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2-01
开本: 29cm 页数: 372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48.8(6.0折) 定价  ¥2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版权信息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本书特色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强、维护难度大、时间跨度长、容易反复的系统工程。南方水土流失区基本位于边远山区或相对欠发达的乡村,这也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控和治理必须与区域产业合理开发及转型提级相结合,以高效治理促进产业提升,服务于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于农民增收的跨越递进,服务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和谐社会建设。2012年起,作者团队承担多项有关水土保持、循环农业重大专项,在贫困山区逐步完善应用,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丰富成果,相关对策建议得到政府部门和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相关模式正在省内外的典型区域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本书正是对这些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的出版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和循环农业的科技进步,推动红壤区山地水土流失主动防控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山区农民开创农业转型升级与科技扶贫致富的新途径。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红壤侵蚀区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系统脆弱等重大问题, 在系统总结南方水土保持经验, 尤其是“长汀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创建了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流域循环农业耦合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 丰富了水土流失防控和循环农业交互递进开发的理论内涵 ; 创新了红壤区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循环农业耦合开发技术体系, 自主研发了侵蚀恢复区林下立体高效种养技术、以草代料栽培珍稀食用菌技术、人工恢复植被的高值循环利用技术等。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目录

绪论 1山地水土保持与高效循环农业耦合体系优化构建及重要意义 2山地水土保持与高效循环农业的优化耦合及其总体攻关思路 3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现代循环农业耦合开发成效与推广建议 **章 水土保持一循环农业耦合理论体系 **节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南方水土保持新路径 1南方水土保持的新挑战 2水土流失防控的新目标 第二节 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有效治理与农业生产 1红壤侵蚀区的降水与径流 2红壤侵蚀区土壤肥力恢复 3红壤侵蚀区农业生产恢复 第三节 红壤侵蚀区发展循环农业潜力与优势分析 1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挑战与机遇 2福建水土流失区循环发展的趋势与潜力 第四节 水土保持-循环农业有效耦合与联动发展 1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耦合历程 2生态经济耦合联动发展的关键 第二章 植被修复与种植产业提升耦合技术模式 **节 红壤山地水保型蜜柚高优栽培模式 1蜜柚品种及其改良研究 2蜜柚产业提升关键技术 第二节 红壤山地水保型杨梅高优栽培模式 1杨梅品种及其改良研究 2杨梅品质改良关键技术 3杨梅品质改良配套技术 第三节 紫色土侵蚀区林一果复合栽培模式 1油茶-牧草-猪的家庭农场循环模式 2林-油茶-牧草的小流域治理模式 第四节 红壤区稀土废弃矿区种苗开发模式 1稀土废弃矿区水土流失及其特点 2长汀县稀土废弃矿区的发展现状 3稀土废弃矿区植被修复关键技术 4稀土废弃矿区种苗开发模式构建 第三章 林分质量提升与林下养殖耦合技术模式 **节 马尾松低效林林分质量提升研究进展 1马尾松林地退化与土壤侵蚀 2林地放牧与地上部植被变化 3林下生态养殖及其水土保持 4林下生态种养及其主要模式 第二节 马尾松林分群落多样性背景值分析 1基本概况 2植物区系分析 3植物生活形态 4植物叶的特征 第三节 林-草-禽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与应用 1基本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分析 4试验小结 第四节 林下牧鸡养分循环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1林下人工种草 2人工草地牧鸡 3高架鸡舍设计 第五节 河田鸡放养药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中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中药添加剂对肉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3中药添加剂对鸡肉药残指标的影响 4河田鸡生态养殖药残控制技术规范 第六节 林下生态养殖耦合系统及其评价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分析 4试验小结 第四章 养殖污染防控与牧草多级耦合利用模式 **节 猪(牛)沼草循环模式与优化设计 1规模养猪(牛)废水排放 2养殖场沼液的多元化利用 3猪(牛)沼草循环模式构建 第二节 循环模式耦合链构建及其关键技术 1狼尾草属牧草低温胁迫研究进展 2狼尾草属牧草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3狼尾草属牧草废水消纳能力研究 第三节 牧草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与草地管理 1牧草合理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沿液浇灌对草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3沼液浇灌对林地植物种群的影响 第四节 山地牧草多级次循环开发利用技术 1牧草饲料化利用技术 2牧草栽培食用菌技术 3菌糟饲料化利用技术 第五章 山区生产生态和生活耦合茶园体系构建 **节 山区茶业绿色振兴与转型升级的持续发展思路及理论要点 1强化茶园生态恢复,为山区乡村茶业绿色振兴夯实重要基础 2强化茶园高优生产,为山区乡村产业绿色振兴探索有效途径 3强化康养生活功能,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建设开拓新路 第二节 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产业体系构建及绿色发展机制研究 1优化耦合与产业体系构建 2八个体系与绿色技术措施 3主要机制与绿色发展对策 第三节 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绿色生产体系及科学管理规程研究 1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绿色发展内涵与生产体系构建 2山区“三生”耦合茶园子系统工程与技术管理规范要点 3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高效经营与持续发展重点环节 第四节 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技术体系构建与绿色经营对策研究 1山区“三生”耦合茶园建设实践意义与特征 2山区“三生”耦合茶园技术体系构建与要点 3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绿色振兴的对策思考 第六章 水土保持一循环农业耦合模式成效评估 **节 国内外循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 1生态承载力概念及特征 2*优生态承载力的确定 3生态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以家庭农场为尺度的循环模式能值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2研究方法 3能值投入产出 4能值指标分析 第三节 以斑块为尺度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1平和蜜柚园生草模式的能值分析 2宁化茶一鸡耦合模式的能值分析 第四节 以小流域为尺度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2能值投入产出 3能值指标分析 4主要结论 第五节 以乡村为尺度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分析 4优化建议 第六节 以县域为尺度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分析 4优化建议 第七章 生态循环农业驱动产业绿色振兴研究 **节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体系及其主要内涵 1基础理论与发展 2理论内涵与特征 3基本原理与应用 4模式构建与优化 第二节 发展乡村生态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三节 乡村生态循环农业振兴的若干发展思路 第四节 生态循环农业绿色振兴技术攻关与对策 1主要的技术工程 2主要的技术对策 3主要的攻关重点 第八章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与绿色发展 **节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第二节 以有效保护与利用生态资源来引领生命共同体建设 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耦合联动,提高效益 2政策引领,联防联控;权责明确,协同共建 3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强化管理,注重共享 4发挥优势,自然修复;统筹兼顾,持续递进 5纵向贯通,横向融合;优化结构,集成一体 第三节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助力乡村绿色振兴 1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坚持生态振兴,提高污染防控效率 3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4坚持两化融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5坚持环境友好,提高多赢发展效率 第四节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意义及其作用 第五节 区域生态经济学研究及其生产实践进展与重要启示 1促进乡村生态经济与区域环境保护融合发展 2生态强省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3循环经济是省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六节 基于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乡村绿色产业振兴对策研究 1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要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3要持之以恒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4要坚持以严格的制度与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5要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现代生态经济发展 6要推进绿色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展开全部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 作者简介

翁伯琦: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和丰收二等奖各1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5本。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