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79854
- 条形码:9787520379854 ; 978-7-5203-798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作为理论工具来展开分析研究, 特别是将知识社会学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和有效沟通理论与公共政策学理论结合起来, 围绕有效参与这一主题, 设定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有效参与的衡量标准, 分析当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参与效果制约因素, 探寻实现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解决之道。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新媒体
二 公民参与
三 公共决策
四 有效参与
五 制度建设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第四节 研究工具: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创新
一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 西方源于共和主义传统的直接民主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及新媒体舆论理论概要
一 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类型
二 新媒体舆论的内涵特点和演化过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二 消极影响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
**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新特点和生成机理
一 参与主体的主体性和平等性及主体结构失衡和民意集中失街
二 公众意见表达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及失范性和极化性
三 舆论形成发展的迅速性和圈群性及自发性和不确定性
四 舆论内容的自主性和分散性及难控性和批判性倾向
五 舆论结果的放大性和影响的强效性及参与的过度化
第二节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模型
一 阿恩斯坦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模型
二 约翰·托马斯的公民参与有效决策模型
三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和沟通有效性理论模型
四 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公众参与理论模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一 新媒体环境有效参与的内涵
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状考察
**节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总体概况
一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概况
二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
三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类型及方式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具体特征
一 参与主体广泛但不平衡
二 参与渠道多样和便捷
三 参与内容集中于议程设置和方案评价阶段
四 参与成本降低但有效性偏低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实证研究
**节 信息传递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二节 价值聚合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建言献策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 沟通咨询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五节 总结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约因素
**节 路径依赖效应:公共决策体制的制约
一 “决策黑箱”依然存在
二 传统决策参与程式的制约
第二节 价值成分与事实成分:决策过程角色和权力配置的制约
一 公共决策中的价值成分和事实成分
二 新媒体环境下决策过程角色和权力配置的不合理性
第三节 理想情境与现实困境:公共领域和有效沟通条件的制约
一 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困境
二 有效沟通的现实困境
第四节 尚未形成的参与文化:政治文化的制约
一 公民参与意识薄弱
二 政府官员理念落后
第五节 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一 获取鸿沟:信息接入的不平等
二 技能鸿沟:信息素养的不平等
三 知识鸿沟:参政能力的不平等
第七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路径
**节 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
一 技术建设路径
二 文化建设路径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路径
一 顶层设计制度
二 基础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三 主体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四 保障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节 本研究的结论
一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总体偏低
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受制于传统的公共决策体制
三 新媒体环境下决策过程中公民和政府角色和权力配置不合理
四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与政府的沟通互动制约了参与效果的实现
五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制度是多层级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
二 中文译著
三 中文期刊文献
四 外文著作及期刊文献
五 网络文献
后记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新媒体
二 公民参与
三 公共决策
四 有效参与
五 制度建设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第四节 研究工具: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创新
一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 西方源于共和主义传统的直接民主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及新媒体舆论理论概要
一 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类型
二 新媒体舆论的内涵特点和演化过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二 消极影响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
**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新特点和生成机理
一 参与主体的主体性和平等性及主体结构失衡和民意集中失街
二 公众意见表达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及失范性和极化性
三 舆论形成发展的迅速性和圈群性及自发性和不确定性
四 舆论内容的自主性和分散性及难控性和批判性倾向
五 舆论结果的放大性和影响的强效性及参与的过度化
第二节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模型
一 阿恩斯坦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模型
二 约翰·托马斯的公民参与有效决策模型
三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和沟通有效性理论模型
四 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公众参与理论模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一 新媒体环境有效参与的内涵
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状考察
**节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总体概况
一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概况
二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
三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类型及方式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具体特征
一 参与主体广泛但不平衡
二 参与渠道多样和便捷
三 参与内容集中于议程设置和方案评价阶段
四 参与成本降低但有效性偏低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实证研究
**节 信息传递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二节 价值聚合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建言献策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 沟通咨询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五节 总结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约因素
**节 路径依赖效应:公共决策体制的制约
一 “决策黑箱”依然存在
二 传统决策参与程式的制约
第二节 价值成分与事实成分:决策过程角色和权力配置的制约
一 公共决策中的价值成分和事实成分
二 新媒体环境下决策过程角色和权力配置的不合理性
第三节 理想情境与现实困境:公共领域和有效沟通条件的制约
一 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困境
二 有效沟通的现实困境
第四节 尚未形成的参与文化:政治文化的制约
一 公民参与意识薄弱
二 政府官员理念落后
第五节 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一 获取鸿沟:信息接入的不平等
二 技能鸿沟:信息素养的不平等
三 知识鸿沟:参政能力的不平等
第七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路径
**节 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
一 技术建设路径
二 文化建设路径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路径
一 顶层设计制度
二 基础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三 主体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四 保障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节 本研究的结论
一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总体偏低
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受制于传统的公共决策体制
三 新媒体环境下决策过程中公民和政府角色和权力配置不合理
四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与政府的沟通互动制约了参与效果的实现
五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制度是多层级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
二 中文译著
三 中文期刊文献
四 外文著作及期刊文献
五 网络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作者简介
李占乐,男,1973年生,河南洛阳人。200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全额资助博士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和非营利组织。近年来主持完成及参与国家或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参加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独著1部、参与编著2部。
书友推荐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本类畅销
-
国际友人在延安
¥17¥50 -
共产党宣言
¥11.5¥19.8 -
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全2册)
¥34¥97 -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全三册)
¥39¥150 -
评圣皮埃尔神甫的两部政治著作
¥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