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作者:耿朔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7.6(3.6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版权信息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本书特色

我一直喜欢看民国时期的“大家小书”,不过那个时代已经遥远。信息时代有信息时代的好处,获取信息方便;信息时代有信息时代的不好,许多垃圾信息充斥其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考古,但如何把考古获得的信息准确、生动、有效地传达给大众,对专业人员来说还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目前这样的工作做的人还少。耿朔的《一物一世界》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 杭侃 流传到现今的一件件古物是古人智慧的集中反映和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历经岁月风霜后与我们相遇,通过一个个符号、一个个切面诉说着关于过去的一切。每件古物里都有浩大的乾坤和完整的世界,而优秀青年学者耿朔,就是破解这些密码的人,带我们穿越悠长的历史隧道,体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学者、出版人、中华书局执行董事 徐俊 于我而言,耿朔有三个标签:青年学者、五好爸爸、《国家宝藏》的今生故事讲述人。在这本书中,耿朔用自身所学,为孩子们描绘一件件古物和它们从属的那个世界——三个标签美妙地融为了一体。多元的视角,有温度的表达,相信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走近并爱上这些“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总导演 于蕾 耿朔老师的书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块瑰宝!通过遗址和宝藏串联起来的中国史,真正让考古学界研究发现的真实历史走入大家眼前。耿朔老师的语言活泼流畅,青少年能轻松读懂历史,成年人也能饶有兴味地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关键的是,耿朔老师不是简单灌输,而是跟随考古学界的真实研究,用谜题和考古学前沿观点引领阅读,既有趣,又能锻炼真正的底层思考逻辑。 ——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内容简介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以时间为纲,挑选了不同朝代和历史时代的几十件代表性文物、遗址、遗迹,通过观察它们的细节,进入历史深处,揭示国宝背后的文化、工艺、对外交流、军事、战争等等,让我们“管中窥豹”,看到一个鲜活、生动、立体、全面的历史。这种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法真是让孩子们了解国宝、爱上国宝、爱上历史、学懂历史的意义。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的作者耿朔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他博学多闻、知识过硬,能通过一件小小的文物阐释出大量丰富的内容,帮助孩子对历史形成一个活色生香、盎然有趣的认知,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粒宝贵的种子。为了更好地帮助小读者理解和感受,作者耿朔营造了一种循循善诱的场景,用大量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小读者兴趣的提问文字,帮助他们走入历史场景,增强对历史和国宝的热爱。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目录

史前时代

石器:人类历史的启幕 / 2

彩陶:土与火之歌 / 7

蛋壳陶:史前“黑科技” / 15

玉琮:灿烂的良渚文化 / 19


夏商周

甲骨文:文字密码 / 28

青铜器: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 / 38

三星堆文化:古蜀迷雾 / 53


秦汉

秦始皇陵:始皇帝的地下城 / 64

高奴禾石铜权:计量重量的标准器 / 73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丝路通到精绝国 / 77

玻璃瓶:穿越流沙的“宝器” / 84

熏炉:汉代的仙界 / 90


三国两晋南北朝

朱然墓出土文物:东吴名将的地下生活 / 96

兵器:刀光剑影话三国 / 114

步摇与貂蝉:请往晋人头上看 / 122

竹林七贤砖画:砖上的名士形象 / 129

云冈石窟:佛国世界,艺术宝库 / 137


隋唐

昭陵六骏:天可汗的纪念碑 / 148

何家村遗宝:唐朝生活与长安风尚 / 157

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喝茶要有仪式感 / 179


宋辽金元

宋画:山水与城市 / 186

应县木塔:峻极神工的辽代建筑 / 198

鸡冠壶:皮囊水壶的瓷器版 / 206

青花瓷:中国名片 / 209


明清

古观象台:西学东渐与中外交融 / 218

圆明园西洋楼:历史的苦难与教训 / 228


后记 通过古物,回到历史现场 / 234


展开全部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节选

何家村遗宝 ·唐朝生活与长安风尚· 一说到唐朝,你能想到什么呢?胖胖的美女?华贵的服饰?宏伟的宫殿?美妙的诗歌?这些都不错!因为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黄金时代,不仅国家安定、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更怀抱着开放、包容的世界眼光。它的都城长安在当时可是像今天北京、纽约、伦敦一样的大城市。顺着丝绸之路,沿途商业贸易活动十分频繁,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奇事物都可以在长安找到。那就让我们前往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看一看大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贝吧。 时间回到半个世纪前,在1970年的一个下午,陕西西安南郊一个叫何家村的地方,工人们正在一个工地上忙碌地挖着地基。在距地面不到一米的地方,突然发现了一个脏兮兮的陶瓮。拨开泥土,打开瓮盖,工人们惊异地发现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工地的负责人赶紧把挖出宝贝的消息上报给了陕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几天后,专家们又在不远处探到了第二个陶瓮以及一个小银罐,里面也装满了珍宝。这些珍宝,后来被命名为“何家村遗宝”。 你猜,这三个不起眼的罐子里一共藏着多少宝贝?竟然有令人震惊的1000多件!而且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有金的、银的、鎏金的、玉的、玻璃的、水晶的、玛瑙的;有装东西的容器、装饰品、各种钱币、贵重的药材。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些珍宝基本上都完好无损。一片珠光宝气中,许多器物都是仅此一件的孤品。考古学家根据器物的形状和花纹判断,它们来自繁盛的唐朝,想象中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大唐气象通过这些珍宝一览可知。更难得的是,与以往唐朝重要的考古发现大多是墓中的陪葬品不同,这些无价之宝是唐朝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所以更能帮助我们接近唐代的真实生活。 看了这么多宝贝,你肯定会问,是谁这么厉害,能拥有如此珍宝,一定是皇帝了?答案可没有这么简单!发现遗宝的何家村是现代地名,如果我们穿越回到唐代,就知道它并不是一个村子,而是位于长安城里108坊之一的兴化坊,靠近皇城,是当时王公贵族和达官显要居住的黄金地段。 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珍宝,那就先去当时的长安城看一看吧。 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西安这个地方历史非常厚重,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曾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唐代长安城的奠基者要追溯到前一个朝代,也就是隋朝。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取代了宇文氏,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在成为皇帝的第二年,杨坚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不再使用汉代以来的长安城作为都城,而是择地建设新的都城。一方面是因为旧都使用时间太久,城内设施已多有损毁,连水井里打出的水尝起来都是涩的,已经不太适合居住;更重要的原因是,改朝换代后的统治者相信,南方的陈国虽然依然存在,但实力上已经不能与北方相抗衡,统一南北是迟早的事,因此需要有一个能与统一王朝相匹配的新都。 隋文帝亲自部署新都选址的工作,经过周密的考察和分析,*终选择了旧的长安城东南、关中盆地南部的龙首原,作为建都之地。隋文帝在诏书里说:“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原”也写作“塬”,是关中地区对于较为高平的黄土台地的称呼。龙首原上还有几条隆起的岗地,设计师宇文恺巧妙地利用了这些地形特点,规划出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 新都于开皇二年(582)夏天开始动工,营建的次序是先筑造宫城,然后是皇城,*后建外郭城。作为当时的国家一号工程,新都的建设速度实在惊人,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一座占地84平方公里,有着三重空间的宏大城市便拔地而起,完成了基本构架的搭建。因为隋文帝早年间曾被封为“大兴公”,所以新都取名“大兴城”,同时也有永远兴隆昌盛的美好寓意。 公元618年,唐取代隋,成为新的大一统王朝,唐朝皇帝继续以大兴城为首都,而改回了“长安”的旧称。这座城市的基本框架在唐代没有变化,而发展得更加繁华,成为东方世界*大的城市,也成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由于唐朝统治了接近三百年之久,所以后世习惯用“长安城”来统称隋唐两代都城。但我们要知道,隋之于唐,就如同秦之于汉,虽然短暂却很绚烂。存在仅三十余年的隋朝为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为强盛的朝代创造了丰厚的遗产。 由于是全新建设的城市,所以长安城的设计充分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和魏晋南北朝以来都城布局的特点,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重空间构成。 全城的核心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宫城,被安排在全城的北部正中,隋朝叫“大兴宫”,唐朝改称“太极宫”。这座宫殿以北就是长安城的北郊,当时作为皇家禁苑,是皇帝游猎和娱乐的场所。在太极宫和禁苑间有一座玄武门,屯有重兵,就是唐朝初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地。后来唐高宗又在长安的东北郊外建造了“大明宫”,唐玄宗则把自己当皇子时居住的兴庆坊住所扩建为“兴庆宫”。这三座宫殿都曾是唐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大明宫作为皇帝住所的时间*长。 皇城是中央各个部门官员集中办公的场所,位于宫城之南,其间分布着各个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构。 长安城是一座里坊型城市,城内占地面积*大的部分是郭城,其中划分出一个个整齐的带围墙的里坊,每个里坊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单元,划分它们的是纵横交错的街道。郭城有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街道14条,其中从皇城正门朱雀门到郭城南墙正门明德门的朱雀大街*为宽阔,达到155米。这条街是长安的中轴线,被当时人称为“天街”。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的就是这条大街上的春天景色。 大多数的里坊都在四边墙上各开一门,从而在坊内形成十字街,政府机构、各种档次的住宅、娱乐消费场所以及寺观等宗教场所分布在各个里坊,另外还开辟有两个专门的市场“东市”“西市”。唐代长安有108个里坊,长期在长安居住的大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很形象地总结出长安城规划管理上的*大特点——整齐划一。 长安居民的生活、工作主要就是在里坊中完成,一到傍晚,设在宫城正门承天门上的大鼓便会敲响,外郭城通向城门的六条大街所设的街鼓也会敲响。鼓声就是命令,每个里坊的门吏听到后便会关闭坊门,等到次日清晨再次敲鼓时才能开门。如果这时候探亲访友忘了时间,这一晚就没办法回到自己的住处,不得不借宿一晚;因为坊门关了以后还在大街上游荡,就是犯夜,要被负责巡逻的军队逮住打板子。 唐代长安的夜晚,大街上的景象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而一墙之隔的里坊内部,往往却是“添酒回灯重开宴”,夜生活非常丰富。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三天才取消禁令,所有市民晚上可以自由出入街巷,目的是方便大家观赏花灯,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的全城联欢。这样我们就看到长安的两个面孔:开放包容与严格管控。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作者简介

耿朔,1984年生,安徽郎溪人,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后,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汉唐考古和中国早期美术史研究,并致力于考古文博知识的公众传播。著有学术专著《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旅行随笔《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主编学术考察文集《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第一季“国宝守护人”,第二季、第三季专家顾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