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6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0.2(7.0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40041
  • 条形码:9787100140041 ; 978-7-100-14004-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本书特色

一部揭示中国历史上*复杂、*神秘的宗教——白莲教发展源流的海外汉学研究经典著作。 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复杂、*神秘的宗教,爆发于清朝的白莲教起义,更是清朝衰落的开端。近些年来,学界对于中国秘密社会史越发关注,白莲教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也被学者们不断探究。来自欧洲汉学研究重镇——莱顿大学的田海教授,用独特的视角书写了白莲教这一中国历史上*神秘的民间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 令人印象深刻……。的确是一部学术力作,立足于众多原始资料(正史、方志、经卷、奏折与文集等),以及中文、日文、英文、法文等研究性资料。 ——《中国宗教杂志》(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这是一部针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的“白莲”传统与运动的发人深省的著作。……学术意义重大,修正了我们关于白莲传统的认知,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大量富有挑战性的论点。 ——《中国国际评论》(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这部观点鲜明、研究透彻的著作,必将受到研究中国佛教与宗教历史的专家学者的广泛欢迎。 ——《选择》(Choice)这是一部结合了细致的文本研究与严谨分析的优秀著作,是一个重要的新贡献。 ——《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内容简介

“白莲教”是中国历史话语中的一个常识性名词,大抵被视为“邪教”、秘密宗教或民间宗教的源头,或是总称,或者就是一个有名教派。那么,历目前真有“白莲教”这样一个教派吗?《中国历目前的白莲教》一书系荷兰有名汉学家田海博士对中国历目前声名赫赫的“白莲教”加以重新诠释之力作。田海在书中分析了宋代至清末这一时段中“白莲教”概念的语义变迁,他认为,宋元时期“白莲传统”及“白莲运动”原本具有的积极意义在16世纪被一种新出现的贬义性标签——“白莲教”所掩盖。田海经研究表明,所谓“白莲教”是一个假名,它只是官方与文人逐步构建起来的概念,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有统一组织的教派。而这一标签被认作一个教派,则是出于较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田海跳出以往“白莲教领导的元末红巾军起义”这一既有论断,考辨史料,认为韩山童的宗教思想与白莲传统并无联系,贬义的“白莲教”是在明中叶开始出现在奏章与笔记中,历经清嘉庆年间的“川楚五省白莲教大起义”,至义和团运动时,“白莲教”的标签被普罗大众接受。该书打破了人们对于“白莲教”的固有认知,带给学界的思维冲击不言而喻,确实堪称西方学界有关中国历史研究、概念史研究的一部经典佳作。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目录

**章 导论
一、阐明问题
二、界定术语

第二章 宋元时期的世俗佛教
一、世俗佛教的背景
二、标签与偏见
三、结语

第三章 白莲运动
一、宋代的白莲运动
二、元代的白莲运动
三、普度的卫教活动
四、结语

第四章 新型白莲教?
一、元明更替之际
二、明中叶的状况
三、标签起源的一种假设

第五章 1557年的集体恐慌
一、观念范式
二、1557年的集体恐慌:谣言
三、文入学士与官员的观点
四、结语

第六章 标签与假名
一、白莲教标签的使用
二、1622年的白莲起义
三、作者的个人背景
四、一些初步的总结
……

第七章 迈向清朝迫害史
第八章 一些隐含意义

附录
地图
图表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节选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中国秘密社会研究文丛》:  我在前面章节论述的白莲教这一名号的使用情况,与之前“妖言”这一词汇的使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宋代,“吃菜事魔”这一标签已十分常见,但是在元代,它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个中缘由我仍未明了,在明末,它也没有任何回归的迹象。正如第四章所示,在明初及明中期,“妖言”一词便被经常用来指代宗教团体及宗教信仰,它是与“妖言”相关的那部法令的缩写,也是一个暗含毁谤的贬损性标签。这样看来,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产生新的标签的需要,我揣度,白莲教这一名号的出现,或多或少地是出于历史的偶然。但是,这种新用法一旦确立,加之其他因素的推动,便会迅速传播。  白莲教这一名称,起初是一个本名,这在文入学士的脑海中仍有隐隐约约的印记。在第四章与第五章,我们已经看到,这一名称被用作标签时,在使用者的观念中,它仍然与普遍流行的民间佛教团体有关联。在晚明文化精英的观念中,这一名称作为标签,确实还有其容易被混淆的特征。精英们或许感觉,通过使用这一名称,所有的宗教团体便会形成一个大的传统,这就使得他们在解释日益发展壮大的民间佛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派别(包括巫术)时拥有了更为简单的方法。正如我们所见,文入学士观察到了当时发生的宗教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不安,而这正与白莲教这一名称的使用趋势相契合。  这一章,我将对被标签为白莲教的宗教团体及相关事件进行历史性的考察,其目的有如下两个方面:**,证明这一名称使用频率的逐渐增加,以及它对文入学士理解具体事件的影响;第二,分析以如此方法使用这一名称的文人学士的意识形态与宗教动机。首先,我将论述独立的民间佛教团体(独立于寺院佛教)在民众中的发展,这一发展从1550年开始,贯穿整个万历年间(1573-1619),至1622年的白莲教起义终结,因为这一起义对白莲教这一名号的使用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在描述1622年起义时,这一名称不仅仅被用作解释性的标签,而且在官员的观念中,它开始成为一些团体真正的本名。  分析这一标签使用状况的*大障碍是我们所掌握史料的性质。18世纪中期之前,相关事件的调查记录十分少见,只有一些奏折不时包含一点原始抄本的痕迹。大部分史料的撰写都是遵照书面汉语之文雅、简明的标准,这就使得我们十分困难、甚至不能从供词与事件中分析出作者的观点。因此,在很多案例中,我们就无法对白莲教这一名称的使用性质做出合理的判断。  乍看之下,我们似乎有另一套更可取的方法,就是参照那一系列出版物中呈现出来的证据,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这一标签的使用,而非事件本身。这种方法不仅会带来沉重的阅读负担,而且这一标签也绝不会按照记录史料的时间顺序发展。毋庸置疑,*基本的概念会在口头讨论与信件中发展,但这两种史料目前都已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这些关键史料的不足,我将会稍加关注参与明末有关“左道”问题讨论的文人学士之间的私人关系。  一、白莲教标签的使用  1.诽谤民间佛教团体  从16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16世纪40年代以后,天花开始流行,1571年的和平协议终结了北方地区蒙古人的威胁。通过半武力半允许沿海贸易的方式,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盗威胁也被肃清,这便为当地商人打开了安全的大门。1550年之后的明朝,通常被描述为政治衰退的时期,这绝大部分是意识观念的问题。在其他大部分领域,这是繁荣发展的时期。国家(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及福建)开始迅速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与宋元时代迥然有别。由于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白银开始大量流入,经济逐步货币化,至少从东南沿海到整个长江下游地区是这种状况。  市场经济较大的波动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劳动力的分化以及相当大的社会分裂。社会组织独立发展的需求,以及变化的宗教需要与宗教信仰之间进一步契合的需求,激发了人们对非传统宗教实践的兴趣。新的宗教团体的出现是社会的选择,因为法定的僧人崇拜以及以人们居住区为基础的寺庙崇拜都是在地方社会精英的控制之下。涵盖各个等级的社会紧张形势显著发展,我并没有把这一点归因于政治与道德的衰落,而是归因于经济的增长(这确实促进了政治与道德的衰落,因为业已建立的道德规范不能与日趋复杂的社会相适应,而且,人们也渴望没有矛盾,没有紧张的单一的、不复杂的社会)。毫无疑问,宗教变化与这些紧张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我不可能讨论这种紧张局势是否比宋元时代更为强烈,但相比以往它确实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描述形态各异而且被认为是异端团体的史料十分丰富,这很明显地折射出了新的变化情况,这就使得先前时代的史料相形见绌了。文人学士因而感觉到,紧张局势似乎有增无已,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框架。  ……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作者简介

田海(Barend ter Haar),1958年生于荷兰,著名汉学家。他精通汉语,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间宗教、地方宗教文化史,著有《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The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 E.J. Brill, 1998.该书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Telling Stories: Witchcraft and Scapegoating in Chinese History, E.J. Brill, 2006)等。 刘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秘密社会史、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任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等理事。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专著有《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商务印书馆,2002)、《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