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作者:叶言都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62361
  • 条形码:9787545562361 ; 978-7-5455-6236-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本书特色

1.作者历史背景专业,家学渊源深厚 叶嘉莹先生侄子,家学渊源深厚,亦曾师从许倬云先生学习。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即研究南北朝史,在工作退休后,重新捡起研究兴趣,攻读并获得台湾大学博士学位。
2.解析乱世魅力,还原真实的南北朝 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的乱世,也是一个“政治大分裂、文化大碰撞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作者凭依扎实的历史考据,提纲挈领,去粗取精,赋予本书丰富的历史知识,厘清乱世脉络,澄清史实真相,带读者走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误区。
3.文学化写作手法书写的历史普及读物 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未得众多史家青睐,相关历史研究和普及读物都比较少,历史课上也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但却是《琅琊榜》《兰陵王》《楚乔传》等作品的灵感源泉,渐渐得到一些关注度。作者依据史实,不汲汲于对一人、一物细节的描述,以文学化的语言为读者传述南北朝的宏观历史,通俗易懂,阅读起来极富趣味性。其中穿插当时的文学作品以及作者自己的诗文,补充相关知识的同时丰富了阅读体验。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 北朝, 从四三九年北魏统一北方说起, 到五八一年杨坚篡北周, 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 共一百四十三年。我们先看到来自东北鲜卑族, 他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经历从大森林开始, 走过大草原, 进入大片农业地区, 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 其奋斗历程的艰辛与悲壮, 它的兴起、强盛与衰落, 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而仅仅活了三十三岁的北魏孝文帝, 为什么不顾一切也要推动汉化、迁都洛阳、南征, 进行一场场没有退路的政治豪赌? 对应于南朝的君王, 北朝的皇帝又有哪些特色? 游牧民族如何影响北朝文化……越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就越需要理出一个头绪来, 这本书将呈现历史上真实的北朝。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目录



导读 看北朝天下如何起风云

自序

楔子

北朝风貌概述

**章 今朝跃马中原者,当日嘎仙洞里人——北魏前期
来自中国东北的力量
鲜卑拓跋氏之崛起
北魏皇室特色
北魏前期的胡汉关系
汉人世族与北魏政权的恩怨情仇
北魏前期的宗教激荡:太武帝灭佛
北魏与其他胡族

第二章 一场用国家民族下注的豪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
北魏前期的汉化
深入北魏孝文帝的内心
迁都洛阳
孝文帝的南征与逝世
孝文帝汉化的意义与影响

第三章 绮丽对质朴,文野起冲突——北魏的分裂与内乱
凉风起天末:孝文帝的家务问题
南迁、汉化与北魏衰落
孝文帝的遗泽与遗祸
北魏后期诸帝
六镇之变
河北民变
河阴之变与尔朱氏专权
高欢崛起与北魏结束

第四章 种麦炙猪存要术,搴裙纵马饮酪浆——北朝生活面面观
理解北朝生活的几个角度与脉络
洛阳市的社区分化与分工
南朝投降高层人士的洛阳生活
北魏官员的待遇与福利
北朝基层人民生活

第五章 净土禅宗石窟寺,水经家训木兰辞——粗犷平实的北朝文化
北朝文化
北朝宗教
北朝文学
北朝书法与魏碑
石窟寺艺术
北朝历史文献

第六章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北朝终篇
晋阳已陷休回顾,疯狂残暴几君王:狂乱皇朝北齐
终于等到胡、汉融合:西魏、北周关陇集团的形成与兴起
西风压倒东风,北风压倒南风:南北朝终局

后记

附录一 参考资料
附录二 南北朝历史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节选

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启动迁都洛阳计划,这并非明白发布诏书,公开办理,而是在精心布置下,运用政治权谋的秘密运作。孝文帝先下令建造黄河浮桥、立太子、戒严, 做足亲征南方的姿态,然后在平城召集群臣,义正词严地宣布讨伐南齐,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南下。出发时有臣下建议皇上携带一些宫女同行,孝文帝下诏说战争期间不近女色,公开严词拒绝,这等于宣布皇帝本人把所有女眷留在首都,全体将士当然要比照办理,间接表示大家仍然在平城安家落户,用以隐藏迁都的企图。 大军南下,渡过黄河,抵达洛阳。此时恰逢秋雨连绵,道路泥泞,行军困难,孝文帝仍然披甲戴盔,骑马出营,摆出继续亲征的架式。群臣拦住马,叩头请求不要再进兵,孝文帝才停止南征。这是不是另一场安排好的政治秀不得而知,但如此一来,这次浩浩荡荡的“南征”一场仗也没打,孝文帝宣布解严,筑坛禀告祖宗决定迁都,这才将此行真正的目的曝光。此后孝文帝巡视黄河以南地区,转到邺城,在此地新建的行宫中举行太和十八年(494年)元旦大典,显然在评估究竟选择洛阳还是邺城做新首都,闰二月才回到平城。在旧都,他先召见留守群臣,说明迁都的计划,又到西北边区巡视一圈,抚慰守边将士,安定边区人心,再回到平城后,于十月份正式下令迁都洛阳。迁都的部署与实行费时将近一年半,从孝文帝如此苦心孤诣地规划与按部就班地执行,可见这是多么重大的事。 迁都洛阳的确意义重大,它是一场政治赌博。 一场用国家、民族下注的豪赌 对于孝文帝、鲜卑族与北魏政权来说,定都洛阳是冒着极大危险的举动。由于在当时的北魏帝国中,鲜卑族仅占人口的少数,拓跋氏更是鲜卑族中的少数,这样少数的统治者在深入汉人地区的洛阳建都,距离塞外草原非常遥远,一旦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汉人集体造反,在洛阳的鲜卑人将被层层包围,绝无逃出的可能。五胡十六国时期,350年发生的“冉闵屠胡”事件使邺城的胡人遭集体屠灭,距离当时并不遥远,胡人都该记忆犹存。 中国历史上北魏以后的金、元、清三个外来民族朝代有两项共同的特色:一是至少统治黄河流域,即半个传统中国领域,这与北魏相同;二是只要没有来自更北方的威胁,就始终都建都于北京,只有金朝末年在蒙古威胁下才迁都汴梁。但建都北京却与北魏孝文帝的做法背道而驰。 北魏以后,三个不同时代的外来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朝时竟有不约而同的考虑,实际上基于一个共同的原因:相对于汉人,本族人口在中原地区处于绝对少数,因此统治中原必须做*坏的准备。北京距离长城很近,万一汉人全面反叛,实在无法抵挡时,皇帝、皇家与重要族人可以迅速撤退到塞外,徐图再起,不至于淹没在汉人的大海里,全体死无葬身之地。这种沿用几百年的政策在元代末年曾实际发生作用。当1368年朱元璋派遣的两路北伐大军势如破竹,即将冲抵元的首都大都(今北京)时,元朝在中国的*后一任皇帝顺帝率领亲属与蒙古贵族打开大都的北门,及时逃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至此明朝虽然推翻了蒙古统治,但并未消灭蒙古人,随后双方以长城为界,塞外的蒙古人仍然能够与明朝持续对抗两百年以上,1449年还有能力在土木堡一战中大败明军,俘虏明朝的皇帝英宗。 北魏建国之初,在长城以南只拥有山西北部,地盘不大,没有上述的顾虑,建都平城是自然之举。到孝文帝时北魏已经拥有黄河流域数十年,但仍未迁都,也未始没有上述的考量。所以北魏孝文帝迁都深入汉人地区,可说是在进行一场政治豪赌,押上的赌注是北魏的国运、鲜卑的族运和他自己的性命,赌的是这样做能迅速将北魏转变成中原国家,取得中国的正统地位,进而消灭南朝,统一天下。 这场自断退路的豪赌等于自废压箱底的武功,显然只可以赢,不可以输。迁都洛阳后,北魏中央政府已深入汉人地区。在这种前提下,必须追求在*短时间内取信于汉人,让中原地区的汉人很快认同这批南迁的鲜卑人,以求从此泯灭族群界线,双方水乳交融,合作建立新魏国。其做法就是汉化,而且必然是激烈的极端汉化、迅速汉化。总之,孝文帝既然必须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鲜卑旧风俗、旧习惯,将鲜卑人改造成汉人,以求尽快融入汉族,则汉化势必走向极端,采取无条件、无退路、孤注一掷的全盘汉化政策。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无条件引进文化并全面采用的事例十分罕见,通常一个政府决定引进外来文化,大多不会抛弃本身的文化。19世纪后期全世界非西方地区都面临排山倒海而来的西方势力,许多国家、民族被迫采取学习西方的政策,但大都不愿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于是产生文化妥协现象。这种文化妥协的表现,在中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思想,旧道德”等,在日本是“和魂洋才”“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该”等,在奥斯曼土耳其、印度、泰国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状况。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做法,是历史上极其特殊的案例。 孝文帝决定将北魏置之死地而后生,迁都南方后,还必须选择新首都地点。以当时的情况看,从历史声望、地理环境、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及组成、经济条件、军事条件等因素考量,候选地不出邺城、洛阳二处。邺城[ 今河北临漳。]位居河北省南部,黄河北岸的支流漳水边,附近是大平原,农产丰富,漳水可通航,交通便利,自三国时期起就是华北的重要城市,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冉魏、前燕都曾建都于此,在南北朝时期,许多北方汉人世家大族也聚居于此。洛阳则位居黄河南岸的支流洛水穿过的洛阳盆地中,腹地较小,经济条件逊于邺城,但历史声望超高,是西周陪都,东周、东汉、西晋首都,作为中国政治中心之一已有千年。 也就因为如此,洛阳地区战争频繁,屡次遭受兵火的破坏,当时人口反而不多,世家大族也少。依此分析,邺城在经济、人口等方面领先,面对南北战争也比较安全;洛阳则在历史声望上是不二之选,却因位居黄河南岸,暴露在南朝攻击范围内,是一个进可以攻、退却不可以守的位置,兵法上真正的“死地”。北魏孝文帝以前,洛阳曾在356年东晋桓温北伐、416年刘裕北伐、430年南朝宋文帝北伐时三次被南方攻下;孝文帝以后,528至529年也曾被南梁的北伐军占领过。孝文帝应该不会不明白洛阳军事地理位置的特性,但仍然选择在洛阳建都,代表他确实胸怀大志,要做全中国的领袖,在处理国家大政上凡事敢作敢当,充满积极主动精神,在制定国家战略上放弃防御思考,选择背水建都,自居死地,采取全面攻势政策。 自从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以来,世家大族不分南北,大致倾向以保持本家族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地位为考量重点,并不乐见南北双方的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北魏孝文帝追求统一必定导致积极南伐,这从他不选择比较安全,也是世族根据地的邺城建都可以看出,这样一来,其实并不符合北方世族的家族利益。所以《魏书》记载孝文帝巡视邺城时,当地汉人世族对迁都洛阳都不赞成,迫使孝文帝在493—494年间四度前往邺城与他们沟通,他们的态度仍未改变。这应该也是孝文帝*后舍弃邺城,选择洛阳的原因之一,毕竟任何政治领袖都不希望首都的地方精英处处跟自己过不去。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作者简介

叶言都,1949年生于澎湖,祖籍北京,父系为满族叶赫那拉氏,叶嘉莹先生侄子。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曾师从许倬云先生。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研究员、世新大学兼任讲师、时报旅行社顾问、古迹台北故事馆咨询顾问等,现任东吴大学历史系暨创意人文课程兼任助理教授、洪建全基金会敏隆讲堂讲师、台北市长官邸艺文沙龙讲师、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代表作: 《我爱温诺娜》,获第8届时报文学奖科幻小说首奖;《1649》,获第11届时报文学奖推理小说首奖,并改编为电影《游戏规则》。其他作品还包括:科幻小说集《绿猴劫》;谈中国历史作品《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