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方电影史概论

西方电影史概论

作者:邵牧君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8.6(6.2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西方电影史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03555
  • 条形码:9787106003555 ; 978-7-106-0035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西方电影史概论 内容简介

  西方电影是一个声光幻影的迷宫,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启动迷宫魔咒的“芝麻开门”。

西方电影史概论 目录

前言

Ⅰ.绪论
1.应当研究电影史
2.电影史的分期问题
3.西方申,影史上的两大传统

Ⅱ.西方电影中的技术主义传统
1.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者:乔治·梅里爱
2.格里菲斯的贡献
3.制片厂制度
4.类型电影
A.喜剧片
B.西部片
C.犯罪片
D.幻想片
5.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衰落

Ⅲ.西方电影中的写实主义传统
1.弗拉哈迪和英国纪录片运动
2.好莱坞反对写实主义
3.让·雷诺阿
4.战后的勃兴
5.理论的作用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7.真实电影

Ⅳ.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
1.西方文艺中现代主义的兴起
2.西方电影中现代主义的历史
3.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技巧特点
展开全部

西方电影史概论 节选

  《西方电影史概论》:  2.格里菲斯的贡献  格里菲斯对梅里爱并不十分熟悉,但他曾说过这样一句值得注意的话:“我的一切应当归功于梅里爱。”格里菲斯的自白使我们更有理由把这两位西方电影艺术的先驱者联系在一起。  如何恰如其分地估计格里菲斯的贡献和影响,是谈论电影艺术的形成期时的主要课题。  格里菲斯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他出生在美国南部,父亲是在美国内战期间替南军出过力受过重伤的上校,可是不善理财,一生潦倒,到死时负债累累,害得儿子几乎从未有过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格里菲斯早年当过文牍员、售货员、演员、临时工,虽然一心想当伟大作家,他的作品却始终无人赏识。他唯一能卖出的一个舞台剧本《愚人和女孩》在演出时也一败涂地。他作为演员几乎是到哪个剧团,那个剧团不久就倒闭歇业。因此,他直到三十岁出头,仍然穷愁潦倒,不得不于1907年投身到爱迪生的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去当个配角演员。当时电影还只是一种低级的玩艺儿。当电影演员属于“不光彩的职业”之列。洛杉矶房主们的招租广告上大都注明:“带狗者和电影演员谢绝上门”。虽然这种差事报酬优渥,也有一些已经成名的舞台演员愿意俯就,但一般都要改名换姓,龟为人知。格里菲斯也不例外,在当演员的三年里,他把名字大卫改成了劳伦斯。  从1908年起,格里菲斯兼任导演,以每星期拍摄两部影片的速度,在四年之间拍了400多部影片。这个学艺的时期使格里菲斯积累了丰富的制片经验,并已开始在某些影片里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实验,例如在1911年拍摄的《隆台尔的报务员》里尝试运用了交叉剪接和特写,以加强场面的紧张气氛。1913年,他制作了一部四本长的“巨片”《伯吐利亚的裘迪斯》,但是比沃格拉夫公司因循守旧,怀疑公众能接受如此“长”的影片,竟拒绝发行。这使他愤怒地离开了爱迪生的公司。  格里菲斯不久后加入了缪区尔公司,在那里拍摄了若干部平庸的影片(一般都长五本以上)。直到1915年,他才终于有机会一显身手,开始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拍摄工作。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部充满了种族主义的恶劣气味的影片,之所以要提到它,是因为这是好莱坞推出的**部高成本(10万美元)、长达12本、由1200个镜头组成的、经过精心剪辑的影片。它在技巧上有许多新创,也为好莱坞后来的“豪华巨片”开创了先例,使格里菲斯成了好莱坞技术主义传统的真正代表者。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故事背景是南北战争时代,描写的是所谓白人在南部遭到黑人的迫害残杀而不得不奋起组织三K党进行自卫和报复的“历史”。在影片里,黑人被描写成盲目的奴隶和没有理智的杀人凶犯,同情黑人的共和党人则是“可恶的同谋犯”,唯有臭名昭彰的三K党倒成了由“诚实的美国人组成的一支英雄军队”。这部影片上映后在美国全国引起了骚动和抗议。许多知名的美国人士加入了由“全国促进有色人种福利协会”领导的抗议运动,指责这部恶劣的影片是“对一千万美国公民的蓄意侮辱”。  如此强烈的反应使格里菲斯大吃一惊。当格里菲斯着手把托马斯·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改编成影片时,他已经注意到了小说里那种极端露骨的对黑人的仇恨情绪,并且作了大量的删改。然而格里菲斯毕竟不能摆脱他的南军上校父亲自幼给他灌输的种族主义思想。他满以为在影片里既然已安排了幸福、忠诚的“小黑奴”,那就足以冲淡那帮无恶不作的黑人给人留下的坏印象了。因此,当格里菲斯在看到人们用标语牌和纠察线来迎接这部影片时,他的震惊心情并不是虚假的。  但是这部影片在艺术上确有许多突破。美国电影研究家约翰·劳逊(1894-1978年)说,“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这是因为“他从流浪的青年时代跨进了一个全新的创造领域。他以可惊的直觉抓住了电影这一手段在技巧上的潜在力量。他正确地了解到,这些潜在力量要求他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加以阐释。因此他便片面地抓取一个事件,把自己的偏见和当时共同的偏见一起加了进去。”有许多材料证明,格里菲斯在本质上确是一个正直的人道主义者,他憎恨剥削,对美国工人的贫困和苦难以及当时欧洲的流血和破坏发出过真诚的谴责。所以西方进步的电影史家一般都在严厉批判《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种族主义色彩的同时,并没有简单地把格里菲斯看作一个法西斯分子而予以全部否定。  《一个国家的诞生》在艺术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格里菲斯运用了许多前所未闻的技巧:用极远景来拍摄南北两军的大战场面,用相当近的特写来描绘某些动作。对三K党人在策马飞驰的场面,格里菲斯是把摄影机装在一辆行驶中的卡车上进行跟拍的。当时已能运用的一切摄影技巧全部用上了:圈人圈出、画托摄影、帘入帘出、分割银幕和三等分银幕等等。例如他为了打破和舞台框相似的长方形银幕的单调感,便富有独创地用圈人的手法来开始他的影片,然后在影片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再使用圈人和圈出来代替刻板的场景剪接。整个故事是用平行叙述的原则从三个不同的地点展开的:由于黑人的暴行而引起的大火焚烧中的大西洋城,白人卡隆一家在那里焦急不安地倾听外面战斗的那个房间,和正在激烈战斗中的内战战场。一些*著名的场面,如葛底斯堡战役、白人姑娘弗罗拉·卡梅隆被黑人逼迫自杀等,都交错地使用远景、近景和特写来造成极其新颖的视觉效果。在影片的结尾处,镜头从原野上一所孤零零的房屋的远景,转成从窗户里看出的外界景色的中景,然后又出现各个主要人物的中近景镜头,*后镜头停留在室内物品的特写上。这种镜头转换的顺序从此成为数十年来信守不渝的经典式的表现手法。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