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作者:萧放,朱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8(6.0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6731
  • 条形码:9787520366731 ; 978-7-5203-667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中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结与展示。该项目是在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承办、松阳县广电新局协办。本书完整反映了该项目的模式、理念、方法和内容。1)培训项目搭建了专家学者、传承人与非遗工作者三者融合的研究平台模式。2)将中心议题融于教学环节,对具体社区进行调查、研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联通的研究理念与方法。3)通过学员参加4个传统节日仪式的田野调查,探讨了传统节日仪式文化在当代的实践,研究了传统节日仪式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四个调查报告,提升了学员保护传承传统节日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提高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活力。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目录

前言

授课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体系及其现代价值
节日产品的开发与提升设计
传统节日资源的创造、实践与转化——以二十四节令鼓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
节庆旅游品牌的策划与培育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民间信仰及核心价值观
节日遗产资源的活用
“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的创新模式与田野调查

讨论集萃
2017年9月14日“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讨论课实录
非遗保护与节日传承人的主体性确立
节日仪式的实践与创新

田野调查
卯山叶氏祭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节日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浙江省松阳县大、小竹溪排祭仪式的调查与回访
庙会生态与社区性的非遗实践——松阳县玉岩镇香乳山庙会调研报告
民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平卿村做福仪式调查报告

媒体报道
开幕式
闭幕式

附录
关于“中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创新模式的评估报告
课程表
专家介绍

后记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节选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当某一个项目要申报非遗名录的时候,必须要有相关社区成员对申报书的准备和提交所给予的自由自愿的同意,而且,他们应该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出判断,来决定愿不愿意把自己的这些文化内容加以申报。所以,社区事先知情同意在非遗保护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再举个例子。2016年我在波兰参加首届中国和中东欧十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坛时,有一位捷克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案例,当时听了非常感动。她说在她们当地的一个村子,有一项非常古老的传统习俗。作为非遗方面的研究者和官员,她和同事都觉得把这项习俗作为捷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她就不断去找这个村落的老人,跟他们协商说,希望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来帮助村子来申报这个项目。结果她前后一共跑了三趟,*后,那些老人经过商量以后,非常认真地跟她说,谢谢好意,这确实能够提升影响,提升社区的地位,但是,宁静的生活不想受到由于成为非遗项目而带来干扰。于是,这位官员和她的同事们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计划,理由是:我们要尊重社区自己的意愿。  这样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公约》精神的,也正是捷克学者之所以会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自豪地展示这一案例的原因。就是说,假如社区的传承人,他们认为我根本不愿意去申报任何一个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外来的人,包括研究者和文化官员,无论觉得这个项目多么精彩、多么优秀,都没有资格强迫当地人去进行名录申报。  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会出现种种跟这个精神不相符合的现象。所以,在座的各位,要么是文化机构的领导,在非遗保护工作当中参与着重要的实践工作,要么是在亲身进行非遗的传承工作。对于这样一个原则,我们一定要注意贯穿在自己平时的行动当中,把它作为重要的依据来加以理解、加以践行。  强调社区的重要性,还有一点,体现在要让社区受益方面。这些年,大家可能都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商业化、旅游化等问题,引起了各界不同的讨论。这方面,学术界的许多意见,都集中在强烈批判这类做法,认为这是完全违背文化传承精神或规律的。经过大家不断的协商争论,目前形成的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不能够单纯地把遗产项目的商业化或旅游化视为负面现象来彻底摒弃或排斥,因为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要得到持续地传承,必须得有足够的动力,而有的时候,商业化往往是使这种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这一点,我经常会在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对面的稻香村里有强烈的感受。每逢节庆,在稻香村,都能看到相应的节日食品,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节日没到,就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气氛。有时候,你本来觉得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到了那里,却会发现相关的宣传,说马上到乞巧节了,欢迎选购巧饼,或者是属于惊蛰,请买惊蛰盘龙糕。他们开发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二十四节气系列食品,无形中让我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刻、更切身的体会。可见,商业机构,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商业开发实际上会对文化的传承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那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过度的商业或旅游开发带来的危害,要有所警惕、有所预防,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就社区受益而言,所有的商业活动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的开发,都应该以使社区、传承人受益为宗旨,而不是为了让外来的力量、外来的商业团体得到经济收益。旅游开发是可以的,但不是为了让作为外来力量的投资方或政府,而是应该让当地的居民成为主要受益者。比如有一个山区,它可能会开发当地传统的乞巧节,把它打造成爱情节之类的文化形式。那么,在这个区域居住的村民,他们长年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仪式、各种传统实践,都被纳入旅游开发者的旅游产品当中。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地村民应该从这个旅游开发当中获得*主要的收益,而不是让旅游公司说,拿到的这一片地方是我们的,你们只不过是配角,我们适当给你们发一些劳务费就够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要求,从实际来看,很多地方,包括国内外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公约》的十分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够为整个世界、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理念,涉及文化间的平等以及文化拥有者的平等,它能够让我们所有人在一段时间内,即使知其不可,也要尽量地去追求、去向着那样*美好的一个目标前进。  ……

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成果集萃) 作者简介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社会学学位分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岁时礼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民俗学和民间工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