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建立边界感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中 图 价:¥41.9(7.0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建立边界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22421
  • 条形码:9787520722421 ; 978-7-5207-2242-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建立边界感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存在心理问题的大众读者培养自我,尊重自我,学会拒绝,每个人都应该且仅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跟随瑞士边界意识应用研究中心创始人尼克·布莱泽,踏上为期8周的正念之旅,56天构建清晰的自我边界,守护内心世界。 扫码收听专属音频练习,随时随地探索内心;随书附赠边界训练笔记,记录便捷成长日记。

建立边界感 内容简介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心理边界,一旦被别人跨越边界,或是我们自己试图突破底线,就会引发痛苦和焦虑的感受。心理边界受到尊重对于幸福感、力量感和身体健康来说都是很关键的。无论是亲密关系中的边界、工作生活中的边界还是自我和外面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的边界,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精心维护。 《建立边界感》以瑞士心理治疗师尼克·布莱泽设计的自我边界意识训练为基础,通过8周的理论指导、日记练习和音频练习,将看不见的心理边界形象化,完成对自我边界的塑造和强化。跟随本书的指导,56天之后,你将构建一座稳固而美丽的内心花园。

建立边界感 目录

引言

课前准备

课程设置

第1周:进入内心的秘密花园

我想把内心世界比作一个花园。它并非不受约束、肆意生长的原始丛林,而是一个可以安放感受和经验的内心空间。篱笆象征着自我心理边界,而园门代表着通往外界的大门,是自我边界过滤功能的象征。

第2周 审视你的边界

除了轮子、犁和笔以外,墙是人类*重要的一项发明。墙制造了距离,并且保护人们不受侵犯。自我边界意识能够让我们对内心花园的篱笆进行自主设计。我们也可以让身边的人按照我们的意愿感知到花园的篱笆。

第3周 他人请止步

在第3周的练习中,你将专注于如何拒绝他人。通过练习正念、体知与冥想,你将更轻松地与他人划清边界。不必为关闭自己的大门而辩解。拒绝的力量可以帮助你重返正途,沿着人生轨迹继续前行。

第4周 发现内心的美好

人类更倾向于有意识地去了解不愉快的情感和身体感觉,也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不愉快的感觉上。在内心世界里与美好事物建立联系,可以给予我们减轻身体痛苦的力量,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在家的舒适感。

第5周 传播美好

我们也可以从内心世界里拿走一点东西,比如一种令人感到愉快的情感、一次美好的经历,将它们带到外部世界,分享给他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愉快情感和美好经历让身边人和朋友感到喜悦。

第6周 进入读心模式

本周练习的重点是“读心”。在练习“读心”时,你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你与对方内心世界之间的空间里。越快进入“读心模式”,就越能体会到认清自己心理状态时所产生的喜悦。

第7周 向心与离心

我们有时会和自己在一起,沉浸在内心世界;有时则需要把注意力投向内心世界之外,这对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分析、规划和反思等能力非常重要。注意力的位置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保持灵活性,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移动。

第8周 拜访他人的花园

在探访身边人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就是客人。要想成为一位好客人,必须学会在别人的内心世界里小心翼翼,不要抱有任何要求,不要批判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未经主人同意就擅自移动。

参考文献

附录1 影响你与内心世界之间距离的行为

附录2 边界保护量表(BPS-14)

致谢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建立边界感 节选

精彩文摘 (1200字左右) 内心世界及其边界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展示和发布个人的私密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常态。私人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了。出于不同的动机,一些群体还在鼓噪推动无条件地自我暴露。自我边界这个议题饱受争议,脸书从这种新兴的自恋主义中获利,美国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也得益于这种全新的开放性,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早已开始利用成千上万地球居民的互联网数据和数字移动轨迹。这种所谓的“强迫曝光”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和阈限(Han,2013)。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很显然,人类拥有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内心世界,一个可以私藏个人经历、守护那些自己打算带进坟墓的“秘密”的内部空间。人类的灵魂需要一种界限,可以退回到自己的界内,无须理会他人的目光(Han,2013)。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内部空间,让我们可以与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悲伤相处。这是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然而以前发生过、现在还在继续发生的情况是:许多人的自我边界因创伤经历而被瓦解、破坏或被射击得像个“筛子”一样。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儿童和青少年通常都没有机会建立一个稳定的、保护性的、运转良好的自我边界。今天,许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追随“曝光社会”的趋势。他们自愿解除自我边界,期待被更多人看到和知道,但恰恰事与愿违。 三个心理空间 假设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有一个心理和精神的内在世界,那么在这个内在世界之外,必然还存在一个外在世界。如果存在这两个空间,那么肯定也存在一个边界领域——一个心理层面的自我边界,将这两个空间区分开来,并同时连接着它们。这意味着三个心理空间的存在:你的内心世界、我的内心世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见图 1)。 根据李斯曼(Liesmann,2012)的研究,边界必须是可以双向交叉的。我们如何跨越心理上的自我边界呢?要靠注意力。你的内心世界、我的内心世界和你我之间的人际空间——这三个空间都是我们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并在其间逗留的地方。稍后我们还将看到,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心世界,叫作正念;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叫作共情;而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人际空间时,就进入了认知理性的模式。边界具有区分功能:没有边界,我们就不能将两个东西分辨清楚,你的内心世界与我的不同,也与你伴侣的不同。边界也是不同空间可以相互交流的地方。边界可以帮助吸纳、渗透、分离和清除。 引言 边界意识的缺失也可能与语言等其他因素相关。我们没有用来描述自己和他人之间边界的语言。尽管有些表达方式确实有一些用处,例如“你的行为越界了”或“他总是逼得太紧”,但是,它们不足以精确地描述自我边界。我们缺乏对自我边界的精确描述。这种匮乏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表象上。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竟无法回答下面的问题:你的自我边界是高是低?是厚是薄?是新是旧?是开放式的还是排斥性的?是绿色的还是棕色的?跟母亲的边界颜色相同,还是更像父亲?你目前的自我边界是何时形成的?它看起来是否和以前有所不同?如果是,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你周围的人是否比你更容易感知到它?在工作和家庭两种环境下,你的心理边界是有所区别还是别无二致?换句话说,你和伴侣在一起时,同你在上司面前做评估性面试时,自我边界会有所不同吗?如果是,这种切换是被动地立刻 发生,还是你可以主动控制它? 如果具备自我边界的意识,就一定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上述大部分问题。在完成这8周的训练之后,你可以把上述问题再过一遍。你会发现,精确地回答上述问题将不再是难事。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案例中的人都对建立一个运作良好、有益身心的自我边界渴望已久。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安娜 安娜,34岁,女性,与男友刚分手不久。她的前男友叫曼弗雷德,比她大一岁,已经失业两年多。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厨师,曼弗雷德原本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他只喜欢宅在家里吸大麻,通常上午就开始吸。除此之外,曼弗雷德只是偶尔帮帮厨,做点小时工。 安娜80%的时间在一家眼镜店上班,两人的财务安全全靠安娜一人维持,度假和用车的开销由她支付,工作之外她甚至还要承担全部家务。 曼弗雷德一边抱怨失业救济部门办事不力,一边堂而皇之地用安娜的钱在eBay上消费,买的通常是完全用不上的东西。到了晚上,曼弗雷德常常沉浸在吸完大麻的“微醺”里,躺在电视机前,享受安娜忙前忙后的“伺候”。 你也许会问,描述这对年轻恋人的生活状态,跟自我边界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如果伴侣中的一方已经成为另一方的负担,就存在“越界”。曼弗雷德无疑在多个层面上已经“越界”了。他的失业、吸毒都给安娜造成了压力,甚至还想要将自己的问题和障碍全部甩给女友——总之,他僭越了安娜的自我边界,还夺走了她的金钱和精力。一个人只有僭越了他人的自我边界,才能从那人身上抢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安娜*终来接受治疗的原因是:她前不久交了一个新男友,才相处几周,就发现对方有酗酒问题。她还说,自己的父亲也有严重的酗酒问题,母亲总是向她抱怨此事,甚至跟她讲过父亲的勃起功能障碍。很有可能,安娜自童年时代起就从来没能发展出健康的个人心理边界,因为她的母亲几乎每天都会“越界”,而父亲的发怒也属于越界行为,即便那些言语攻击并非直接指向她本人。不加控制的怒气所释放出来的负能量在安娜柔软的内心世界投下了阴影,作为孩子的她,根本无法进行抵御,无法保护自己。 难怪安娜总是与那些察觉到她的自我边界易被侵蚀的男人交往。人类有一个感知器官,借助它,我们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感知到对方的自我边界。安娜的前男友和现男友很快就察觉到,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包袱和负担统统甩给安娜,同时取走她那用之不竭的能量。后来,通过重新设定自我边界、恢复其正常功能,安娜学会了突破并改变这种关系模式。 这是一个反复无礼越界的典型案例。它的越界性是如此显而易见,安娜却花了30年才明白,这是针对自己的越界之举。一位女性朋友帮助安娜迈过了这道坎——她告诉安娜,有人可以帮助她设定自我界限。 沃尔特 沃尔特,42岁,男性,在一家药企工作,小有成就。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晋升,从半年前开始担任领导职务,这意味着加班不会再被计入额外工作时间,不能再得到加班费,更不用说夜里11点还得收发邮件,假期里也不敢关闭手机和电子邮箱。 半年前,沃尔特与妻子、6岁的女儿一起,用一顿大餐庆祝了升职,却没有意识到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很快,他的新任上司就察觉了沃尔特的工作能力,于是不断给他加压,不断交付给他更大的项目。沃尔特欣然受命,为上司给予自己的这种间接赞赏暗自高兴。妻子苏菲看着丈夫对工作充满热情,而且事业蓬勃发展,*初也替他高兴。 可是几个月之后,那些深夜发来的电子邮件越来越让沃尔特感到不安,甜蜜惬意的二人世界不复存在,假期里他也几乎没有什么参与感,对那些度假区的短途旅行和文化参观毫无兴趣,对什么都不再感到好奇。另一方面,他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查阅电子邮件,不停地翻看手机,似乎完全不愿意在假期里放松和休息。 假期结束,又过了两个月,他变得越来越烦躁,毫无耐心,越来越频繁地开始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环境进行批评甚至冷嘲热讽。几个星期之前,他身体的不适感越来越重,出现了腰痛的症状。接下来,**次偏头痛发作了,持续的胃痛也开始折磨他。沃尔特处在筋疲力尽的边缘。家庭医生为他开了两个星期的病假条,建议他静下心来,多多休息和放松,可以去大自然中跑跑步。 其实,是沃尔特向上司“投怀送抱”,给了对方这样的暗示:我可以马不停蹄地承接你甩过来的任何订单、任务和责任。上司的喜怒无常也影响了沃尔特。截止期限造成的压力、公司内部人事变动和裁员压力都会影响上司的心情,而上司把这些毫无阻力地一股脑儿传给了沃尔特。沃尔特意识到,自己不懂得说“不”,跟自我边界设定有关。当他听说了我们的培训课程后,便即刻报名参加了一次对谈,以了解相关信息。他逐渐了解了自我边界的功能,并通过培训和练习重拾了设定新边界的勇气,重建了自信心,坚决地拒绝了一个新的大项目。当他做到这一点时,内心充满了骄傲和信心。令他惊讶的是,上司竟然爽快地接受了这个“不”字!如今,他讲起职场中的业绩,语气完全变了,内容也有所不同。苏菲乐见丈夫重新找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为那些久违的惬意亲密时光高兴不已。 卡洛琳 卡洛琳,46岁,单亲妈妈。她为了自己16岁的儿子向我们求助。 她的儿子塞巴斯蒂安正在读高中,半年前成绩开始下滑。他带回家的成绩单越来越差,但他却似乎毫不在意,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屋里,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对各种社交媒体软件应用自如,像春天里的蚂蚁一样“辛勤”地耕耘在推特上,动辄给朋友们发几百张自拍,不放过手机和电脑里的任何一条推送,每条新闻他都要查看,仿佛认为自己有义务为脸书的每条*新动态付出时间。 卡洛琳苦恼不已,她失去了打开儿子心门的钥匙,母子之间几乎不能进行正常对话。她非常担心儿子,但由于害怕儿子完全切断跟自己的联系,她甚至不敢没收儿子的电脑或者给他断网。 塞巴斯蒂安完全被这种由铺天盖地的短消息、新闻和社交软件对话所构成的过度刺激控制了,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青春期少年变成了一个思想易被侵蚀的软弱的互联网成瘾者。如果不设定良好的自我边界,他永远无法保护自己免受外界侵害。或许,卡洛琳在自我边界设定上也不是什么光辉榜样,而且对塞巴斯蒂安而言,一个拥有完好而强大的自我边界的榜样式的父亲也是缺失的。塞巴斯蒂安无法以其脆弱的自我边界来抵抗数字技术的暴力。 卡洛琳应当如何帮助儿子呢?她曾无数次想要说服儿子,他在互联网上消磨的成百上千个小时会对他造成伤害,但这种尝试从未成功。*终,卡洛琳决定首先解决自己的心理边界问题。她来参加了我们的培训课程。然后,她关掉了家里的电视,因为没人真的想看它;吃饭时禁用手机;只有当儿子把耳机摘下来以后,她才跟儿子说话。她开始学着展示自己的边界——从*普通意义上的,到特别指向儿子的。她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意愿,并将它们表达出来。她还参加了一个冥想课程,每晚在自己的冥想垫上静坐20分钟。卡洛琳未曾料到,她越是花更多时间跟自己相处,就越能够更好地为自己设定边界。而这也影响到了她的儿子。如今,塞巴斯蒂安也能够暂时忽略那些一刻不停的推送和信息,不再对每条都及时回应,使用电脑的时间从每天8小时缩短到了2小时。塞巴斯蒂安重新变回了那个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充满进取心和好奇心的少年。他每周参加摄影课程,周日通常会骑山地自行车郊游几个小时。 安娜、沃尔特和卡洛琳的诉求各不相同。你的关切目标想必也不一样。严肃对待你的关切目标非常重要。拥有运作良好的保护性自我边界,将令你节省许多精力,免去许多付出,收获更强的自信心,抵达内心的平静。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人们甚至会认为这些事都是不重要的,已经过时了。当前有些团体十分活跃,他们致力于消解个人隐私和心理层面的自我边界。本书中的这项旨在强化自我心理边界的训练,既非从保守的世界观出发,也不是为了固守一个落后的人类的形象。隐私权恰恰与我作为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密切相关。我每天都在与那些自我边界未能得到尊重的人打交道,他们中有些人的自我边界甚至曾经被重伤,或是多年来被反复摧毁。当我们无视他人的边界,伤害了身边的人,或者无法保护自己时,灾难就会发生。当我们同这种灾难面对面,就会发现对所谓“透明”的要求和成为所谓“透明人”的渴望,本身就是对人类的一种嘲讽。互联网巨头所宣扬的那种人类前进方向不仅天真,而且具有毁灭性和危险性。随着国家、家庭可以提供的保护越来越少,*终我们只能依靠自我边界来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自我边界,就没有内心世界,没有内心世界,就没有自我。没有了自我,还剩下什么呢?

建立边界感 作者简介

尼克·布莱泽(Nick Blaser)博士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心理治疗师和意识研究者。除了多年进行心理治疗临床工作外,他还对个人边界做了系统的研究,在瑞士巴塞尔创立了边界意识应用研究中心,并在德国、瑞士和荷兰举办各类研讨会和培训。他结合正念减压疗法的自我边界意识训练,帮助众多参与者重塑心理边界,找回了属于自我的生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