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被束缚的过去 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96031
- 条形码:9787100196031 ; 978-7-100-19603-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被束缚的过去 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会学、伦理学研究者及爱好者本书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对记忆伦理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记忆的微光”和“延迟的弥补”两个核心概念,讨论记忆伦理中所隐含的个体自我保存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被束缚的过去 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内容简介
《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从社会学角度对记忆伦理问题进行系统书写。它对社会记忆研究范式有所反思,提出“记忆的微光”和“延迟的弥补”两个概念,分别对应着个体记忆的被压抑状态及其解放途径、社会提升个体的家庭记忆伦理,深度描画了记忆伦理中的个人和社会间关系这一社会学的经典命题。本书在实践层面关涉道德共同体的构建:个体得以安所遂生,社会获得和谐顺遂。
被束缚的过去 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目录
导论 记忆伦理的社会学视野
**章 记忆研究的伦理转向
一、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中的社会观
二、集体记忆的涂尔干传统
三、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与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
四、记忆建构论还是社会神圣论
五、从社会科学视角到伦理视角的转换
第二章 记忆的微光
一、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
二、记忆的微光:“苦难宝藏”挖掘的一个路径
三、不同样态的记忆的微光实践
第三章 记忆的幽灵:写给那些在生前你所爱的人
一、幽灵与记忆的幽灵
二、呼愁:记忆幽灵的一个表达方式
第四章 延迟的弥补:家庭记忆的代际传递
一、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记忆交流
二、代际关系间的记忆:延迟的弥补
三、延迟的弥补及其社会意义
四、非自主记忆与记忆的微光
五、社会记忆的代际传递
第五章 记忆研究方法:文学作为田野
一、文学中的记忆问题
二、文学作为进入历史深层的途径
三、建构性与记忆真实之争
参考文献
后记
被束缚的过去 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作者简介
刘亚秋,197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致力于社会记忆理论、知青口述史、中国社会学史、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2.8¥36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3.9¥52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13.5¥48 -
疯狂与清醒
¥14.9¥59.8 -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26.8¥68 -
东方文化与人类发展前途:季羡林讲演集
¥1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