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关键词“气”的跨学科阐释

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关键词“气”的跨学科阐释

作者:胡红梅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1.8(7.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关键词“气”的跨学科阐释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12121
  • 条形码:9787307212121 ; 978-7-307-2121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关键词“气”的跨学科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元气”和“体气”两大框架出发,进行条分缕析地阐释。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突破“辞典—类书—范畴”传统阐释模式,而以“生命历程法”来阐释“气”,拓展了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给读者以启示。对“气”的理论内涵和文化要义的深入挖掘,不仅对文学创作与批评鉴赏、作家人格修养与人格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资源与思想启迪。

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关键词“气”的跨学科阐释 目录

上编 元气:宇宙天地之气 **章 “气”的文化溯源与诗性品格 **节 “气”的字源学考释 一、甲骨文与金文中的“气” 二、《说文解字》中的“气” 第二节 “气”与诗性思维 一、何谓诗性思维 二、诗性思维的特点 三、“气”与诗性思维的关系 第三节 “气”与诗性文论 一、中国文论诗性特征的形成 二、中国诗性文论特征的表现 三、“气”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 第二章 元气的含义、特征及其理论嬗变 **节 元气的含义 第二节 元气的特征 一、超象性 二、连续无间性 三、创生性 第三节 元气论的嬗变 一、元气论之滥觞 二、元气论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三、元气论的高度发展 第三章 “气”与“道”“心”“理”之关系 **节 “气”与“道” 一、原“道” 二、“道”与“气”之关系 第二节 “气”与“心” 一、原“心” 二、“心”与“气”之关系 第三节 “气”与“理” 一、原“理” 二、“理”与“气”之关系 中编 体气:人体生命之气 第四章 体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节 体气的内涵 一、释体气 二、体气的构成 第二节 体气概念的形成 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体气”观 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体气”观 三、先秦史书中的“体气”观 四、秦汉学者的“体气”观 第三节 “体气”概念的发展 一、两汉时期的“体气”观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体气”观 第五章 体气的质性与类型 **节 刚气 一、“刚气”说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刚气的来源 三、刚气的美学价值 第二节 清气 一、“清气”说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清气的本质特征 三、主刚气为文与主清气为文之关系 第三节 正气 一、“正气”说的渊源 二、“正气”说的提出 三、以正气为文的关学观念的实质 第四节 厚气 一、厚气的内涵 二、厚气的审美形态及其来源 第六章 体气的蓄积与涵养 **节 体气蓄积与涵养的必要性 一、“气正斯有我” 二、“气衰文亦衰” 三、“气盛而化神” 第二节 体气蓄积与涵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行之乎仁义之途以养浩然正气 二、游之乎诗书之源以养书卷文气 三、览之乎自然之象以养造化真气 四、听之乎心源之语以养虚空静气 下编 文气:文学作品之气 第七章 文气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节 文气界说 一、“作家才性”说 二、“作品气势”说 三、“作品声律”说 四、“才气风格”说 第二节 文气论产生的背景 一、文气论产生的哲学基础 二、文气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三、乐气论对文气论产生的影响 四、文气论产生的文学基础 第三节 文气论的美学嬗变 一、“文以气为主” 二、“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 三、“文以理为主,以气为辅” 四、“文以神为主,以气为辅” 第八章 文气的孕育与赋形 **节 “气感”:文机发动 一、元气是文艺发生发展的本原和动力 二、体气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第二节 气化赋形之意蕴层 一、“生气远出,不着死灰” 二、“鼓气以势壮为关” 三、“诗文以气脉为“上” 四、“气象浑沌.难以句摘” 第三节 气化赋形之言语层面 一、声气、辞气 二、气为文辞之本 三、运气驭辞,铸辞凝气 第九章 文气的鉴赏与批评 **节 “因气感人”的鉴赏 一、“气感”:文学鉴赏的源泉动力 二、两气相感的特点与方式 第二节 “气貌批评”与“文如其人” 一、“气貌批评” 二、风格批评与“文如其人” 第三节 “气韵”:*高审美标尺 一、“气韵”美学观念的孕育和产生 二、“气韵”的内涵及其特征 三、“气韵”成为文学批评*高审美标尺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关键词“气”的跨学科阐释 作者简介

胡红梅,女,博士,讲师。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文化理论方面的研究。开设的本科生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有《文化理论》。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北方论丛》、《湖南科技大学学报》《长江学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其中一篇论文获“湘潭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主持省厅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排名第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