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9.5(4.9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624221
  • 条形码:9787512624221 ; 978-7-5126-2422-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本书特色

《民国群雄采访录》是一部“记录国民党高官多舛命运,品评中国百年历史风云”的专著,着重交代了国民党高官的*后安息地。这些人曾经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他们人生的志向为什么难以实现?他们*后的归宿为什么截然不同?相信读后您会得到答案。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内容简介

  脱下晚装,蹬掉舞鞋,换上马裤旧衣……  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初来乍到的西方女记者面对新闻素材,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  她用异域的眼睛去观望彼时中国社会的一切:走入东方独有的深宅大院,与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相会,并悉心记录下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轨迹。  她也以记者独特的情怀记录了她因工作卷入的硝烟与灾难。  她叫宝爱莲。一个以“美国女牛仔精神”闯荡中国的记者。她用她采访的文字,为我们拉开了民国军阀与政要身后隐秘生活的帷幕。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目录

译者序
初抵上海
《大陆报》履新
上海社交
学习中文
公共租界扫黄
初识宋美龄
电报采访孙中山
获准深入军阀老巢
采访徐世昌一波三折
采访张作霖父子
终于采访到徐世昌总统
千辛万苦往洛阳
开战前夕见到吴佩孚
随吴夫人张佩兰赴保定
吴公馆内宅的日子
半夜送吴佩孚出发
看吴夫人梳妆打扮
武神庙里接到直奉开战消息
出生入死上战场
随张佩兰拜会传教团
传来吴佩孚死讯
夜遇冯玉祥
目睹豫军士兵被砍头
趁机采访了阎锡山
阎夫人设宴招待
战后访吴佩孚与曹锟
吴佩孚的妻妾们
宋美龄鼓励我南下广东
陷身陈炯明叛乱
珠江上采访孙中山
采访弥留中的伍廷芳
再晤孙中山夫妇于上海
参加宋美龄大婚
展开全部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节选

  初抵上海  初抵时,上海于我是全然新奇和陌生的。那是在一战结束后不久,我的身份是双重的,其一是任美国国际新闻社驻上海的通讯员,其二是任《大陆报》(The China Press,美资的上海本地英文报)的“姑娘记者”。所谓“姑娘记者”乃是对年轻女记者的谑称。当时,女性踏足新闻界,还是极新鲜的事。  我是与一群加州的朋友结伴来申的,出发地是旧金山。他们都是老上海了,返美度假后归来,而我则是彻头彻尾的新人。船一进吴淞口,我就被四周情景震慑了。但见拖轮牵着长串的舢板,比火车还长,满载货物,从黄浦江上缓缓驶过。曾在密西西比河上服役的老式明轮船,灯火通明地游弋,双侧的明轮击打出冲天的水花。康拉德笔下P&O公司的远洋巨轮泊在码头上,船上飘扬着法国三色旗。各国军舰下锚于江心,四周穿行着带篷的小舢板。在江水的拐弯处,一大队的中国渔船行过,帆樯林立,遮天蔽日。  正目不暇接时,随着一声尖锐的哨音,轮船停到了码头。  一见外滩的通明灯火,浦江的景色便立时被丢到了脑后。外滩的岸线宛如一个精心规划的公园,由连串草坪、不同的树种和丛生的鲜花组成。树木花草的背后,是庞大的建筑群,勾画出城市的天际线。  我在朋友们的前呼后拥下上岸,被塞进—辆汽车里。而我的本意是想乘坐人力车的。但汽车从外滩一拐入南京路,小小的失望便一扫而空了。这一路的景象简直妙不可言,五光十色的灯火,色彩斑斓的店招广告,自在散漫的人群,让我目不暇接。少顷,汽车出了市区,来到乡间一幢伟岸的巨宅。一个满脸堆笑的守门人推开了高耸的大铁门。  房子有三层高,与马路隔得很远,四周大树密布。原先的房东是个地位显赫的德国人。一战时,被英美势力的公共租界当局赶了出去。我的所有朋友在上海都自拥豪宅,并以此自豪。我倒是希望能住在中国庙宇或中式房子里,而不是住一幢设施齐全的德式广厦。但据悉,只有北京的外国人才有机会住中式的四合院。  我住的那套公寓在房子的三楼,含一间卧室、一间书房和一个卫生间。几个星期后,来了一个新邻居诺拉·沃恩。她也是刚来中国不久,被河北省的一户豪门富户认作了干女儿,长期生活在中国大家庭里。我们当了几个月的邻居,成了好朋友,一起梦想坐着大篷车游历蒙古大地。她举止文静,一头金发永远梳理得顺滑如丝。和我一样,对中国怀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想象。每天连续几个小时坐在打字机前,写她在华北的一些经历,希望能获得《大西洋月刊》的采用。多年后,她把在华经历写成了《客居》一书,立时洛阳纸贵,誉满全球,作品被译成了十四种文字出版发行。当然这已是后话,不表。  我在上海的首夜,睡在一顶巨大的蚊帐里。房间的窗户大敞,远处传入的箫声如泣如诉,清晰可闻。这古老的旋律充满了异域之美,开启了我对中国的认识。  次日,我被一个柔和的嗓音唤醒了,睁眼一看,床边立了个中国妇女。  她一边轻拢罗帐,一边轻声道:“夫人,该起床了。我是专门服侍夫人的阿妈,夫人有什么吩咐,我是随叫随到的。”  话音未落,她的身后又出现了一个身材颀长的中国“仆孩”,满脸堆笑,身着簇新的白长衫,端着满满一盘早餐,香气诱人。口里道:“夫人早,还喜欢中国吗?我是二号佣人。”听他这么一问,我连忙道:“岂止是喜欢,我爱中国。”这倒并非随口一说,因为从儿时起,我就对中国充满了浪漫瞳憬,几乎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阿妈身坯结实,模样坚毅,杏脸慧眼,一头浓密黑发盘成个紧实的发髻,油光水滑,上面斜插一朵香气四溢的鲜花。她上穿一件瘦身的洁白细麻上衣,下衬一条玄色的闪光纱直腿裤,让我顿生好感,从一开头,就对她言听计从。及至后来,阿妈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则是我始料未及的。  ……

民国群雄采访录——美国女记者与民初军政强人 作者简介

美国女记者Edna Lee Booker,中文名宝爱莲,1921年抵华,1940年离开,曾任美资《大陆报》及《国际新闻社》记者,1922年,她凭借美国女牛仔“初生牛犊”的冒险精神先后采访了张作霖、张学良、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曹锟,又与宋美龄结识,巧遇陈炯明叛乱,采访了孙中山、伍廷芳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