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作者:6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5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版权信息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技术引进是中央政府的严格计划和统一部署下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是在以一定的利益基础上进行的,以引进成套设备为主。根据分析,技术引进对中国的技术发展、新增生产能力、经济增长、工业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得出4条结论:技术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引进是实现经济赶超的捷径、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力度、加强人力资本培养。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3 研究状况综述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技术引进的概念与理论
2.1 技术的含义
2.2 技术引进等概念
2.3 技术引进的方式
2.4 技术引进模式
2.5 技术引进战略
2.6 技术差距理论
2.7 后发优势理论
2.8 后发劣势理论和经济赶超理论
2.9 赶超战略的后发劣势分析

第3章 新中国的技术发展战略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技术基础
3.2 重工业发展战略和毛泽东的赶超思想
3.3 新中国技术发展贯彻的方针
3.4 新中国技术发展战略的组成

第4章 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技术及资金引进
4.1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引进苏联技术的历史背景
4.2 引进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重点建设项目
4.3 援建项目中的技术引进
4.4 引进苏联贷款
4.5 引进苏联核工业技术

第5章 苏联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技术等的引进
5.1 引进苏联人力资源
5.2 引进苏联国营企业管理一长制
5.3 引进苏联企业管理方法
5.4 科学技术合作中的技术引进
5.5 案例研究一:苏联专家在一汽
5.6 案例研究二:“马钢宪法”的引进和“鞍钢宪法”的产生

第6章 西方技术的引进
6.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6.2 引进西方技术的确立
6.3 以进口成套设备为主要引进方式
6.4 单项设备引进方式
6.5 技术资料与技术交流引进方式
6.6 技术引进项目的执行情况

第7章 技术引进的分析与评价
7.1 技术引进的特点分析
7.2 对引进技术水平的评价
7.3 技术引进对中国新增生产能力的贡献
7.4 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7.5 技术引进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
7.6 对中国技术引进的制度分析
7.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1949-1965) 作者简介

刘振华,男,2011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任外国语学院分团委组织委员。曾在国内多篇杂志发表了多部论文。在校期间,负责、主动、创新、合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