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上海-苏州特大城市地区人居空间过密化与治理研究/清华大学特大城市系列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51384
- 条形码:9787112251384 ; 978-7-112-25138-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上海-苏州特大城市地区人居空间过密化与治理研究/清华大学特大城市系列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密度”和“设施”作为调节人居空间质量的核心变量,以“密度-设施”比例关系作为聚落质量的空间测度,构建了基于“空间过密化”假设的大城市空间发展过程模型。本书经由“密度-设施”的研究视角并通过长时间的历史-空间研究与多样本、多尺度的比较研究方法,概括了世界特大城市地区的“密度-设施”空间分布规律与聚类特征,并以上海-苏州地区为重点对象,全面解析了1946年至今该地区的人居空间演化与治理过程,可供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
上海-苏州特大城市地区人居空间过密化与治理研究/清华大学特大城市系列研究 目录
序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试解人居空间质量
1.1.1 中国城镇化锁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1.1.2 对大城市高质量空间发展路径争议激烈
1.1.3 需要从“质量”视角思辨大城市人居空间发展
1.2 已有研究面临的理论困境
1.2.1 本体层面:定义困境
1.2.2 认识层面:感知与测定争议
1.2.3 理念层面:无限更迭陷阱
1.2.4 方法层面:内涵还原悖论
1.2.5 实践层面:量-质关系问题
1.2.6 批判地认识当前研究状况
1.3 重建研究纲领
1.3.1 突破“质量”认识论
1.3.2 聚焦特大城市地区尺度
1.3.3 拓展研究的时、空两向维度
1.3.4 引入“治理”因素
1.4 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
1.4.1 研究群像:世界特大城市地区
1.4.2 重点对象:上海-苏州地区
1.4.3 重点对象选取意义及典型性
1.4.4 科学问题
1.4.5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框架
2.1 人居空间质量的核心研究变量
2.1.1 将“质量”降维到空间层面所得变量
2.1.2 由“质量”概念源头推导所得变量
2.1.3 密度与设施
2.2 “密度-设施”关系:一种人居空间质量认识论
2.2.1 密度、设施的类哲学意义关联
2.2.2 以密度、设施描述空间发展现象
2.2.3 对密度、设施构成测度方式的讨论
2.2.4 “密度-设施”比例关系
2.3 人居空间过密化与反过密化
2.3.1 前提假设
2.3.2 人居空间过密化与“密度-设施”失衡
2.3.3 治理主体多路径调节“密度-设施”关系
2.3.4 形成阶段性城市形态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比较视野下的特大城市地区人居空间发展
3.1 世界特大城市地区人居空间质量及其治理状况
3.1.1 后发地区受困于“密度-设施”失衡问题
3.1.2 根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改善调节路径
3.1.3 治理模式和能力是重要支撑因素
3.2 样本地区的密度-设施空间分布
3.2.1 对象与空间构造
3.2.2 人口密度分布特征
3.2.3 基础设施分布特征
3.2.4 “密度-设施”分布特征
3.3 “密度-设施”分布与人居空间质量调控策略的关系
3.3.1 分布曲线聚类与发展阶段的关系
3.3.2 分布曲线形态与路径策略的关系
3.3.3 初步解释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海-苏州地区人居空间过密化-反过密化演进
4.1 研究语境与叙述方法
4.1.1 作为“话语”的“'骨''肉'关系”
4.1.2 理性逻辑下的空间干预进程
4.2 时空范围
4.2.1 历史时期划分
4.2.2 空间层次界定
4.2.3 主要文献材料
4.3 历史演进
4.3.1 起始状态:城、乡空间双重过密
4.3.2 疏散理想受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势(1946-1957年)
4.3.3 多管齐下向外疏解市区人口(1958-1977年)
4.3.4 在空间过密失衡中寻找出路(1978-1989年)
4.3.5 大规模增长与扩散的二十年(1990-2010年)
4.3.6 改善区域人居环境的新时期(2011年至今)
4.4 周期特征
4.4.1 两轮“密度-设施”关系内外消长
4.4.2 市区两轮空间过密与一次失衡
4.4 -3较显著的三十年周期波动特征
4.4.4 与政经体制和治理模式的潜在关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密度-设施”空间波动与过密空间内外转换
5.1 验证原理与分析方法
5.1.1 波动验证原理
5.1.2 测度分析方法
5.1.3 数据来源
5.2 上海-苏州地区“密度-设施”空间波动律
5.2.1 上海市域部分
5.2.2 苏州市域部分
5.2.3 沪苏走廊地区
5.3 空间波动进程中的过密空间转换
5.3.1 各级居民点“密度-设施”变化
5.3.2 特大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地区“密度-设施”变化
5.3.3 空间过密化区域随波动进程转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围过密空间的治理实践
6.1 边界外侧作为空间开发的优先区位
6.1.1 现象:外围地区大规模空间“贴边”开发
6.1.2 原因:设施供给成本角度的情景模拟解释
6.1.3 结果:空间拓展首选“密度-设施”配比洼地
6.2 外围圈层成为外来人口落脚集中地
6.2.1 现象:外来人口分布集聚地圈层外移
6.2.2 原因:落脚定居综合成本角度的解释
6.2.3 结果:公共设施与外来人口高度错配
6.3 上海-苏州外围地区空间反过密化自主实践
6.3.1 人居空间质量提升难点
6.3.2 上海中心城周边地区设施服务改善实践
6.3.3 上海-苏州跨界地区设施服务合作探索
6.4 实践的治理性
6.4.1 以柔性治理摆脱“权”、“利”困境
6.4.2 以多元投入代替单一主体供给公共资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试论上海-苏州地区人居空间演化机制与质量调控策略
7.1 质量调控导向的人居空间演化
7.1.1 长期空间过密化与过密空间周期转换的过程逻辑
7.1.2 成绩和经验
7.1.3 牺牲和代价
7.2 对长期空间过密化机制的初步解释
7.2.1 城市发展理念的长期影响
7.2.2 区域治理结构的扰动变化
7.2.3 空间开发模式的深刻塑造
7.3 优化“密度-设施”关系,提升人居空间质量的初步建议
7.3.1 确保空间过密化地区设施服务的相对改善速率
7.3.2 贯彻实行合理的人口密度控制与人口疏解措施
7.3.3 使各类空间政策与“密度-设施”波动节律相协调
7.3.4 开发应用长效优化“密度-设施”关系的规划工具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特大城市地区研究数据来源
附录B 样本特大城市地区人口与交通设施的空间圈层测度
附录C 样本特大城市地区人口与医疗设施的空间圈层测度
附录D 上海-苏州地区乡、镇、街道行政区与空间测度单元对照
附录E 上海-苏州地区人口与医疗设施的空间单元测度
后记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本类畅销
-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24.8¥28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