.1.7 大垫尖翅蝗 7
1.1.8 红翅皱膝蝗 7
1.1.9 短星翅蝗 8
1.1.10 笨蝗 8
1.2 草原蝗虫发生概况及成灾原因 9
1.2.1 发生概况 9
1.2.2 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10
1.3 我国北方草原蝗虫优势种——亚洲小车蝗成灾潜力分析 10
1.3.1 亚洲小车蝗发生情况及其迁飞现象 10
1.3.2 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研究 11
1.3.3 环境条件对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的影响 14
1.3.4 气候变化对亚洲小车蝗发生的影响 18
1.3.5 亚洲小车蝗成灾潜力分子生物学分析 22
1.4 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 41
1.4.1 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42
1.4.2 生物源产品防治技术 45
1.4.3 天敌防治技术 47
1.4.4 牧禽治蝗防治技术 51
1.4.5 生态调控技术 51
第 2 章 草原叶甲绿色防控 53
2.1 草原叶甲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53
2.1.1 沙葱萤叶甲 53
2.1.2 草原叶甲 54
2.1.3 沙蒿金叶甲 54
2.1.4 阿尔泰叶甲 54
2.1.5 脊萤叶甲 55
2.1.6 愈纹萤叶甲 55
2.2 草原叶甲的综合防控 55
2.2.1 高毒化学农药防治阶段 55
2.2.2 绿色防控发展阶段 56
第 3 章 草原毛虫绿色防控 57
3.1 草原毛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57
3.1.1 草原毛虫概况 57
3.1.2 草原毛虫属的形态特征 57
3.1.3 发生规律 58
3.1.4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58
3.2 草原毛虫的综合防控 59
3.2.1 预测预报技术 59
3.2.2 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59
3.2.3 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60
3.2.4 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 60
第二篇 人工草地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第 4 章 人工草地主要害虫及其发生规律 62
4.1 螟蛾类 62
4.1.1 草地螟 62
4.1.2 亚洲玉米螟 63
4.2 夜蛾类 63
4.2.1 草地贪夜蛾 63
4.2.2 黏虫 64
4.2.3 苜蓿夜蛾 65
4.2.4 甜菜夜蛾 66
4.2.5 麦穗夜蛾 67
4.3 地下害虫类 67
4.3.1 金针虫 67
4.3.2 蛴螬 69
4.3.3 蝼蛄 71
4.4 蚜虫类 72
4.4.1 苜蓿蚜 72
4.4.2 苜蓿斑蚜 73
4.4.3 豌豆蚜 73
4.5 盲蝽类 74
4.5.1 三点盲蝽 74
4.5.2 苜蓿盲蝽 75
4.5.3 牧草盲蝽 75
4.6 蓟马类 76
4.6.1 牛角花齿蓟马 76
4.6.2 花蓟马 77
4.6.3 烟蓟马 77
第 5 章 草地螟绿色防控 79
5.1 草地螟为害及其发生规律 79
5.1.1 草地螟为害特征 79
5.1.2 草地螟发生规律 80
5.1.3 草地螟防控策略 81
5.2 寄生性天敌防治技术 81
5.2.1 草地螟的寄生性天敌 81
5.2.2 伞裙追寄蝇防治草地螟技术 84
5.2.3 草地螟阿格姬蜂防治草地螟技术 91
5.3 性诱剂防治技术 95
5.3.1 草地螟性诱剂产品的制备及测定 95
5.3.2 草地螟性诱剂的应用 98
5.4 白僵菌防治技术 98
5.4.1 白僵菌的研究概况 99
5.4.2 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 99
5.5 综合防控技术 102
5.5.1 草地螟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102
5.5.2 农业防控技术 103
5.5.3 生态调控技术 103
5.5.4 物理防控技术 104
第 6 章 苜蓿蚜绿色防控 105
6.1 苜蓿蚜为害及其发生规律 105
6.1.1 苜蓿蚜发生规律与防控现状 105
6.1.2 苜蓿蚜天敌资源 106
6.2 茶足柄瘤蚜茧蜂防治技术 107
6.2.1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107
6.2.2 茶足柄瘤蚜茧蜂扩繁技术 115
6.2.3 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贮藏技术 121
6.2.4 防止茶足柄瘤蚜茧蜂种群退化的扩繁技术 123
6.2.5 茶足柄瘤蚜茧蜂田间释放应用 125
6.3 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生化物质研究 127
6.3.1 滞育期间茶足柄瘤蚜茧蜂糖类浓度的变化 128
6.3.2 滞育时间对茶足柄瘤蚜茧蜂醇类代谢的影响 129
6.3.3 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生化物质测定分析 131
6.4 茶足柄瘤蚜茧蜂控害机制的研究 132
6.4.1 转录组学 134
6.4.2 蛋白质组学 139
6.4.3 代谢组学 141
6.5 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相关的转录组学 143
6.5.1 研究材料、方法及滞育诱导 143
6.5.2 研究结果分析 144
6.5.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147
6.6 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相关的蛋白质组学 155
6.6.1 总蛋白提取 155
6.6.2 蛋白质鉴定结果及整体分布分析 157
6.6.3 蛋白差异分析结果 166
6.7 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相关的代谢组学 168
6.7.1 茶足柄瘤蚜茧蜂代谢物提取 168
6.7.2 代谢物定量结果 169
6.7.3 差异代谢物筛选 172
6.7.4 差异代谢物差异分析 179
6.8 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181
6.8.1 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表达相关性分析 183
6.8.2 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186
第三篇 草地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
第 7 章 天然草原蝗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 190
7.1 绿色防控技术的生产应用 190
7.1.1 利用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 190
7.1.2 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草原蝗虫 190
7.1.3 利用杀虫真菌及3种植物源农药防治草原蝗虫 191
7.1.4 利用牧禽防治草原蝗虫 192
7.1.5 利用生态治理技术防治草原蝗虫 195
7.1.6 利用多项技术集成防治草原蝗虫 196
7.2 综合治理策略与分区施策实践 201
7.2.1 综合治理策略的提出 201
7.2.2 分区施策技术要点 201
第 8 章 人工草地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 203
8.1 绿色防控技术的生产应用 203
8.1.1 利用白僵菌防治草地螟 203
8.1.2 利用天敌防治草地螟 204
8.1.3 利用性诱剂+灯诱防治草地螟 205
8.1.4 利用虫菌互补防治草地螟 206
8.1.5 利用白僵菌+性诱剂防治草地螟 207
8.1.6 利用白僵菌与植物源农药混用防治草地螟 207
8.1.7 利用农业+生态措施防治草地螟 211
8.2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211
8.2.1 草地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211
8.2.2 不同地区推广应用效果 213
8.2.3 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214
参考文献217
北方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节选
**篇天然草原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第 1 章 草原主要蝗虫绿色防控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h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面积*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天然草原上害虫发生严重,近10年年均为害面积2099万hm2,每年因灾造成的牧草鲜草损失高达94.5亿kg,对我国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我国天然草原的主要害虫有草原蝗虫、草原毛虫、草地螟、苜蓿蚜和草原叶甲等。在我国草原区分布的蝗虫有200多种,其中20多种为害比较严重。草原蝗虫是我国草原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草原蝗虫年均发生面积均为1.7亿亩a左右,给草原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的特有昆虫。其中,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和门源草原毛虫(G. menyuanensis)的分布范围*广。草原毛虫严重影响了当地牲畜的正常蓄养,也给当地牧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草原叶甲和草地螟主要为害我国北方地区草地。2004年内蒙古草原蝗虫大暴发;2008年北方地区草地螟突发,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从总体上看,近年来草原虫害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是局部地区和个别害虫种类仍然为害严重。防治面积偏低、监测预警能力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是造成虫害偏重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大草原虫害各级防治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草原综合治理,对于控制草原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的蝗虫已知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蝗虫有300种左右。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全世界常年蝗虫发生面积达4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侵扰。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生物灾害,有生物炸弹之称,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发生*为频繁、受害*为严重。我国发生蝗灾*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707年,见于《春秋》。到1911年,我国蝗灾大发生的次数共538次;到1935年,我国发生蝗灾的年份共796个。从春秋时代起到1950年的2600多年中,平均每2~3年有一次地区性蝗灾发生;每隔5~7年有大型蝗灾猖獗;到20世纪40年代,因为旱涝灾害交错,加之内忧外患,黄淮海地区几乎年年发生蝗害,累计发生蝗灾700多次。因此,蝗灾是我国数千年来遭受的*大自然灾害之一,与水灾和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飞蝗数量巨大,暴食期长,曾给我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至今仍严重威胁着农牧业生产。近年来,草原蝗虫为害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呈现偏重发生态势,近年来为害面积仍在1100万hm2以上。较大面积的发生区减少,蝗虫为害呈点片状分布,表现为整体草原减轻、局部地区加重的新特征。同时,部分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异常,造成草原蝗灾发生的不确定性,局部灾害加重的可能性增大,蝗蝻的孵化时间不一致的现象越发明显,早、中、晚期种重叠严重,多种蝗虫同时为害趋势明显。 1.1 草原蝗虫的重要种类 据统计,全世界已报道的蝗虫有9科2261属10 136种,我国有252属800多种。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内蒙古草原上有168种蝗虫,其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成灾种类有10余种。一般在春季地表解冻一个月后,内蒙古草原越冬蝗卵开始孵化出土,变为蝗蝻,并开始为害牧草。依据蝗蝻出土时间的早晚,可将其分为早期种、中期种和晚期种三类。早期种一般在5月上旬即可出土,中期种要到6月上旬才出土,而晚期种则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土。每类蝗虫由卵孵化出土后,一般要经过4~6个龄期才羽化为成虫。再经过15~20d,开始交尾,然后产卵、死亡,其存活时间约为90d。事实表明,不论早期种、中期种还是晚期种,受内蒙古草原的热量条件所限,其一般一年只能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北方草原优势种蝗虫如下:早期种是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占绝对优势,其数量占全生长季蝗虫总数量的50.2%,生物量占32.7%;其次是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中期种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一般占整个蝗虫种群的50%~60%,严重发生时能达到90%以上,它连续10年在我国北方草原大规模成灾。晚期种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其数量占蝗虫种群总数量的10.7%,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6.1%。另外,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小蛛蝗(Aeropedellus variegates minutus)、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和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luctuosum)等也时有发生。 1.1.1 亚洲小车蝗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图1-1)是内蒙古草原*重要的成灾种。亚洲小车蝗是地栖性害虫,适生于植物稀疏、地面裸露的板结的沙质土,喜向阳坡地等地面温度较高的环境,有明显的向热性,每天以中午活动*盛,阴雨天及大风天不活动,成虫都有趋光性。亚洲小车蝗主要为害禾本科、莎草科等牧草,高密度发生时对牧草的取食几乎没有选择性,是目前为害我国北方的主要蝗虫之一。一年发生1代,正常年份,越冬卵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孵化,成虫7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产卵时,选择向阳温暖、地面裸露、土质板结、土壤温度较高的地方,并以卵在土中越冬。开始孵化,成虫6月中旬羽化,雌蝗7月中旬开始产卵于植被稀疏的地表坚硬处。每头雌虫产卵囊2~3块,每块平均含卵27粒左右。白边痂蝗分布于植被稀疏、土壤沙质的干旱草原,主要为害冷蒿、羊草、针茅、赖草、小旋花等,是典型草原退化区及荒漠化草原的重要害虫。 1.1.3 宽须蚁蝗 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图1-3)一年发生1代,越冬卵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出土,成虫6月中旬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雌蝗7月上中旬开始产卵,成虫可以存活到8月。宽须蚁蝗是退化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重要的优势种蝗虫之一,以取食禾本科牧草为主,也取食豆科、菊科、莎草科植物,大发生时可将禾本科牧草吃光。 1.1.4 毛足棒角蝗 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图1-4)一年发生1代,毛足棒角蝗属于早期种,越冬卵5月初开始孵化,成虫6月初羽化,雌蝗7月中旬产卵。毛足棒角蝗广泛分布于干旱草原和草甸草原,在荒漠草原也有分布。毛足棒角蝗喜取食羊草、冰草、冷蒿等,是内蒙古草原重要的优势种蝗虫之一,发育期早,对禾本科牧草早期生长的危害性很大。 1.1.5 鼓翅皱膝蝗 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图1-5)一年发生1代,越冬卵5月上旬开始孵化,成虫8月上旬羽化,雌蝗8月下旬开始产卵,成虫一直活动到10月。鼓翅皱膝蝗喜居阳光充足的地方,*佳栖息地为退化草场;喜食菊科、百合科植物,以取食菊科植物为主,*喜食艾蒿、冷蒿、委陵菜等。 1.1.6 狭翅雏蝗 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图1-6)一年发生1代,越冬卵6月上旬开始孵化,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是成虫活动的盛期。雌蝗9月初大批产卵。主要发生在植被较稀疏的禾本科草原上,覆盖度低于85%的莎草科草原也有少量分布。狭翅雏蝗喜食羊草、薹草、冰草、冷蒿、双齿葱,是禾本杂草兼食种。大发生年代,危害相当严重。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6.4¥42.0
-
金蝉生态养殖技术及药食两用价值
¥9.4¥20 -
蛋鸭养殖技术问答
¥8.3¥15 -
农村牛羊养殖实用技术及市场评估
¥21.6¥35 -
家禽解刨学实习图 第二版
¥15.6¥18 -
养鳖技术
¥4.5¥5 -
蚯蚓高产养殖与综合利用
¥7.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