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1.9(5.7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057082
  • 条形码:9787214057082 ; 978-7-214-0570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本书特色

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内容简介

中国很近三百年的历史中,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代。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很有活力的一个时期”。本书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此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本书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本书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本书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接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念,故而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1820年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往后延伸到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此展现出历史发展的渐进延续。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目录

译者的话 1

插图说明 1

序 言 1

**章 政府政策 1

政治结构 2

社会政策 12

经济复苏 19

对外关系 25

第二章 社会关系 30

亲属关系 31

住地与社区 36

经济组织 43

恩 眷 47

第三章 文化生活 52

城市生活 52

学者文化 63

物质文化 71

人生礼仪 78

年节礼仪 82

国家礼仪 87

价值观与信仰 89

第四章 社会变化 93

经济差异与发展 93

人口变化趋势 103

世袭地位 113

社会流动 122

少数民族的同化 126

边疆社会 129

新的组织 132

第五章 地区社会 137

华 北 139

长江下游 147

长江中游 157

东南沿海 165

岭 南 174

中国西北 183

长江上游 191

中国西南 197

满 洲 204

台 湾 207

地区与国家 211

第六章 18世纪的遗产 216

王朝的衰落? 218

增长与复杂性 220

鸦片战争 231

索 引 237


展开全部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韩书瑞(Susan Naqui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荣休教授。1966年,从斯坦佛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并获得前往台湾学习中文的机会,197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77—1992年,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93年起,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帝制晚期和近代早期中国的社会史和文化史,著有《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北京:寺庙与城市生活》等。 罗友枝(Evelyn Rawski) 美籍日裔学者,196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精于明清史研究,曾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著有Agricultural Change and the Peasant Economy of South China、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清代宫廷社会史》等,合编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