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作者:郑卓雄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842897
  • 条形码:9787517842897 ; 978-7-5178-428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非常具有史料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对老船工的采访,也为我们提供了还原瓯江发展历史的口述资料。作者在文章中对船邦的习俗、被历史湮没的古镇、造船业的轨迹等,进行了比较详细又精彩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瓯江船邦的礼赞与追忆。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很好具有史料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他用细腻而又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瓯江船邦发展的历史,并且以文学考证的方式带我们领略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为我们还原了瓯江的古今变化。作者对老船工的采访,也为我们提供了还原瓯江发展历史的口述资料。作者在文章中对船邦的习俗、被历史湮没的古镇、造船业的轨迹、大港头的变化等,进行了比较详细又精彩的叙述。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目录

文明的曙光
瓯江之魂魄
遥远的绝响
船帮的信仰
船帮的习俗
湮没的古镇
石浦村纪程
溯望大港头
大水门寻踪
潮声入梦来
舟筏的回声
造船业轨迹
无尽的诗路
后记
展开全部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节选

远古洪荒,天文命理。 集合了亿万斯年雷电风雨的精魂,集合了无数高山草木的灵气,在一声低沉的呼啸声中,天地间诞生了神奇的瓯江。 这是一条发源于百山之祖的渊源之河,是一条在浙江境内仅次于钱塘江的浩荡之河,也是一条从农耕时代旧梦流向经济发展前沿的传奇之河。在中国难以胜数的江河当中,瓯江显然并不在声名显赫的大江名川之列,但在中国文明演进的历程中它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匆匆走过历史,回眼望,一条濡养了几千年文明的瓯江以一条河流的风骨为基础,在龙形的文身上,追溯一个起点。但文明起点在何处?远古有多远,远古有多古? 作为远古文明走廊的瓯江,1997年4月,一个奇迹终于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钱塘江、瓯江上游的仙霞岭南麓大山深处显影,再一次展现出惊人的文化爆发力,那就是好川文化遗址(图卜])。 距遂昌县城约12千米的三仁畲族乡好川村,因可供耕种土地稀少,村民花巨资修水渠从附近的吴处水库引水,希望将村前的岭头岗茶园推平改造成水田。当隆隆的挖掘机开挖时,几块黑色的陶片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住了,令村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推土机推出的不是他们希冀的亩亩粮田、担担谷米,而是一穴穴连他们的祖辈也未曾听说的远古墓葬和从未见识过的坛坛罐罐,4000年的文化就沉睡在这岗丘上,历史的明眸隐藏着沧桑的传奇。 本是一块平淡无奇的沿溪相对独立的平缓的岗丘,成为挖掘4000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引子。文物工作者赶到现场,捡到黑陶残片,还从村民那里收集到一件石钺,这更让人惊奇。近几百年来,好川并没有制陶的历史,更不用说是前所未见的黑陶和石钺了。 石钺从石斧演变而来,是新石器时代的东西。这也意味着,这地下埋藏着的是前人并不知的秘密。由此引起国家和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考古专家的重视并实地考察,并引来了省文物考古组的考古发掘,经过近2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共清理80座墓葬,出土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等随葬品1028件(组),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均属良渚文化晚期,墓地随葬陶器中占据相当数量的大圆镂孔豆、瘦长袋足鬻,可以与良渚和大汶口文化晚期对应。其特点受良渚文化影响而又别树一帜,为早期瓯文化的代表和典型。一种文明从土的掩埋中重新发掘出来,将人类历史进程中一节断档的时间生动地连接了起来,开启了瓯江文明之源,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出土的这些器物,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佐证,挖掘了一段承前启后的历史,同时与周边的良渚文化、花厅基地、昙石山文化、樊城堆文化、山背文化、石峡文化、肩头弄文化、马桥文化以及松阴溪流域商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自己浓厚的个性特征。它的文化面貌新颖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多元特点明显。学术界将此定为好川文化【命名一般有三要素,有一定的空间(地域)范围,有一定的时间(年代)跨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的遗迹遗物,例如一组有特征的陶器,例如玉琮、玉璧、玉钺等玉礼器】,并成为继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后的又一种重要的史前文化。根据专家推断,好』II文化的年代上限在良渚文化晚期,下限至夏末商初,距今4200—3700年。这一时期正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分水岭,国家的概念开始出现,禅让制走向世袭制,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前后积年500年左右,属分布在瓯江流域、仙霞岭北麓山地的农耕兼营狩猎采集的史前文化,因此也可以说,好川人是迄今为止所知的生活在浙西南地区的*早先民,是距今4200年前百越族先民聚落文化素地。 这是浙江省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之后确立的又一种考古学文化,是浙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浙西南地区无史前文明的空白。这一发现被列为1997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2005年好川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好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终于找到了瓯江文明之源,知道了瓯江文明源远流长。 石破天惊,好川文化的分量从此就显得有些超重。一个在山沟沟里名不见经传的村落,从此与一个时代的文化连在一起,名扬四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是瓯江的“通道”作用,使得它为远古时代的人类所青睐。 在那个历史与神话无法区分的年代,瓯江又迎来一批行踪匆匆的中原黄帝部落人,其中有一群善于制造陶器的族人,这个适应力超强的群体,被称为瓯人。瓯人辗转南迁至汶山(现武夷山)一带,留下了“建瓯”这个古老的地名。之后又历经千辛万苦辗转于瓯江的源头,并顺江迁徙而下,*终于这片土地上止步。一个外来族系步了好川先民的后尘,以一种独特的栖居方式在陌生土地上立下足来,逐水而居,开荒拓土,开始了推进瓯江流域文明进程。 沿着它的足迹,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王朝的身影,在秦汉以前这里作为瓯越地,属百越的一支,主体民族为百越人。《汉书·严助传》云:“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

远去的帆影——瓯江船帮漫话 作者简介

郑卓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高级政工师。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电力摄影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曾出版《山水诗影》《岁月履痕》《华骨梅魂》等散文、诗画专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