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与海
-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
>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注音版:小妇人(九品)
-
>
名家经典:水浒传(上下册)
-
>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必备公式(备考2023)
-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导读版)
-
>
经典阅读:青少年人文素养丛书--话本选
杜甫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62833
- 条形码:9787020162833 ; 978-7-02-01628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杜甫传 本书特色
本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推荐中学生朋友课内外阅读,版本完善,编校精良。 1.经典的作品,经典的版本 《杜甫传》为冯至先生“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的传记,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初版六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影响广泛深远。 此版以1980年第二版为底本,版本可靠;趁再版之际,我们又进行了重新校读,更正了原版本中的若干小的讹误,增补一篇书评,使得版本更加完善、完美。 可以说,版本完善可信赖是人文版《杜甫传》的一个重要特点。 《杜甫传》被列为语文课外推荐读物,对青少年语文学习及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为老字号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我社版本,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选择的。
杜甫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该书内容包括: 家世与出身 ; 童年 ; 吴越与齐赵的漫游 ; 与李白的会合 ; 长安十年 ; 流亡 ;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 成都草堂等。
杜甫传 目录
目 次
重版说明
前记
家世与出身
童年
吴越与齐赵的漫游
与李白的会合
长安十年
流亡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
成都草堂
再度流亡
幕府生活
夔府孤城
悲剧的结局
〔附录一〕人间要好诗
〔附录二〕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
〔附录三〕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附录四〕白发生黑丝
〔附录五〕读《爱国诗人杜甫传》(夏承焘)
杜甫传 节选
家世与出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如今,人民获得了政权,祖国的前途呈现出无限光辉的美景,更没有任何事物遮蔽它们的光芒的放射了。杜甫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样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他怎样超越了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并因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他经过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这部传记要试验着述说他在他的生活里经历的那些过程和矛盾。在写他的生活之前,研究一下他的家世和出身是必要的。 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222—284)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预的少子杜耽为晋凉州(甘肃武威)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初年南迁到了襄阳,任魏兴(陕西安康西北)太守,他是襄阳杜氏的始祖。逊子乾光的玄孙杜叔毗为北周硖州(湖北宜昌西北)刺史。叔毗子鱼石在隋时为获嘉(在河南省)县令。鱼石生依艺,为巩县令,迁居河南巩县。依艺生审言,为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为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是杜甫的父亲 这世系是参考《元和姓纂》和岑仲勉的《校记》排列的,有几处纠正并补充了一般杜集中杜氏世系表的错误和缺陷。。杜甫的远祖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自称“京兆杜甫”;他又属于襄阳杜氏的支派,所以史书上说他是襄州襄阳人;他降生的地点则在河南巩县。 杜甫在他给他第二个姑母写的墓志铭里提到他的家世:“远自周室,迄于圣代(唐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他在《进雕赋表》里也说,他的祖先自从杜预以来,就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我们读了这两句话,再看一看前边的那串世系,他的祖先多半充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我们便不难看出,杜甫是出身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会里享有许多封建特权。它和名门士族通婚姻,遵守儒家的礼教,专门辅助帝王,统治人民。到了杜甫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煊耀,渐渐衰落下来,但是元旦聚会,仍然被乡党赞羡,每逢婚丧,远近的亲友都走来观礼。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方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那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这和他家庭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此外他从他的祖先那里还承袭了些什么呢?下边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杜甫在他的诗里常常推崇杜预和杜审言,前者由于他的事业,后者由于他的诗。杜预多才善战,被人称作“杜武库”,对东吴作战时,因为精通战略,在民间引起“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歌谣,随后中原的文化传布江汉,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懂得法律、经济、天算、工程,又是《左传》的研究者。他的后代,人人都为了是他的子孙感到光荣。他是杜甫的一个理想的人物。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曾经在杜预坟墓的所在地首阳山下居住,写过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他晚年飘流荆楚,也时常想到杜预:他在荆南颂扬卫伯玉,说伯玉镇守荆州,是继承杜预的事业;后来他在衡州想北去襄阳,也立即想到“吾家碑不昧”。这指的是:杜预当时被名誉心所驱使,立了记载自己功勋的两块石碑,“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 至于杜审言(648?—708),则在杜氏家中除去“奉儒守官”外又添上一个新的传统:诗。杜审言少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同被人称为“文章四友”。他的诗的地位,与较晚的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因为他们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定者。齐梁以来,诗人脱离现实,崇尚形式,钻研格律,到初唐时律诗已经形成,此外宫廷应制,向统治者歌功颂德,更给这种诗体以发展的机会。可是沈宋的律诗长不过六韵八韵,很少到十韵以上的,而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就长到四十韵,当时称为名作。排律到了杜甫手里,得到更大的发展,元稹曾经这样称赞杜甫的排律:“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我们现在看来,杜甫伟大的意义绝不在于排律的成功,排律在杜诗里反而属于创造性比较贫乏的部分;但是这种诗对于杜甫却是家学渊源,关于这一点,从北宋起就不断有人提及。杜甫本人也以“吾祖诗冠古”自傲,并且在他的儿子宗武生日时他也谆谆告诫:“诗是吾家事。” 宋之问和沈佺期都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崇尚形式的诗人,同时也是武后的弄臣,他们依附张易之兄弟,醉心利禄,谄媚无耻。杜审言虽然没有多少恶劣的行为,但从他在武后面前高诵《欢喜诗》以及与张易之兄弟相勾结看来,也不能算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诗人。并且他自高自大,夸张甚于实质,当时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傲慢的言行;他自己常说,他的文章超过屈原、宋玉,他的书法胜过王羲之。这种夸大的性格,杜甫多少受了他的影响。杜甫壮年时,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尧舜,在文学上他把屈原、贾谊、曹植、刘桢都不看在眼里,这种高自称许固然是唐代一般文人的习气,也不能不说是有些祖父的遗风。 在当时,家族观念支配人们的一切行动,若是有人为了父兄的不幸,不惜任何牺牲来报仇雪恨,便被称颂为崇高的德行。杜甫的父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杜审言的曾祖杜叔毗事母至孝,为兄报仇,成为一时的美谈,可是年代久远了,对杜甫也许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有一个类似的事件发生在杜甫的叔父、审言的次子杜并(684—699)身上。武后时,杜审言被贬为吉州(江西吉安)司户参军,与同事不和,司马周季重受了司户郭若讷的蛊惑,诬陷审言,把审言关在牢狱里。杜并年十六岁 罗振玉编的《芒洛冢墓遗文续补》中载有洛阳出生的《杜并墓志铭》。墓志铭里说杜并“春秋一十有六”,可以纠正《旧唐书·文苑传》“审言子并年十三”的错误。,看见父亲遭受这样的冤屈,他饭菜都吃不下去,形容憔悴,却尽量压抑着内心的愤恨。一天,周季重在府中宴会,他乘人不备,用短刃猛刺季重,季重受了重伤,杜并当场被人打死。季重受伤不治,临死时,忏悔着说:“我不知道审言有这样的孝子,郭若讷把我害到这种地步!”审言因此得救,回到洛阳。洛阳的亲友听了这个故事,都深受感动,说杜并是孝童,苏颋给他作墓志,刘允济作祭文。后来杜甫也以他是孝童的侄子为荣。
杜甫传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被鲁迅称赞为中国*优秀的抒情诗人。他又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杜甫传》即此一特点的具体体现。其长期执教,培育出大量优秀文化人才。被聘为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等多项奖项。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