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作者:冯华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6.6(7.0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975136
  • 条形码:9787518975136 ; 978-7-5189-751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本书特色

欧洲文艺复兴后,以维萨利发表《人体构造》为标志,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特别是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科学技术成果大量应用于医学,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现代医学也急起直追。但由于启程晚,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现代医学远远落后于发达**。记得20世纪50年代,我虽然生活在上海这个*发达的城市里,但是母亲做子宫切除术还要到全市***的医院才能完成;我患猩红热继发严重风湿性心包炎,只在*严重昏迷时用过一点青霉素。20世纪60—70年代,我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到陕西农村基层工作,在很多时候还只能靠“一根针,一把草”治病。但是改革开放仅仅40多年,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诊疗方法,中国的医生都能做,有的还做得*好。*为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取得越来越多的原创性成果,在某些点上已经处于***地位。中国医生已经不再盲从发达**的疾病诊疗指南,而能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发现,根据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标准和规范。我们越来越有自己的东西了。 要把我们“自己的东西”扩展开来,要获得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就必须加强学术交流。我们一直**重视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时间掌握国外学术动向,越来越多地参与**学术会议,有了“自己的东西”也总是要在国外**刊物去发表。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重视**的学术交流,**时间把自己的创新成果和可贵的经验传播给**同行,不仅为加强学术互动,促进学术发展,*为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 我\f国医学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差别巨大,**医疗技术往往只有在大城市、大医院才能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有效方式,把现代医学的*新进展以及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广泛传播开去。 基于以上考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中国医学临床百家》丛书。每本书涵盖一种或一类疾病,由该疾病领域领军专家撰写,重点介绍学术发展历史和*新研究进展,并提供具体临床实践指导。临床疾病上千种,丛书拟以每年百种以上规模持续出版,高时效性地整体展示我国临床研究和实践的*高水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和艰难的任务。 我浏览了丛书中已经完稿的几本书,感觉都写得很好,既全面阐述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及其来龙去脉,又介绍疾病的*新进展,包括笔者本人及其团队的创新性观点和临床经验,学风严谨,内容深入浅出。相信每一本都保持这样质量的书定会受到医学界的欢迎,成为我国又一项成功的**出版工程。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内容简介

脑血管病作为人类头号杀手,每年可造成1600万人死亡,二战“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皆死于脑出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患病率、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2016年,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于Lancet杂志的研究显示:我国27个省份人口的损伤生命年数(year of life lost,YLL)的首要原因均为脑血管意外。脑出血发病迅猛,进展快速,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正确规范的救治可以大大减少其致死、致残率,极大节省卫生健康资源。脑出血是基层神经外科医师常接触的疾病,诊断往往很明确,但治疗手段多样,而康复过程大多漫长。近年来学界在诊治观点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国家973计划脑出血项目的完成,笔者为推广这一常见病的学术进展,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委托,特组织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同道编著本书。首先,笔者在本书中介绍了“豆纹动脉神经复合体”,将脑出血这一单纯出血性疾病提升为“血管—血流—神经核团—内囊纤维束”四位一体的整体思考;其次,率先将“White Matter Recover”理念引入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再次,提出脑出血破入脑室后四脑室脑干受压情况是预后不良的影像学标志,另外在治疗方式上,本书介绍了多项新的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其中有取得成效的,也有失败了的;本书指出精准神经外科和多模态监护手段的发展可能将给脑出血的诊疗带来突破,并着重介绍了笔者所主导的50 mT移动磁共振卒中单位的开发进展。本书中,笔者总结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也查阅汇总了疾病的新临床进展,更聚集了本团队在脑出血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作为一名生于基层医院、长于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医师,笔者十分愿意为基层医院神经外科通道提供一本能及时了解脑出血诊疗新进展、具有中国特点的书籍。进而用中国脑出血的患者数量优势,开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脑出血这样的难治性疾病提出中国规则。非常感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在申请及完成脑出血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过程中的支持和贡献,更感谢其亲笔为本书作序。同时,也要感谢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张和与唐吉平教授、密歇根大学奚国华和华亚教授,长期担任笔者所在科客座教授,特别感谢他们在脑出血973项目的申请、完成和学科人才培养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另外,本书还特别感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刘承勇与魏大年教授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定位技术中做出的卓越索,并在本书中介绍了相关成果。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防治方面进展很快,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仅供参考,望各位同道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同道指正。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概述 / 001


1. 脑出血是致死和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病,加强研究是国家重大

需求 / 002


2.脑出血的研究与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003


3. “豆纹动脉神经复合体”概念的提出及其指导意义 / 004


4. “豆纹动脉神经复合体”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 007


5.White Matter Recover是脑出血精准手术的基本原则 / 010


6.脑出血手术目的应从防治脑疝形成转变为保护白质纤维束 / 012


自发性脑出血的流行病学、致病因素及其预警体系 / 016


8.自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 / 023


9.自发性脑出血的预警体系 / 036


10. H型高血压与脑出血 / 041


11.血尿酸升高可能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042


脑出血影像学预警与诊断进展 / 047


12.早期血肿扩大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047



13.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脑出血中的

应用价值 / 053


14.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是脑出血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 056


15.白质功能与皮层同样重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活体显示

白质神经纤维束 / 060


16.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危害大,早期预测手段的准确性仍有待

提高 / 062


17.脑出血破入脑室后四脑室脑干背侧线受压是高血压脑室出血

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064


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 076


18.脑出血急性期平稳管理血压非常重要,快速降压虽然安全

但仅限于个体化治疗 / 076


19. 脑出血患者是否获益于重组Ⅶa因子的止血治疗尚未得到证实 / 079


20. 高渗氯化钠注射液较甘露醇具有更好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 080


21. 血糖的严格监测与管理在脑出血患者中被推荐使用 / 082


22. 亚低温治疗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发生,但对颅内压增高的疗效

尚未得到证实 / 083


23.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 / 085


24.通过引流管进行的血肿内注射rt-PA可减少脑室出血后继发性

脑积水,减少死亡率 / 086


25.纤溶术联合腰池引流有效减少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永久脑室

分流率 / 090



26.逆转口服抗凝药相关出凝血障碍的药物治疗 / 093


27.血小板功能监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影响,

但并不推荐抗血小板治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 / 095


28.警惕脑出血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099


29.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分析 / 102


30.脑出血破入脑室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形成机制 / 105


微创精准神经外科技术的进展 / 119


31.大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常用的手术途径,

脑室外引流可作为预防脑积水或脑室铸型的重要手段 / 119


32.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用于脑疝患者急救,但再出血风险高 / 122


33.幕上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并不受益于早期开颅显微血肿

清除术 / 123


34.神经导航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rt-PA治疗脑出血是安全的,

脑叶与深部血肿患者获益明显 / 126


35.Apollo辅助下微创脑室出血清除术迈出了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颅脑

手术的尝试 / 130


36.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提高了术中可视化程度与血肿

清除率 / 133


37. 新型手术动力系统辅助血肿精确定位与清除 / 140


38.在神经内镜与DTI图像辅助下的白质纤维束旁精准神经内镜技术

极大地保护了患者功能,提高了预后水平 / 141



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定位技术进展介绍 / 148


39.穿刺引流术仍然是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常采用的微创

技术 / 148


40.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术中如何快速准确定位仍然是一个关键技术问

题,在立体定向仪和神经影像导航之外,临床现在还缺乏一套适合各

级医院的各级医师使用的统一定位方法 / 149


41.不同部位的血肿需要选择*佳的手术穿刺方向 / 151


42.高端颅脑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51


43.国内高血压脑出血穿刺简易定位方法的探索 / 154


44.基于OM线CT扫描定位原理的欧米伽-1型颅脑穿刺导引器辅助精

准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刚在临床开始使用,是一种新的方法,适合基

层医院开展 / 155


45.欧米伽-1型颅脑穿刺导引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初步经验显示

在技术掌握难度、定位精确性、手术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 / 160


多模态监护在脑出血监护与超早期鉴别中的应用 / 167


46.ICH评分是目前用于脑出血严重性评价应用*广的评分方法,

但临床医师的综合判断较规范化评分更为准确 / 167


47.颅内压监护作为脑出血后病情监护的*重要手段,预警病情变化,

指导干预时机,但其侵入性特点具有危险性 / 170


48.电生理技术可为患者功能恢复提供客观指标 / 172


49.生物电阻抗技术为脑出血患者提供脑水肿动态监护手段 / 174


50.无创近红外脑氧监护可提供脑皮层循环状态的直观监测 / 176



51.微透析监测可早期发现脑组织代谢功能障碍 / 177


52.联合电阻抗技术、脑温、脑氧监测及A型超声的多模态监护用于

卒中超早期鉴别诊断 / 179


53. 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激活与表型转换在继发性损伤中扮演关键角

色,调整这一过程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182


54. “豆纹动脉神经复合体”损伤可能是脑出血导致不可逆性脑水肿的

关键因素 / 185


0mT移动MRI卒中单元介绍 / 190


55.脑卒中救治:时间就是大脑 / 190


56. 移动卒中单元的进展与困境 / 192


57. 脑卒中诊断及监护研究现状:缺乏长期有效的无损伤检测方法

和设备 / 194


58.磁共振成像设备轻量化、小型化研究现状 / 196


59.国内外首台移动MRI卒中单元 / 202


60.健康人与模式动物成像效果评估 / 204


61.临床试验初步证实移动MRI卒中单元安全性与准确性 / 206


脑出血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15


62. 既往发生过脑出血的患者较既往发生过脑缺血的患者再次出血的

风险高 / 215


63.高血压、高龄及首次出血发生的位置(深部或脑叶)是脑出血复发

的重要危险因子 / 217



64.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出血后应用可行,但需谨慎 / 220


65.目前关于他汀类药物与脑出血复发的关系尚不明确 / 230


重建神经功能是脑出血后康复*重要的环节 / 239


66.物理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 239


67. 脑出血后精神情感障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241


68.经颅电、磁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等康复新技术进展 / 243


69.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脑出血患者感觉运动功能重建带来

曙光 / 247


70. 高压氧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 251


71. 脑出血后锥体外系损伤的研究进展 / 255


72.C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与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外科 / 261


73. 锂盐可能作为有前途的脑出血治疗药物,但需要进一步临床

数据 / 265


出版者后记 / 283


展开全部

脑出血冯华2021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Author introduction 冯华,教授,主任医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军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杂志副总编辑。 主要从事: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神经系统创伤的救治与神经功能重建;脑功能精准定位下脑肿瘤微创切除与光动力诊疗;前沿技术在脑科学的转化。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军队科研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10 660余万元。获批发明专利26件,其中国际PCT专利8件。主编(译)专著11部,其中英文专著4部。发表SCI收录论文154篇(IF>5.0,48篇),被引用245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