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

作者:朱友胜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2.2(6.7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 版权信息

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 内容简介

清洁生产是当前解决包装行业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直接关系到包装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关系密切。
《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从包装行业发展问题出发,围绕绿色包装这个主题,介绍了清洁生产的产生,清洁生产的概念、目标和主要内容,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程序和包装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等重要实用知识,本书还针对包装企业的环境保护技术进行了叙述,介绍了涉及包装行业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绿色包装LCA评价体系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包装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作为包装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作为企业决策者、包装行业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人员、包装行业协会的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 目录

**单元 认识绿色包装 **节 包装与绿色包装概述 一、包装与包装行业发展现状 二、绿色包装的定义和内涵 三、环境标志包装 第二节 绿色包装评价及实现 一、绿色包装要求及评价 二、绿色包装实现 第二单元 绿色包装生命周期评价 **节 认识生命周期评价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二、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与特征 三、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 四、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原则 五、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六、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第二节 生命周期评价目标与范围确定 一、目标 二、范围 第三节 LCA清单分析 一、清单分析概述 二、清单分析方法过程 第四节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及报告 一、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二、生命周期解释与报告 第三单元 绿色包装清洁生产基础 **节 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内容 二、国内外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包装与清洁生产 一、包装与清洁生产 二、我国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 第四单元 绿色包装清洁生产技术 **节 典型包装行业污染分析 一、概述 二、显影液 三、润版液 四、洗车水 五、黏合剂 六、固体废物 七、挥发性有机物(VOCs) 第二节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一、包装设备的清洁生产技术 二、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三、绿色包装回收处理技术 第三节 典型包装产品清洁生产技术 一、纸包装清洁生产技术 二、塑料包装清洁生产技术 三、金属包装清洁生产技术 四、玻璃包装清洁生产技术 第五单元 绿色包装清洁生产审核 **节 清洁生产审核概述 一、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和目标 二、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 三、清洁生产审核程序 第二节 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内容 一、筹划和组织(审核准备) 二、预评估(预审核) 三、评估(审核) 四、实施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五、实施方案的确定(可行性分析) 六、方案实施 七、持续清洁生产 第六单元 快速清洁生产审核 一、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意义 二、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与方法 三、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适用范围 四、完成快速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要求 五、结论 六、清洁生产快速审核报告要求 第七单元 纸质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及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节 纸质包装行业绿色化发展 一、纸质包装定义和产品分类 二、纸质包装产品特点 三、我国纸质包装产业发展的特点 四、我国纸质包装存在的问题 五、纸质包装产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六、纸质包装行业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纸质包装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一、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前期准备 二、筹划与组织 三、预评估 四、评估 五、方案的产生与筛选 六、可行性分析 七、方案实施 八、持续清洁生产 九、清洁生产审核案例总结 附录1 清洁生产审核综合练习 附录2 清洁生产重要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绿色包装与清洁生产 作者简介

朱友胜,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一、工程设计:1990年-1992年主持承担并完成云南省昭通地区4个造纸工厂的初步和施工设计和生产调试任务,1996-1998年完成国家林业部四川省重点建设造纸工程项目《四川五指山纸业有限公司》的现场施工、安装和调试工作。 二、教学工作:从教三十四年来,完成造纸专业、包装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共18门理论和实践课程,每年教学课时达到300学时以上。先后培养青年教师多人,从教学备课、课堂讲授、生产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并成为学科发展的新生力量,形成了教学和科研的团队,共同完成科研课题3项,团队养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工作习惯,团队梯队的完美组合使每一位教师学有所长,教有所向,分工合作、共同进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位青年教师除已成为教学骨干,也成为学科科研新星,先后获得各级科研基金资助,取得了显著成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