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十一中队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56191
- 条形码:9787020156191 ; 978-7-02-01561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十一中队 内容简介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根据酒钢建设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师)第十一大队(团)十一中队(连)指战员在大部队撤离后,继续坚持奋斗在镜铁山矿,在远离指挥机关数千里的艰苦环境中孤军作战,直到八年后才撤离镜铁山矿区。 《十一中队》以上述真实事实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这个中队远离大部队孤军奋战的历程,叙述了在团工作组协助下,指战员们发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圆满完成艰巨施工任务,创造出辉煌业绩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书中塑造了王永学、牛幸娃、金昌浩、靳开军、刘柱锁、“阎眼镜”、“老霍头”、夏云龙、苗丽萍、杨玉琼等十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成长历程及命运的细致描述,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干部战士的军旅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传递了真善美,也为读者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生活提供有益帮助。
十一中队 节选
《十一中队》: 新组建的十一中队,主要承担矿山基本建设中*艰苦、*危险,也是工程中技术含量*高的竖井、天井、斜井和平巷的开凿任务。自1969年5月组建到1974年夏的五个春秋中,一直在镜铁山桦树沟承担部分矿山基本建设任务。打过平巷,打过普通天井,打过吊罐天井,打过斜井,也打过一次成井的光面爆破井,打过矿仓和溜井等,在很短时间内由一个新组建的连队成为一支矿山建设的生力军。 十一中队虽然组建晚,但在全大队甚至全支队却很有名气。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他们是矿山建设的尖兵,是完成工程的骨干力量,更是因为一场意想不到的特大恶性事故。1972年3月30日,第十一大队发生运输罐笼坠落事故,下井作业的罐笼滑轮的钢丝绳突然崩断,罐笼中的11名干部战士不幸坠入井底,全部牺牲,状况非常惨烈。牺牲的11名干部战士全部是十一中队的,包括他们的中队长(连长)。这次“罐笼事故”震惊了第十一大队,震惊了第二支队,震惊了整个嘉峪关酒钢厂区。人们在沉痛哀悼烈士的同时,一种“魔咒”说也传播开来,说此次事故正好发生在第十一大队十一中队,正好死了十一人,人数又正好是全中队人数的十分之一。这些数字似乎预示“十一”是一个不祥数字,在“十一中队”工作生活,就会被死亡笼罩。这一下子给全中队干部战士带来了压力,甚至造成了恐慌。有的战士说,旧社会当兵死了没人埋,我们当兵埋了没有死。我们的工作环境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今天没出事是幸运,能不能每天都幸运?不少战士产生了赶快退伍复员,离开这危险的工作环境的想法。好在党、团支部及时做工作进行引导,稳定了大家的情绪,进而使施工得以正常进行。但“十一中队”的名声已经远扬了。“十一中队”成了“恐怖”甚至是“死亡”的代名词,一些人不愿调入“十一中队”,“十一中队”的干部战士想离开。这种“恐怖”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怖”才开始减弱,但死亡的“阴影”还继续存在。这就是“十一中队”为什么在第二支队第十一大队那么出名的原因。 王永学一入伍就被分配到十一中队,从战士干到班长、副排长、排长、副指导员,对“十一中队”的历史了如指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无比熟悉。在第十一大队完成镜铁山铁矿一期工程建设、即将撤离此地投入新的战场之际,他对这个战斗了五年多的地方有说不出的复杂情感。连队已接到撤离镜铁山的指令,并确定了撤离日期,已有其他连队陆续离开,十一中队因为要做一些工程收尾工作,被安排在*后一批撤离镜铁山。即使*后撤离,终是要离开曾经战斗的地方。坐在北大河岸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浪花,心中怎能不波澜起伏?北大河的浪,一浪接一浪向前涌起,而他心中的浪则是倒流着的,过去的时光、逝去的人和事,一下子都涌到眼前来,他放开了自己的思绪,任它信马由缰地飞奔起来。 他的思绪飞到了武功县王家堡村。这个渭水河畔的小村庄是自己出生的地方。这个古老的村子,直到1949年解放那年,还都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村貌。他在这个村庄长大、成人,由于学习刻苦,成了“文革”前全村唯一在县中学上学的中学生。“文革”中断了大学招生,他只好在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就在下决心在农村傍一辈子牛腿的时候,参军入伍改变了他的命运。入伍通知书是大队革委会主任和民兵连长组织全大队民兵打着彩旗,敲锣打鼓送到家里的。送通知书那天,他家前后院挤满了祝贺和看热闹的人群,有不少长辈还举大拇指夸他有出息。他激动得不知道说啥好,下定了非要在部队干出个名堂的决心。纵使千难万险、刀山火海也不退却,非闯出一片新天地不可。 他的思绪飞到了当兵之初那些日子。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欢呼声中,他们那批新兵在武功县委党校集合,第二天便告别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步行到普吉镇火车站上了军列。一路过宝鸡、兰州,经天水、武威、张掖,经过几天几夜的行驶,于1969年4月7日晚上,到达了目的地。下火车时,四面八方灯火通明,大家都在想,我们当兵的城市可真不小,人人都在陶醉中。第二天一早,大家不顾几天坐车的劳累,天刚亮就爬了起来,出门一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光秃秃的一片,别说一棵树,就连一株野草也没有。 ……
十一中队 作者简介
樊希安,出版家、诗人、作家。1955年3月生,河南温县人。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编审、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先后获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创办北京一家24小时书店,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文化产业人物。1973年6月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有《信仰的力量——“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传奇故事》《公木评传》《社会与人生》《事业与追求》《笔端流痕》《愧对芦荟》《五松居新咏》《五松居杂笔》《五松居论稿》《总编辑手记》《灯下虫草鸣》《樊希安新古体诗》《美丽三沙行组诗百首》《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军歌的诞生》《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书店改革发展亲历记》《激情与梦想》《坚守与探索》《理想与情怀》《樊希安散文集》《樊希安诗选集》《几人看得红叶归》等多部专著和作品集及长篇小说“不灭的军魂”三部曲《乌蒙战歌》《兵山劲歌》《鹏城飞歌》。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