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吴有性研究文集

吴有性研究文集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24cm 页数: 301页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5(5.6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吴有性研究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852064
  • 条形码:9787547852064 ; 978-7-5478-5206-4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吴有性研究文集 本书特色

吴门医派代表医家著作,集温病名家之大成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起源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是吴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在国内久负盛名,世称“吴中医学甲天下”。吴门医派借以“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特征,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吴门医派学术薪火相传,至今未衰,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利用。吴门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其传承与发展推动着我国中医学的进步,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的学术与人文思想的整理与总结,用以指导当今的中医临床实践,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重要举措。吴中名医辈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吴中医学的辉煌。其中医名显著者有薛己、倪维德、王安道、缪希雍、吴有性、李中梓、喻昌、张璐、叶桂、薛雪、柯琴、周扬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绪、陆九芝、曹沧洲等,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大多出自明清两代。为了传承吴门医家的临床诊疗特色,彰显吴中医学的学术内涵,学以致用,提升当下临证能力,我们选择薛己、吴有性、喻昌、张璐、叶桂、缪希雍、李中梓、尤怡、薛雪、徐大椿、柯琴共11位吴门医派代表医家,汇聚当代学者对这些医家的研究成果,编著《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丛书,分上、下集出版,以冀对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贡献。

吴有性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吴有性的研究文献, 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 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9篇, 概述吴有性生平及其遗存著作, 阐述其“异气”致病学说观点以及对温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探讨其瘟疫疾病的临床辨证与诊治方法的特点及其方药应用的规律, 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吴有性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

吴有性研究文集 目录

生平着述辑要
吴有性生平及著述概述/欧阳八四
吴有性故里考/李成文
吴有性生平等五考/金庆雷 金庆江
传染病学的先驱——吴有性/林功铮
吴又可在医史上的地位及中医的学术独立性/张大明 杨建宇
《温疫论》传本学术传承关系的研究/张志斌
吴又可《温疫论》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邢政 王秀莲

医学思想研究
吴又可学术评价/姜春华
从吴又可《瘟疫论》谈到现代温病学中的若干问题/沈凤阁
试论吴又可《温疫论》的主要学术观点/肖德发
《瘟疫论》学术思想探讨/刘纳文
吴又可温疫学术思想新探——吴又可临床诊疗特色发微/胡森
吴又可学术思想再评议及引发的思考/肖龙飞 宋素花
《温疫论》对温病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张之文
《温疫论》对中医感染病学的影响/陈利平 吴整军
浅论吴又可对急性传染病的认识方法/彭坚
吴又可温病传染观探析/李洪涛
吴有性“戾气学说”探源/叶威礼
浅谈吴又可《温疫论》的“杂气”病因说/王晓萍
试析“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余真
邪伏膜原源流考/刘先利 刘寨华 刘思鸿 张华敏
吴有性膜原学说探析/夏学传
谈谈《温疫论》治则中的辩证法思想/卜平
《温疫论》中体现的学术致思方向/刘琼 李成年
《温疫论》中的辨证施治模式与研究思路/钟文炎 张志斌
试论吴有性《温疫论》的病机治法理论特色/张志斌
试用吴又可表里九传论统识寒温界立的毒邪理论问题/章新亮
吴有性“主客交”学说及其后世影响/茅晓
从《温疫论》看吴又可对邪正理论的应用/韩暄 党志博 赵丽萍
论吴又可《温疫论》中的体质学说/鞠少斌 杨克彬
《温疫论》顾护胃气思想初探/廖红娟 王一飞
《温疫论》“截断扭转”学术思想探析/林慧光 芮立新
浅论《温疫论》中宣通气机思想/王谦 张理云
谈《温疫论》中治疗学的指导思想——“通”/张国强
吴又可攻下逐邪学术思想探讨/杨世权
《温疫论》“客邪贵乎早逐”探由/张玥
《温疫论》“二五之精”析疑/杜力军

临床证治探讨
浅谈《温疫论》治疫诊治特色/张智慧 冯烨
吴有性治疗瘟疫特色/臧文静 朱颖
吴又可诊治温疫辨病特色探微/胡森
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张再良
吴又可《温疫论》治法探析/李广浩 陈昕琳 诸宁
论吴又可逐邪三说的意义/刘英锋 傅志红
论《温疫论》祛邪大法及其应用原则/崔爱民
《温疫论》下法初探/杨进 孟澍江
《温疫论》下后调治法探讨/陈永治 金守强
浅谈《温疫论》与《伤寒论》应用下法之不同/李娜
吴又可“妄用下法”说之辩正/柴中元
吴又可逐邪勿拘结粪观点探析/朱虹 王灿晖
试论《温疫论》下法禁忌/朱翔
《温疫论》论汗及其临床意义/盛增秀
《温疫论》汗法浅析/郝静 王一飞
《温疫论》辨舌论治特色/向鸿儒

疾病诊治应用
疾病诊治
《温疫论·发黄》探要/盛增秀
吴又可论“战汗”/朱介宾 杨进
从“主客交”论心衰/李悦 周亚滨 郭子怡 凌桂晨 杨建飞
从“主客交”论治肝纤维化的思考/闫颖
《瘟疫论》理论在非典型肺炎病机中的应用/姜新 金英
《温疫论》“主客交”中络脉病证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金东辉 白裕相
方药应用
浅谈《温疫论》遣方用药特点/冯兴华
浅谈温病学及达原饮/赵博 高繁
论达原饮所治当属“阳明中风”/王明炯 薛丽君
达原饮主治邪伏膜原/高建忠
对达原饮及其类方考析/徐宁 徐敬才
《温疫论》下法诸方的运用/孙敏 龚婕宁
论《瘟疫论》依时用药的思路与学术意义/张红 刘辉艳 陈仁波 盖国忠
《温疫论》方剂中生姜的妙用/金守强
《温疫论》人参应用探析/万广宋 张思超
吴有性运用大黄治疗温病的经验探讨/刘心德

后记
展开全部

吴有性研究文集 节选

  《吴有性研究文集》: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慢性肝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的,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其病位主要在肝之阴络。络脉有阳络和阴络之分,阳络指的是分布于体表、头面的浮络,“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又云“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人络”。可见阴络是各个脏腑藏血、运血的通道,其实质就是人体的血脉。它们位处脏腑深处,且分布广泛,分支众多,但是络体细小,一旦有外邪的侵犯或者血行的不畅,即可发生阻滞。吴又可主客交说中的“主”指人体血脉,即阴络,“客”指外感疫邪,“主客交”为疫邪混处血脉之中。仔细分析肝纤维化的病变特点,与主客交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拟从“主客交”的观点来阐释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及治疗。  “凡人向有他证尪赢,或久疟,或内伤瘀血,或吐血、便血、咳血,男子遗精白浊,精气枯涸,血枯经闭之类,以致肌肉消烁,邪火独存,故脉近于数。”这句话说明“主客交”的病机里存在正虚的一面,这里的“正虚”主要是指精血的亏虚。人体没有足够的精血濡养,日久自然会“肌肉消烁,邪火独存”。正虚是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它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在中医观点里,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量的分配,体阴而用阳,肝阴血是肝脏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当肝络受到阻滞时,不仅引起血行的瘀阻,也会导致精血的亏虚。肝纤维化时,过多的ECM沉积于肝脏微循环中,引起肝内动、静脉管腔的增厚,管道的狭窄,阻碍了血液循环,从而引起血供的减少,这与吴又可“主客交”病机中的阴血亏虚很契合。“此际稍感疫气”,吴又可所说的“疫气”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因素。为了扩大“主客交”观点的运用范围可以将“疫气”定位于“邪气”的范畴。在我国即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肝炎病毒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中医的观点认为肝炎病毒就是湿热疫毒。在国外,以酒精性肝纤维化居多,主要是由过度酗酒引起,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以将这里的“酒精”看作为吴又可所说的“疫气”。还有如化学毒物、某些药物、血吸虫等,都可以归为“疫气”的范围。这些致病因素一旦侵害肝脏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后,是很难将其彻底清除掉的。病情的稳定和缓解只能说明正能胜邪,但邪气仍然存在。当正气亏虚时,则会继续损害肝脏,加快病情的发展。如肝炎病毒,它是与人体共存的,当其处于静止期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但其仍然存在于人体内,只是没有复制而已,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肝炎病毒就会复制,导致病情向前发展。治疗上“补之则邪火愈炽,泻之则损脾坏胃,滋之则胶邪愈固,散之则经络益虚,疏之则精气愈耗,守之则日削近死”,诸法均不得,其由何在?“里证虽除,不知正气衰微,不能脱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也。”“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难得解,久而愈固。”邪气久留,正气亏虚,不能祛邪外出,则邪气内陷,深入厥阴肝络,与血脉交合,阻碍血运,血留为瘀,形成瘀血与残留的“疫邪”相互交织于阴络的病变特点,即主客交浑。络脉受实邪阻滞,新血无法灌注,久之则络中空虚,从而加重阴血的亏虚。肝之阴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肝脏微循环系统。肝纤维化的病变部位以肝脏微循环为主,过多的ECM沉积于微循环中,造成了循环管道狭窄,血液流通受阻,血行瘀滞,旧血不去,阻滞管道,血液灌注大大下降,引起肝窦和肝细胞物质交换减少,肝脏就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营养。加之引起肝脏病变的病因持续存在,这样就形成了病理产物瘀血和*初的病因交织于血脉中,正如吴又可所说“客邪交固于血脉,主客交浑,*难得解,久而愈固”。肝炎病毒在体内日久,往往会与宿主正常细胞的DNA整合。分析其病机特点,既有有形实邪的阻滞,又有精血的亏虚。治法上,单纯的扶正或者祛邪是很难治愈疾病的,而且还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如“邪火愈炽,损脾坏胃,胶邪愈固,经络益虚,精气愈耗”。因此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扶正要以补养阴血为主,祛邪不仅要疏通已经形成的瘀血,还要祛除*初的病邪。从中医角度分析肝纤维化的病变部位是在肝之阴络,也即是吴又可所说的血脉之中,病位很深,普通的药物是很难到达的。《素问·调经论》云:“病在血,调之络。”因此吴又可论治主客交时,在遣方用药上以能人厥阴肝络的动物药为主,创制了著名的三甲散方。三甲散方中选用了能直入厥阴肝络的龟甲、鳖甲、穿山甲、廑虫、牡蛎等“异类灵动之品”。  ……

吴有性研究文集 作者简介

徐俊华,苏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葛惠男,曾任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劳模。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苏州著名中医黄一峰,在中医内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很深造诣,有吴门医派用药精当、拟方严谨的特点。 欧阳八四,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主任、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苏州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小儿脑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耳针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医学流派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文献与流派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