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包邮 近思录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20.4(3.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0.6(4.5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近思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501198
  • 条形码:9787519501198 ; 978-7-5195-0119-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近思录 本书特色

南宋学者叶采已推崇《近思录》为“我宋之一经”。 梁启超将《近思录》列入“国学入门必读书目”。 钱穆称《近思录》为“中国有关人生修养的人人必读之书”。

近思录 内容简介

《近思录》备受后世儒者的推崇和重视,被尊奉为“圣贤传心明道之要法,学者造道成德之大端”。书中精选北宋周敦颐、程颢等几位大儒的思想要义,条缕清晰,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影响优选、很广的儒学入门书,也是今人学习儒学、研究儒家思想的推荐阅读之书。 本书在参考古今多部非常不错注本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既有字词疏解,又有义理辨析,是一本无需太多古文基础就能轻松阅读的儒学普及读物。

近思录 目录

001 卷一  道体

038 卷二  为学大要

116 卷三  格物穷理

170 卷四  存养

213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240 卷六  齐家之道

256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286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309 卷九  制度

334 卷十  处事之方

380 卷十一 教学之道

398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

419 卷十三 圣贤气象


展开全部

近思录 节选

卷一 道体 1 濂溪先生①曰:无极②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③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④其性。无极之贞,二五⑤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灵。形既生矣,神发知⑥矣,五性感动⑦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⑧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颐《太极图说》 【注释】 ①濂溪先生: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②无极:在道家经典《老子》一书中指的是“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③五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④一:归一、归本之义。⑤二五:“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⑥知:“智”的通假字。⑦感动:感外物而动。⑧反:反观。 【译文】 周敦颐先生说太极是由无极产生的。当太极动的时候“阳”就产生了,等动到了极致又重归于静,静的时候就产生了“阴”,静到了极致又开始动。动和静互为根基,太极分为阴阳,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仪”。阴阳的变化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水火木金土”,合称五行;五行之气有序地运行,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五行是由阴阳产生的,阴阳又归于太极,而太极的根源则是无极。五行的产生都有着统一的特性,然后以无极为基础,阴阳、五行调节细微之处,然后奇妙的组合成各种事物,乾道化成代表阳的男性,坤道化成代表阴的女性。阴气和阳气互相感应产生了世间万物。世间万物生生不息而变化无穷。然而只有人类得到了天地造化的精髓,成为了万物之灵。当人的躯体形成后,神识也就有了智慧,刚、柔、善、恶、中五种性情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了变化,就有了善和恶的分别,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应运而生。圣人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秉持“中正仁义”的原则,才能让心“静”,这就是做人的*高准则。所以圣人的道能够符合天地之德,能够和日月之光相配,可以契合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能够响应鬼神提示的吉凶祸福。君子们都按照这个原则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能够吉祥如意;庸俗的人行事违背了这个原则,所以才凶厄缠身。因此《周易》上说:“阴、阳是运行天道的准则;柔、刚是运行地道的准则;仁、义是做人的准则。”还有:“追溯事物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返回来看看事物是如何终结的,就可以明白生死的道理了。”《周易》真伟大,(对各种道理的阐发)已经达到了极致! 【赏析】 本文从天地万物的生成讲起,告诉人们“中正仁义”是做人的准则,为人处事要符合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这样才能够“立人极”。*后用“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做结尾,表示人虽然有生有死,但是如果能够按照*高的道德要求自己,就是德行的一次循环,就是符合天道要求的,又何必为生命的短暂感到悲伤呢? 2 诚①,无为②;几③,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周敦颐《通书·诚几德》 【注释】 ①诚:诚体,周敦颐以“诚”作为做人的*高境界。②无为: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造作的。③几:很微小的念头或动作。 【译文】 诚到极致,便不会起心动念;一个人只要有了细微的念头,便有了善恶的观念。德分为五种:心中存在德爱叫作“仁”,举止适宜叫作“义”,符合天理叫作“礼”,能够明白万物运行的规律叫作“智”,坚持自己的操守叫作“信”。出于诚的本性而且能够自觉执行的人是圣人,恢复了本性又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是贤人,穷搜细微之处也无法找到但是却已合乎天理,天理之生充满周遍而不可穷尽的叫作“神人”。 【赏析】 周敦颐在这里讲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德,以及诚与德的分类,又进而阐发了以诚为根本的圣、贤、神三种境界。在人的生命中,如果能够将“诚”本能地认同并执行下去,就是符合天道的,是宋儒对天道与人道相通的关键见解。 3 伊川先生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②节③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④。 ——《二程文集》卷九《答吕大临论中书》 【注释】 ①“伊川先生”是程颐的号。程颐字正叔,祖籍河南府伊川县,故世称伊川先生,与程颢合称“二程”,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②中:符合。③节:法度、礼仪。④达道:遵行不变之道。 【译文】 程颐先生说:“当有了喜、怒、哀、乐等这些情绪,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来,这种情况叫作中。”“中”指的是“寂然不动”的物体,所以说“中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本”。“喜、怒、哀、乐等情绪已经无法控制,但是发作的方式不违背礼仪和法度,这种情况叫作和”。“和”指的是“有感则应,即能通达”,因此“和是人世间必须遵行、不能改变的准则”。 【赏析】 宋儒认为,修养*重要的是“求未发之中,然后以中导和”,这也是后人认为宋儒提倡静坐的由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已经无法体会宁静致远的心境了,如果能够每天找一些时间静坐默思,让浮躁的心情得到平静,对人的修养定会有极大的好处。 4 心,一也,有指体①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观其所见②何如耳。 ——《二程文集》卷九《答吕大临论中书》 【注释】 ①体:指的是本体。②见:“现”的通假字,表现、显现。 【译文】 心,是一个整体,有时候说的是本体,有时候说的是作用,只有通过观察其具体表现才能分辨出究竟是哪一种情况。 【赏析】 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说的是本体,什么时候说的是作用。 5 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①之谓乾。夫天,专②言之则道也,“天且弗③违”是也;分④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⑤,以功用谓之鬼,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 ——《程氏易传·乾传》 【注释】 ①息:停止。②专:本质。③弗:不。④分:作用。⑤帝:上帝,古代的中国人把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称为上帝,与西方《圣经》中的上帝不是同一概念。 【译文】 乾就是天。天是乾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体征,乾是天的秉性气质。乾也是健,刚健不息就称作乾。从本质上说,天就是天道,“上天都不能违背”说的就是天道;从作用上说,它的形态体征叫作天,它的主宰首脑叫作上帝,它造化万物的功能叫作鬼,它妙用无穷的功能叫作神,它的秉性气质称之为乾。 6 四德①之元,犹五常②之仁。偏言③则一事,专言④则包四者。 ——《程氏易传·乾传》 【注释】 ①四德:元、亨、利、贞。②五常:仁、义、礼、智、信。③偏言:狭义。④专言:广义。 【译文】 《乾卦》元、亨、利、贞四德中的“元”,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中的“仁”是一样的。从狭义上讲,它指的只是四德中的“元”;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了“元、亨、利、贞”整个四德。 【赏析】 不管是“元”还是“仁”,都要从天道的本质和作用来理解,都是道德的本体。作为万物创生之始的“元”是一切善的根源,仁是天地的本心,所有的德、性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 7 天①所赋②为命③,物所受为性④。 ——《程氏易传·乾传》 【注释】 ①天:指的是天道。②赋:赐予。③命:性命。④性:性情,禀性。 【译文】 天道所赋予的称作性命,万物各自从上天所领受的称作性情。 【赏析】 宋儒认为天道就是性。性情是内在的,天命是超越一切的,所以本体应该是“超越而内在”的。 8 鬼神者,造化①之迹②也。 ——《程氏易传·乾传》 【注释】 ①造化:指的是自然创造、孕育世间万物。②迹:踪迹,迹象。 【译文】 所谓鬼神,就是大自然创造、孕育世间万物时留下的迹象。 【赏析】 当时的社会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把一些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物看作不可知的神秘事物,甚至是鬼神。这里提醒我们要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对大自然孕育的万物要有敬畏之心。 9 剥①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②一爻③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④可容息也。圣人发明⑤此理,以见⑥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⑦言,则阳剥为坤,阳来为复,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阴亦然,圣人不言耳。 ——《程氏易传·剥传》 【注释】 ①剥:《周易》第二十三卦的名字。②上九:“上”是序号,指的是每一卦*上边的那一爻;“九”是属性,指阳爻。③爻:组成卦的长短横道,即“—”和“--”。阳爻是“—”,叫“九”;阴爻是“--”,叫“六”。④间:一段时间内,形容时间极短。⑤发明:发是阐发,明是明白、清楚。和现代的“发明”一词意义不同,这里的意思是阐发明白。⑥见:通“现”,体现的意思。⑦消息:“消”指的是消散、衰落;“息”指的生发、滋生。消息,代表万物生命之荣枯兴衰的循环运动过程。 【译文】 《剥》这一卦的卦象是这样的:从**爻到第五爻都是阴爻,所有的阳消蚀已尽,只有*上面一个阳爻。爻就像一个没有被人吃掉的硕大果实,有可能会重新落到土里生根发芽。如果*上面的那一爻变成了阴爻,就变成纯阴的“坤”了。不过阳是没有全部消失的道理的,如果*上面一爻变成阴,那么*下面的那一爻就会变成阳,这种转换是非常迅速的,一点停顿都没有。圣人阐发清楚这个道理的目的,是为了体现阳和君子之道一样,是不可能消失的。有人说:剥卦*上面的阳爻变成阴爻后,不就成纯阴的坤卦吗?哪里有阳呢?我的回答是:如果拿六十四卦和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来匹配的话,坤卦就是十月。从气的产生和消失来讲,‘剥’的*上一爻变成了阴爻就是‘坤’,‘坤’*下面的一爻由阴变成阳就是‘复’。阳并没有消失,虽然在*上面转成了阴,但是又在‘复’卦的*下面出现了。所以把十月称作阳月,恐怕就是怀疑这个月没有阳。阴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圣人没有明确地说出来罢了。 【赏析】 儒家认为事物是不会消失的,表面上看来已经没有了生机,但是新的生机可能已经在不可知的地方开始孕育并成长起来。 10 一阳①复②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③乃天地之心也。非知④道⑤者,孰能识⑥之? ——《程氏易传·复传》 【注释】 ①一阳:特指“复”卦中*下面的那一个阳爻。②复:返回,还原。③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引申为开始。④知:知道,通晓。⑤道:大道,指宇宙自然的根本法则。⑥识:分辨出来。 【译文】 在“复”卦中,*下面的那一个又重新出现的阳爻,代表着天地化生万物的心从未止息。以前的大儒们都认为“静”能够体悟天地之心,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概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一阳初动”才是天地之心。如果不是通晓大道的人,谁又能够分辨出来这个道理呢? 【赏析】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可能领悟到天地之心。 11 仁者,天下之公①,善之本也。 ——《程氏易传·复传》 【注释】 ①公:公认的,这里指共同遵循的准则。 【译文】 仁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准则,也是各种“善”的本源。 【赏析】 有了仁德之心,才会衍生出各种善举。 12 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感通①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 ——《程氏易传·咸传》 【注释】 ①感通:感情通达。 【译文】 有了感触必定就会有反应。所有的触动都是因为有了感触,感触肯定会有反应;这个反应又重新化为感触,感触又有了反应,就这样循环不休。通过感触才能通晓的道理,明白天地大道的人通过默默地观察就可以明 白了。 【赏析】 这一段是程颐对“咸”卦从下面数第四爻(阳爻)的解释。《易经》通过对天地化生万物的研究,认为“感”和“应”既不是因果的关系,也没有时间的先后,所以道体的活动是“即感即应、共感共应”的。 13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①而不穷②。恒非一定③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④变易⑤,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程氏易传·恒传》 【注释】 ①恒:永恒。②穷:尽头、穷尽。③一定:固定不变。④时:天时。⑤易:改变。 【译文】 万物运行的特点是结束之后又重新开始,所以世间万物会永恒地保持下去并生生不息。永恒并不是固定不变,如果固定不变就不能永恒了。只有按照时序随时改变,才符合自然的长久之道。天地长久之法则、天下长久之道理,如果不是通晓大道的人,谁又能够分辨出来这个道理呢? 【赏析】 “恒”并不是“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永久地生存下去,才是真正的永恒。 14 人性本善,有不可革①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②也,自弃③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④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唯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⑤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天下自弃自暴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⑥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⑦其归,则诚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⑧,何也?曰: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⑨而寡罪,则与人同也。唯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程氏易传·革传》 【注释】 ①革:改变,去除。②暴:损害、糟蹋。③弃:鄙弃。④移:改变,这里指迁善。⑤化:感化。⑥辛:即商纣王,名受,号帝辛。⑦考:追溯,推究。⑧革面:改变面貌,比喻改过迁善。⑨威:令人敬服或者害怕的力量。 【译文】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很难改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程颢认为,如果从人的本性来说,那么都是善良的;如果从人的才能来说,就有愚昧低下无法转化的了。他所说的愚昧低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糟蹋自己的人,一种是自己放弃努力的人。如果人能够用“善”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就没有什么缺点是不能改变的,即使是再昏聩愚昧的人都能够慢慢地进步。但是自暴者不愿意去相信、自弃者不肯去做,即使是圣人和他们住在一起,也无法感化他们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然而自暴自弃的人不一定是昏聩愚昧的人,其中很多是刚强勇戾又才华过人的,例如商纣王就是这样的。因为这些人把自己与良善的修养隔绝,所以圣人才把他们叫作“下愚之人”,然而仔细推究他们的结局,真的不愧是昏聩愚昧啊!既然是“下愚之人”,为什么他们又能改过自新、与人为善呢?程颢说:这些人虽然心里不愿意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他们也害怕强权势力对他们犯罪的打击,这种心态和正常人是一样的。正因为他们与正常人有共同点,所以明白他们的罪过并非来自本性啊! 【赏析】 程颐认为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有着智慧和愚昧的分别,但是不代表愚昧的人没有善良的本性,只是他们不肯为善罢了;即使是害怕惩罚而不敢作恶,也不能算是坏人。 15 在物为理①,处物为义②。 ——《程氏易传·艮传》 【注释】 ①理:客观规律。②义:准则。 【译文】 宇宙万物都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叫作“理”;与宇宙万物相处都要有一定的准则,这个准则称为“义”。 【赏析】 程颢认为“理”和“义”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能因为二者有内外的不同而分割成两个不同的对象。 16 动静无端①,阴阳无始②,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程氏经说·易说》 【注释】 ①端:起点。②始:起始,开端。 【译文】 动和静没有开端,阴和阳也没有起始,如果不是通晓大道的人,谁又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呢? 【赏析】 阴阳、动静是会互相转化,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17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①而不和。 ——《程氏经说·论语解》 【注释】 ①序:秩序。 【译文】 仁是通行天下的基本道义准则。如果没有仁,万物的运行就没有了正常的秩序,不再通畅和顺。 【赏析】 仁是所有社会秩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了仁,这些秩序自然也就崩溃了。 18 明道先生①曰:天地生物,各无不足之理。常思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有多少不尽分②处。 ——《二程遗书》卷一 【注释】 ①明道先生:程颢的号。程颢字伯淳,北宋教育家、诗人和理学的奠基者,和他的哥哥程颐并称“二程”。②分:本职工作,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 程颢说:天地孕育了世间万物,都赋予了应有的资质禀赋,没有一个欠缺。所以我们要经常思索:天下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有多少应该做却还没有做到的? 【赏析】 程颢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由此具体到世间的人伦关系,父子、君臣、兄弟、夫妇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完美地做到了呢?

近思录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晚号遁翁,别称考亭、紫阳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焕章阁待制。去世数年后赐谥为“文”,世人尊称“朱文公”。朱熹是我国古代很博学的大学者之一,他在哲学、经学、教育、语言、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均有重大贡献;朱熹又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很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目前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见清全祖望《宋元学案》)著称。他在理论上以孔孟之道为本,又继承并改造了两宋期间的主要流派,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各家之说,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是中国历目前著作很多的儒家学者之一,《宋史·艺文志》中著录者有四十余种,未著录者尚有二十余种,另外由其弟子或后人编纂的著作也有二十余种。很重要、很有影响的,当推《四书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