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
>
考研数学专题练1200题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
>
神农架叠层石:10多亿年前远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声音简史
-
>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北京地震灾害情景构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850968
- 条形码:9787502850968 ; 978-7-5028-509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京地震灾害情景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七章。**章阐述了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工作开展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该工作的主要建设内容。第二章阐述了基础数据收集和房屋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第三章介绍了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建模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成果。第四章介绍了基于公里网格群体震害预测的工作。第五章介绍了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使用情况。第六章对北京地区重点单体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作出评估。第七章对整体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进行了规划。
北京地震灾害情景构建 目录
第1章 工作概况
1.1 工作背景和意义
1.2 实施的必要性
1.3 建设的重要性
1.4 建设内容
1.4.1 数据收集
1.4.2 地下三维结构建模
1.4.3 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
1.4.4 建筑物地震易损性评估与震害预测
1.4.5 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评估
1.4.6 信息管理系统在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1.4.7 典型单体有限元模拟
1.4.8 总结和规划
第2章 数据收集
2.1 基础数据收集
2.1.1 基础数据库内容
2.1.2 基础数据建设思路和依据
2.1.3 基础数据建设内容
2.2 建筑物数据收集
2.2.1 房屋数据采集内容
2.2.2 房屋数据采集原则
2.2.3 房屋数据采集介绍
2.3 场地钻孔数据收集
第3章 地下三维结构建模
3.1 地下三维结构建模的研究目标
3.2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
3.2.1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
3.2.2 模型构建的主要工作
3.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3.3.1 研究区概况
3.3.2 数据预处理
3.4 模型框架建立
3.4.1 模型顶底面的建立
3.4.2 网格的搭建
3.5 属性建模
3.5.1 测井曲线粗化
3.5.2 基于序贯指示模拟的研究区岩性建模
3.5.3 研究区岩性建模
3.6 研究区岩性展布特征分析
3.6.1 浅层岩性展布特征分析
3.6.2 研究区100m以下岩性展布特征分析
第4章 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
4.1 群体震害预测的研究思路
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4.2.1 人口数据收集与整理
4.2.2 建筑物公里网格数据
4.2.3 GDP公里网格数据
4.2.4 土地利用公里网格数据
4.2.5 房屋造价数据收集及整理
4.2.6 建筑物现场调查
4.3 理论方法与技术流程
4.3.1 北京市建筑物抗震能力分区分类方法
4.3.2 北京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
4.3.3 建筑物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4.3.4 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4.3.5 人员伤亡分析
4.3.6 北京市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预测图绘制
4.4 震害预测信息系统集成
4.4.1 软件技术路线
4.4.2 设定地震作用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4.3 概率地震作用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5 总结
第5章 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
5.1 系统平台建设概述
5.2 系统平台设计
5.2.1 系统平台简介
5.2.2 系统运行环境、用途和特点
5.2.3 系统主要功能
5.2.4 系统平台主要架构与关键技术
5.3 系统构建和主要功能
5.3.1 系统数据库构建
5.3.2 建筑震害预测
5.4 系统命令详解
5.4.1 通用菜单命令
5.4.2 专用菜单命令
5.4.3 工具栏、其他命令和其他辅助功能
5.5 案例
5.5.1 现场调研
5.5.2 建立村落和民居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库
5.5.3 建筑动态管理
第6章 重点单体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
6.1 重点单体建筑物抗震行性能评估概述
6.2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6.2.1 工程概况
6.2.2 SATWE与 PMSAP 计算
6.2.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
6.2.4 总结
6.3 代表性体育场馆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6.3.1 工程概况
6.3.2 反应谱法分析
6.3.3 弹性时程分析
6.3.4 总结
6.4 钢结构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6.4.1 工程概况
6.4.2 SATWE与 PMSAP计算
6.4.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
6.4.4 结论
第7章 总结和规划
7.1 项目总结
7.2 未来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与资料
1.1 工作背景和意义
1.2 实施的必要性
1.3 建设的重要性
1.4 建设内容
1.4.1 数据收集
1.4.2 地下三维结构建模
1.4.3 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
1.4.4 建筑物地震易损性评估与震害预测
1.4.5 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评估
1.4.6 信息管理系统在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1.4.7 典型单体有限元模拟
1.4.8 总结和规划
第2章 数据收集
2.1 基础数据收集
2.1.1 基础数据库内容
2.1.2 基础数据建设思路和依据
2.1.3 基础数据建设内容
2.2 建筑物数据收集
2.2.1 房屋数据采集内容
2.2.2 房屋数据采集原则
2.2.3 房屋数据采集介绍
2.3 场地钻孔数据收集
第3章 地下三维结构建模
3.1 地下三维结构建模的研究目标
3.2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
3.2.1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
3.2.2 模型构建的主要工作
3.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3.3.1 研究区概况
3.3.2 数据预处理
3.4 模型框架建立
3.4.1 模型顶底面的建立
3.4.2 网格的搭建
3.5 属性建模
3.5.1 测井曲线粗化
3.5.2 基于序贯指示模拟的研究区岩性建模
3.5.3 研究区岩性建模
3.6 研究区岩性展布特征分析
3.6.1 浅层岩性展布特征分析
3.6.2 研究区100m以下岩性展布特征分析
第4章 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
4.1 群体震害预测的研究思路
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4.2.1 人口数据收集与整理
4.2.2 建筑物公里网格数据
4.2.3 GDP公里网格数据
4.2.4 土地利用公里网格数据
4.2.5 房屋造价数据收集及整理
4.2.6 建筑物现场调查
4.3 理论方法与技术流程
4.3.1 北京市建筑物抗震能力分区分类方法
4.3.2 北京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
4.3.3 建筑物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4.3.4 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4.3.5 人员伤亡分析
4.3.6 北京市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预测图绘制
4.4 震害预测信息系统集成
4.4.1 软件技术路线
4.4.2 设定地震作用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4.3 概率地震作用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5 总结
第5章 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
5.1 系统平台建设概述
5.2 系统平台设计
5.2.1 系统平台简介
5.2.2 系统运行环境、用途和特点
5.2.3 系统主要功能
5.2.4 系统平台主要架构与关键技术
5.3 系统构建和主要功能
5.3.1 系统数据库构建
5.3.2 建筑震害预测
5.4 系统命令详解
5.4.1 通用菜单命令
5.4.2 专用菜单命令
5.4.3 工具栏、其他命令和其他辅助功能
5.5 案例
5.5.1 现场调研
5.5.2 建立村落和民居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库
5.5.3 建筑动态管理
第6章 重点单体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
6.1 重点单体建筑物抗震行性能评估概述
6.2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6.2.1 工程概况
6.2.2 SATWE与 PMSAP 计算
6.2.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
6.2.4 总结
6.3 代表性体育场馆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6.3.1 工程概况
6.3.2 反应谱法分析
6.3.3 弹性时程分析
6.3.4 总结
6.4 钢结构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6.4.1 工程概况
6.4.2 SATWE与 PMSAP计算
6.4.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
6.4.4 结论
第7章 总结和规划
7.1 项目总结
7.2 未来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与资料
展开全部
北京地震灾害情景构建 作者简介
罗桂纯,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永久会员、中国地震学会永久会员、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地震局科技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场地地震反应、大震巨灾情景构建、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及其在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主持和参加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荣获2017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当选2019年北京市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