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作者:祁念曾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20.8(6.5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5486547
  • 条形码:9787535486547 ; 978-7-5354-865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4岁1.青少年彩插版,用富有情感的故事形式讲述苏东坡的风雨人生,精彩解读入选中小学的苏东坡诗词,重难点字词注音注释。 2.读故事、品诗词。青少年能从本书中感受苏东坡的坚韧与豁达,获得面对挫折与困难的人生力量。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内容简介

《苏东坡的故事》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以苏东坡在眉山、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生活为时间线,用富有情感的故事形式讲述了苏东坡波澜壮阔的风雨人生。第二部分选取苏东坡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精彩诗词进行赏析,帮助青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景和内涵。第三部分全面梳理了苏东坡的生平年表。 读故事、品诗词。青少年能从本书中感受苏东坡的坚韧与豁达,获得面对挫折与困难的人生力量。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目录

**部分 苏东坡的风雨人生

少年立下凌云志——苏轼在眉山 / 003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凤翔 / 007
初仕杭州西湖月——苏轼在杭州 / 017
但愿千里共婵娟——苏轼在密州 / 032
抗洪抢险建黄楼——苏轼在徐州 / 038
乌台诗案扑面来——苏轼在湖州 / 045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黄州 / 053
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在庐山 / 061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在开封 / 068
平湖十里怀恩师——苏轼在颍州 / 071
秋风与作烟云意——苏轼在扬州 / 075
古槐森森雪浪石——苏轼在定州 / 080
云散月明南华寺——苏轼在韶关 / 087
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在惠州 / 091
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在儋州 / 103
诗魂长留天地间——苏轼在常州 / 113

第二部分 苏东坡精彩诗词赏析

《赠刘景文》赏析 / 119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 121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 123
《题西林壁》赏析 / 12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 127
《浣溪沙》赏析 / 129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 13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 13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赏析 / 137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 14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 143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146
《赤壁赋》赏析 / 149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 154
《石钟山记》赏析 / 157

附录 苏东坡生平年表

苏东坡生平年表(一) / 163
苏东坡生平年表(二) / 166
苏东坡生平年表(三) / 169

展开全部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节选

少年立下凌云志——苏轼在眉山 四川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府之国。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优秀人物。唐宋八大家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就出生在这里。在眉山市东坡区西南的南街路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住宅,这就是我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父子的故居,今天的“三苏祠”。 走进这座古朴的园林,清爽之气扑面而来。三苏祠占地五亩,庭院里红墙环绕,园内花草争艳,枝叶扶疏。院中名贤堂侧的苏宅古井和黄荆树令人浮想联翩。传说饮得此井水,可以耳聪目明,苏洵父子正是喝了这口井之水,才思泉涌。而名贤堂前的黄荆树更是见证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刻苦读书的往事。当地人有“黄荆条下出好人”的说法,就是指用黄荆条惩戒的方式管教子女读书。此树相传是苏洵所植,在苏洵和程夫人的劝勉之下,苏轼和苏辙自幼立下读书报国的大志,黄荆树一直矗立在水井之旁,见证了苏轼、苏辙兄弟的成长。 三苏祠的古宅中,有一座精雕东坡塑像。潇洒的姿态,面对着一片茂密的竹林。使人不禁想起了他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坡一生爱竹、画竹、写竹,竹子是他高洁品格的象征。 在故居的小院里,苏轼与弟弟苏辙读书是极其勤奋的。“我昔居家断往还,著书不暇窥园葵。”父亲苏洵、母亲程夫人在教授苏轼兄弟二人学问的同时,也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苏洵给他取名苏轼,就是告诉他,一辆车上的部件,如车轮、车辐、车盖都是各有其用,唯独车轼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没有太大的实际用途。可是,车上如果少了它,就显得不完整。起名苏轼,苏洵的用意在于日后苏轼不要太显山露水,而要低调做人。他教子读书的目的很明确,要“内以治身,外以治国”。 母亲程夫人,也是教子有方。苏轼幼年时读《后汉书·范滂传》,读到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被捕下狱,坚贞不屈,临上刑场时与母亲诀别,请母亲不要过于悲伤时,范母说:“汝今得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读罢此文,苏轼问母亲:“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乎?”程夫人平静地回答:“轼若为滂,吾不能为滂母乎?”这些教育渐渐培养了苏轼以后刚直不阿、坚守气节的品格。 苏母程夫人忠节高雅,知书达理。她还教育苏轼兄弟从小就树立不伤鸟雀,不贪不义之财的优良品格。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写道:“少时所居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挺……儿童奴婢,皆不得去捕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从不畏人。”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一文中,苏轼特别记述了母亲不挖掘住屋下深埋一屋宝藏的故事。母亲的言传身教对苏轼后来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陪伴下赴京城汴梁赶考。当时正是杂花生树,群莺飞舞的暮春三月,他们父子三人经阆中出褒斜谷,穿过云雾缭绕的古栈道,经剑门关,翻越秦岭,入住凤翔驿,再经长安城,*后到达京城开封。在京城,苏轼应礼部试完成了《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 主考官欧阳修读了苏文后,感叹道:“读苏轼文章不觉汗颜。”苏轼与苏辙同时考中,在朝廷中引起不小的轰动。欧阳修在《与焦殿丞》一文中写道:“苏氏昆仲连名并中,自前未有,盛事!盛事!” 正当苏轼父子为考试结果高兴之时,突然从家乡传来苏轼母亲程夫人病逝的消息。于是三人收拾行囊,昼夜兼程,赶回眉山。苏轼在家为母亲守孝二十七个月后,再次离乡赶回开封。这次依然是父子三人同行,同时还添带了轼妻王弗和辙妻史氏。 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他们从眉山的岷江码头登船,顺江而下,沿长江,穿三峡,之后在江陵登陆,走襄阳,再向东到达开封。一路上苏轼饱览了壮丽山川,不禁心潮澎湃,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早期作品《初发嘉州》就是这时完成的。

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苏东坡的故事 作者简介

祁念曾,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秦风》杂志社社长,深圳经典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有诗集《延安,我把你追寻》等,散文集《红烛之歌》等,学术著作《苏轼凤翔诗文赏析》等。《祁念曾诗文集》荣获首届中华之魂文学作品一等奖,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誉为“时代的歌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