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作者:刘宝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0(7.5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7311953
  • 条形码:9787117311953 ; 978-7-117-3119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本书特色

刘宝厚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病位病性辨证”,是作者通过对传统辨证方法的剖析、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运用提出来的。这一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又涵盖了传统八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内容,达到了全面、准确、精炼、规范的目的和要求,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创新与发展。本书主要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病位病性辨证的关系作一梳理,即从病位病性辨证的角度来解析《伤寒论》的辨证精髓,以期对有志于学习《伤寒论》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书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每一病证,以“病位病性辨证”方法,分析病机,确定治则和方药。所附验案50则,大多系我国近代经方大家之验案,亦有作者临床所集。历代有关《伤寒论》的注释不下500余家,真可谓汗牛充栋,但以病位病性辨证法解析《伤寒论》六经病证者,尚属首创。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内容简介

刘宝厚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重量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病位病性辨证”,是作者通过对传统辨证方法的剖析、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运用提出来的。这一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又涵盖了传统八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内容,达到了全面、准确、精炼、规范的目的和要求,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创新与发展。本书主要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病位病性辨证的关系作一梳理,即从病位病性辨证的角度来解析《伤寒论》的辨证精髓,以期对有志于学习《伤寒论》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全书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每一病证,以“病位病性辨证”方法,分析病机,确定治则和方药。所附验案50则,大多系我国近代经方大家之验案,亦有作者临床所集。历代有关《伤寒论》的注释不下500余家,真可谓汗牛充栋,但以病位病性辨证法解析《伤寒论》六经病证者,尚属首创。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目录

**章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成就与发展 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二、《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三、《伤寒论》辨证方法的创立与发展 第二章 《伤寒论》辨证体系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 二、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 三、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 病位病性辨证的创立及其临床意义 **节 病位病性辨证法的创立 一、传承与创新 二、思路与方法 三、审证求因,司外揣内 第二节 病位病性辨证的临床意义 一、提纲挈领,标准规范 二、一种方法,临床通用 三、易于掌握,便于交流 第四章 病位病性辨证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节 病位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气血辨证 三、津液辨证 四、脏腑、经络辨证 第二节 病性辨证 一、风 二、寒 三、火(热) 四、虚(不足、衰弱、亏损) 五、实(亢、盛) 六、痰(饮) 七、湿(水) 八、燥 九、滞 十、瘀 十一、毒(疫疬) 第三节 阴阳两纲,位性兼容 一、阴证 二、阳证 第四节 辨证之要,位性相参 第五章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一、太阳的生理功能特点 二、太阳病的转归 三、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太阳病的传变规律 四、太阳病的辨证论治 (一)太阳病经证 1.中风表虚证(亦称风寒表虚证) (1)本证 (2)兼证 1)兼项背强痛证 2)兼咳喘证 3)兼胸满证 4)兼胸闷证 5)兼阳虑漏汗讦 6)兼营气不足身痛证 (3)桂枝汤禁忌证 2.伤寒表实证(亦称风寒表实证) (1)本证 (2)兼证 1)兼项背强痛证 2)兼呕吐证 3)兼内热烦躁证 4)兼水饮、咳喘证 5)风寒郁表轻证 6)风寒郁表重证 7)表寒里热轻证 (3)麻黄汤禁忌证 (二)太阳病腑证 1.膀胱蓄水证 2.膀胱蓄血证 (1)蓄血轻证 (2)蓄血重证 (三)太阳病变证 1.热证 (1)热邪壅肺证 (2)热郁胸膈证 (3)热扰胸膈,中焦气滞证 (4)上热下寒证 (5)邪热蕴肠证 2.虚证 (1)心阳虚证 1)兼心悸证 2)兼烦躁证 3)兼惊狂证 4)兼奔豚证 5)兼水气证 (2)脾阳虚证 1)兼水气上冲证 2)兼气滞证 3)兼水饮内停证 4)兼心悸证 5)兼下利证 (3)肾阳虚证 1)兼烦躁证 2)兼水泛证 (4)阴阳两虚证 1)阴阳两虚烦躁证 2)阴阳两虚,筋脉失养证 3)心阴阳两虚证 3.结胸证 (1)结胸证的成因与证候特点 (2)结胸证类型 1)热实结胸轻证 2)热实结胸重证 3)水热互结证 4)寒实结胸证 4.痞证 (1)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2)痞证的分类与治法 1)热痞证 2)热痞兼表阳虚证 3)脾胃虚弱,胃气上逆证 4)脾胃虚弱,水饮食滞证 5)脾胃虚弱,食谷不化证 (3)痞证的类似证 1)胃虚,痰阻气逆证 2)膀胱气化不利证 3)下元不固,滑脱不禁证 4)上热下寒证 (四)太阳病类证 1.水饮停聚胸胁证 2.痰浊阻滞胸膈证 第二节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证候表现 四、阳明病分类 (一)阳明经热证 1.气分热盛证 2.气津两伤证 3.热扰胸膈证 (二)阳明腑实证 1.胃肠燥热证 2.胃肠实热轻证 3.胃肠实热重证 (三)肠燥津亏证(脾约证) (四)阳明病虚寒证 (五)阳明病湿热证 1.湿热发黄轻证 2.湿热发黄重证 3.湿热发黄兼表证 (六)阳明病蓄血证 第三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一、少阳病辨证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主症、治法及方药 二、少阳病兼变证的治法 (一)少阳兼太阳表证 (二)少阳兼阳明里实证 (三)少阳兼水饮内结证 (四)少阳兼烦惊谵语证 (五)少阳兼下利呕吐证 第四节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一、太阴病辨证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二)太阴病本证 二、太阴病兼证的治法 (一)太阴兼表证 (二)太阴兼腹痛证 (三)太阴兼发黄证 第五节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一、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病证治 (三)少阴病重证 1.阴盛格阳证 2.阴盛戴阳证 3.阳虚水泛证 4.阳虚寒湿证 5.阳虚阴寒犯胃证 6.脾肾阳虚滑肠证 7.阴(肾)虚火(心)旺证(亦称心肾不交证) 8.阴虚内热,水热互结证 二、少阴病兼证的治法 (一)兼表寒轻证 (二)兼表寒重证 (三)兼咽痛证 第六节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一、厥阴病辨证纲要 二、厥阴病证治 (一)寒热错杂证 1.上热下寒证(蛔厥证) 2.寒热格拒证 3.阳气郁结证 (二)厥阴寒证 1.血虚寒凝,血脉不畅证 2.肝气犯胃,浊阴上逆证 (三)厥阴热证 湿热下痢证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