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21cm 页数: 2册(1004页)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51.9(4.1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03.7(8.1折)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安娜卡列尼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5750449
  • 条形码:9787505750449 ; 978-7-5057-5044-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安娜卡列尼娜 本书特色

1.世界十大经典开篇: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 2.这部巨著描写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的广阔生活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3.一个渴求爱情的女人用生命呐喊“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4.长达四年的创作,历经十二次改稿,《安娜??卡列尼娜》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5.成功入选“企鹅经典丛书书目”。 6.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列夫??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之一。自出版以来,被多国改编成多部影视剧、话剧、音乐剧、舞剧,衍生作品不计其数! 7.1899年首次出版,畅销全球120多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赞其为“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 8.2000年,《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的横跨五大洲百城共数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选出了世界十大经典长篇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光荣入选。 9.俄中完整直译,忠于原作。著名俄苏翻译家沉淀多年倾心之作,一本无愧于读者的匠心译作。??经得起时间和专业考验的优秀译本。 10.硬壳精装,内外双封;烫银工艺,装帧精美;设计优美隽永,百看不厌!精致又实用,阅读、收藏两用佳品。

安娜卡列尼娜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 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伏伦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 ; 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吉娣的爱情婚姻生活。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

安娜卡列尼娜 目录

**部 /1
第二部 /147
第三部 /297
第四部 /437
第五部 /539
第六部 /677
第七部 /823
第八部 /945

展开全部

安娜卡列尼娜 节选

一 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奥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套。妻子发现丈夫和以前的法籍女家庭教师有私情,就向丈夫声明,不能再跟他一起过下去了。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天。在这样的状况下,不仅夫妻两人,而且一家大小,上上下下,都感到非常难受。他们都觉得生活在一起没有意思,觉得他们这奥布朗斯基一家大小、上上下下的关系还不如随便哪一家客店里萍水相逢的旅人。妻子在房里不出来,丈夫已有两天多不在家。孩子们在家里到处乱跑,就像迷路一般。英籍女家庭教师跟女管家吵了架,写了信请朋友给她另找位置;厨师昨天午餐时候就走掉了;做下手的厨娘和车夫也都提出要辞工。在口角之后第三天,司捷潘??阿尔卡迪奇??奥布朗斯基公爵(社交界都叫他小名司基瓦)在惯常的时间,也就是早晨八点钟醒来,不是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在上等山羊皮沙发上。他把保养得很好的肥胖身子在弹簧沙发上翻转了一下,紧紧抱住枕头的另一头,将脸贴在枕头上,似乎还想再睡上很久;可是他忽然一骨碌爬起来,坐在沙发上,睁开眼睛。“哦,哦,是怎么来着?”他回想着梦境,在心里说,“哦,是怎么来着?对了!是阿拉宾在达姆施塔特举行宴会;不,不是在达姆施塔特,而是在美国的什么地方。对了,不过达姆施塔特 就在美国。对了,阿拉宾在玻璃桌子上设宴,连桌子也唱起《我的宝贝》 ,不是《我的宝贝》,而是更好听的什么歌儿,还有一些小小的长颈玻璃瓶,玻璃瓶原来都是女人。”他回想道。奥布朗斯基的眼睛放射出快活的光彩。他微微笑着沉思默想起来。“是啊,真有意思,太有意思了。梦里还有很多妙事儿,不过用言语是说不出来的,而且一醒来连想也想不清楚了。”他看到一幅呢绒窗帘边上透进来的一缕阳光,便快活地把两条腿从沙发上耷拉下来,用脚去找妻子绣了花的那双金色鞣皮拖鞋(那是去年给他的生日礼物),而且依照他九年来的老习惯,不等起床,就朝他在卧室里挂晨衣的地方伸过手去。这时他才猛然想起来,他不是睡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睡在书房里,想起自己为什么不睡在卧室里,而睡在书房里;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皱起眉头。“唉,唉,唉!咳!……”他回想起一切种种,叹起气来。于是他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他和妻子口角的详情细节、他的尴尬情形和他自己铸成的*使人伤心的过错。“是啊!她不肯原谅,也不可能原谅。而且*糟糕的是,一切都是我的过错——是我的过错,却也不能怪我。可悲之处就在这里。”他想道,“唉,唉,唉!”他回想起这次口角中*使他难堪的场面,灰心绝望地叹起气来。*不愉快的是开头那一会儿,那时他从剧院回来,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手里拿着给妻子的一个老大的梨子,在客厅里没有找到妻子,奇怪的是,在书房里也没有找到她,*后却看到她在卧室里,手里拿着那封倒霉的、露了底儿的信。她,这个一向心事重重,忙忙碌碌,而且他认为头脑非常简单的陶丽,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拿着信,带着恐怖、绝望和愤怒的神情看着他。“这是什么?这?”她指着信,问道。在回想这事的时候,像常有的情形一样,使他懊恼的主要倒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怎样应付妻子这话。他这时的情形,正是人干了非常可耻的事突然被揭穿时的情形。他不善于装扮一副苦相,以应付他的过错暴露后面对妻子时的局面。他没有表示委屈,没有否认,没有申辩,没有请求原谅,甚至也不是满不在乎——不管怎样,都要比他的做法好呀!——他的脸上竟完全不由自主地(奥布朗斯基一向喜欢生理学,他认为这是“大脑反射”),完全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种习惯的、和善的,因而是一种很傻的笑。他怎么也不能原谅自己这种傻笑。陶丽一看到这种笑,就像被戳了一刀似的,浑身打起哆嗦,发作起来,暴跳一阵,说了一大串难听的话,就从房间里跑了出去。从此就不愿意看到丈夫了。“怪就怪这种傻笑。”奥布朗斯基想道。“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有什么办法呀?”他灰心丧气地自己对自己说,自己也无法回答。 二 奥布朗斯基是一个以诚对己的人。他不能欺骗自己,不能让自己相信他已经悔恨自己的行为。他这个三十四岁的风流美男子,不再爱一个只比他小一岁,已经是五个活着、两个死去的孩子的母亲的妻子,这一点他也不后悔。他后悔的只是,他没有想更好的办法把妻子瞒住。不过他还是深深感觉到自己处境的困难,而且也心疼妻子,心疼孩子,心疼自己。他要是早知道这事儿会使妻子如此伤心,也许他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把自己的罪过遮盖住,瞒过妻子。他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模模糊糊感觉妻子早就猜想到他对她不忠实,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他甚至以为,她这个年老色衰、已经毫无风姿、毫无魅力、只是一窝孩子好母亲的普通女人,应该通情达理,不计较什么。谁知完全不是这样。“唉,糟透了!咳,咳,咳!糟透了!”奥布朗斯基一再地唉声叹气,再也想不出什么法子。“这事儿没闹出来之前,这一切有多么好,我们过得多么好呀!她有了几个孩子,心满意足,欢欢喜喜,我什么也不干涉她,随她怎样照管孩子,料理家务。是的,她是我们家的家庭教师,这不大好。真不好!勾搭自己家里的家庭教师,是有点儿不像话,有点儿下流。可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教师呀!(他十分真切地想起罗兰小姐 那滴溜溜的黑眼睛和她的笑容。)不过她在我们家里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放肆呀。*糟糕的是,她已经……简直就像是存心叫我过不去!咳,咳,咳!可是有什么办法,有什么办法呀?”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只除了生活常常为一切*复杂、*难解决的问题提供的通用办法。这办法就是:应该糊里糊涂过下去,也就是应该忘却烦恼。在梦中忘却烦恼已经不可能,至少不到夜里不可能,已经不能再回到玻璃瓶女人唱歌的音乐境界中去。看来,只有在生活的梦中忘却烦恼了。“以后自有办法的。”奥布朗斯基自己对自己说过这话,站起身来,穿上蓝绸里子的灰色晨衣,把带子系好,往宽阔的胸膛里深深吸了一口气,习惯地迈开矫健的步子,一双八字脚便十分轻盈地支撑着他那肥胖的身躯来到窗前。他拉开窗帘,使劲按了按铃。贴身老仆马特维听到铃声,立即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长衣、靴子和一封电报。理发师也手持理发家什跟着马特维走了进来。“有没有衙门里来的公事?”奥布朗斯基接过电报,在镜子前面坐下来之后,问道。“在桌上呢。”马特维回答过,带着关心和询问的神气看了看东家,等了一会儿,又带着调皮的笑容补充说,“马车行老板派人来过了。”奥布朗斯基什么也没有回答,只是在镜子里看了马特维一眼。从镜子里相遇的目光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彼此是默契的。奥布朗斯基的眼神好像是在问:“这话你何必说呢?难道你不知道吗?”马特维把两手插到上衣口袋里,把一只脚向前伸了伸,微微笑着,默默地、亲切地看了看东家。“我叫他下个礼拜天再来,在这之前别来打扰您,也免得他白跑。”他说出了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话。奥布朗斯基明白,马特维是想说说笑话,让人注意他。奥布朗斯基拆开电报,一面猜测着电报里常有的译错的字,把电报看了一遍,他的脸顿时放起光来。“马特维,我妹妹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明天要到了。”这时理发师正在刮他的长长的鬈曲络腮胡子中间那条红红的纹路,他让理发师那光溜溜的胖手停了一下子,说道。“谢天谢地。”马特维说这话,表示他和东家一样理解这次来访的意义,就是说,奥布朗斯基的好妹妹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这一来,会促使夫妻和好起来。“是她一个人,还是跟姑爷一起来?”马特维问道。奥布朗斯基不好说话,因为理发师正在刮他的上嘴唇,他就竖起一个手指头。马特维对着镜子点了点头。“是一个人。给她收拾楼上的房间吗?”“你去禀报达丽雅??亚历山大罗芙娜,她会吩咐的。”“禀报达丽雅??亚历山大罗芙娜吗?”马特维似乎带着怀疑的神气重复了一遍。“是的,你去禀报。哦,你把电报带上,回头告诉我,她怎么说。”“您是想试探试探呀。”马特维心里明白了,不过他嘴里只是说,“是,老爷。”当马特维手拿电报,穿着咯吱咯吱响的皮靴回到房里来的时候,奥布朗斯基已经梳洗完毕,准备穿衣服。理发师已经走了。“达丽雅??亚历山大罗芙娜吩咐我传话,说她要走了。让他,就是说让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啦。”马特维只是眼睛带笑地说,然后把手插到口袋里,歪着头盯住东家。奥布朗斯基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他那漂亮的脸上出现了和善而有点儿可怜的笑。“啊?马特维?”他摇着头说。“没事儿,老爷,会雨过天晴的。”马特维说。“会雨过天晴吗?”“是的,老爷。”“你这样想吗?是谁来了?”奥布朗斯基听到门外有女人衣裙的窸窸声,就问道。“是我,老爷。”一个又利落又好听的女人声音说。接着在门口出现了保姆玛特廖娜那方方正正的麻脸。“哦,玛特廖娜,有什么事?”奥布朗斯基迎着她走到门口,问道。尽管他和妻子的事全是他的错,他自己也感觉到这一点,可是家里几乎所有的人,就连这个老保姆,妻子的心腹,也都站在他这一边。“有什么事?”他灰心丧气地说。“您去一下,老爷,再去认个错儿吧。也许上帝会见怜的。她太伤心了,叫人看着都难受,再说家里也闹翻了个儿。老爷,也该心疼心疼孩子们呀。去认个错儿吧,老爷。有什么办法呢!谁系的疙瘩,还得谁自己解呀……”“可是她不会听我的呀……”“您该做的要做到。上帝是仁慈的,您要祷告上帝,老爷,要祷告上帝。”“嗯,好的,您去吧。”奥布朗斯基忽然涨红了脸,说,“好吧,给我穿衣服。”他对马特维说着,很果断地脱下晨衣。马特维已经举着准备好的衬衫,一面吹着衬衫上看不清楚的一点什么东西,带着显然很高兴的心情像上马套一样把衬衫套到东家那保养得很好的身体上。 三 奥布朗斯基穿好衣服,往身上洒了香水,抻了抻衬衫袖子,习惯地把香烟、皮夹子、火柴、系着双股链子和坠头的怀表分别放进几个口袋,抖了抖手帕,觉得尽管家庭遭遇不幸,自己浑身上下还是洁净、芳香、健康、舒适的,带着这样的感觉轻轻抖动着双腿走了出去,来到餐厅里,餐厅里已经摆好咖啡等着他了,咖啡旁边还有信件和衙门里来的公事。他看了信件。有一封信令人很不愉快,是一个商人写来的,那商人要买他妻子庄园里的树林。那树林是要出卖的;不过现在还没有同妻子和好,这事儿根本谈不上。*不愉快的是,这样一来,摆在面前的他与妻子和好的事就要掺杂金钱利害关系。一想到他可能受到金钱关系的支配,一想到他会为了出卖树林而想方设法同妻子和好,就觉得是受了侮辱。奥布朗斯基看完信,就把衙门里来的公事拉过来,迅速地翻阅了两件公事,用粗大的铅笔做了几个记号,便把公事推开,喝起咖啡;一面喝咖啡,一面翻开油墨未干的晨报,看了起来。奥布朗斯基订阅的是一份自由主义的报纸,不是极端自由主义的,而是代表大多数人主张的报纸。尽管他对科学、艺术、政治本身一概不感兴趣,他还是坚持大多数人及其报纸在这些领域的观点,只有大多数人改变了观点,他才改变观点,或者不如说,不是他改变观点,而是观点本身在他脑子里悄悄地变化。奥布朗斯基从不选择什么派别和观点,而是这些派别和观点自动来找他,就像他从不选择帽子和衣服的式样,只是穿戴大家都穿戴的。由于进出上流社会,也由于通常在成年期渐渐发达的思维需要有一定的活动,他必须有观点,就像必须有帽子一样。至于他选择自由派,而没有选择他的圈子里也有许多人选择的保守派,那也不是因为他认为自由派主张更合情合理,而是因为自由派主张更适合他的生活方式。自由派说,俄国一切都很糟,确实如此,奥布朗斯基就负债累累,钱简直不够用。自由派说,婚姻是过时的制度,必须进行改革,确实如此,家庭生活很少给奥布朗斯基带来乐趣,而且还要迫使他撒谎,作假,这是违反他的天性的。自由派说,或者应该说是暗示,宗教不过是钳制那一部分野蛮人的,确实如此,奥布朗斯基即使做一次短短的礼拜,也觉得两腿酸痛,而且他简直不懂,今生今世多快活点儿就不错了,何必用那么一些可怕的、文绉绉的字眼儿谈论来世。此外,爱开玩笑的奥布朗斯基有时喜欢捉弄老实人,说,既然夸耀祖先,就不应该追溯到留里克 为止,而忘记自己的祖先——猴子。就这样,自由主义倾向成了奥布朗斯基的癖好,他爱自己的报纸,就像饭后的雪茄一样,因为报纸可以在他的头脑里布起一层淡淡的雾。他看了社论,社论中说,在我们这时代,叫嚷什么激进主义有吞没一切保守分子的危险,叫嚷什么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革命的祸害,是毫无必要的,相反,“我们认为,危险不在于臆想的革命祸害,而在于阻碍进步的传统势力之顽固”,等等。他又读了论述财政问题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边沁 和穆勒 ,并且不指名地讽刺了政府某部。他凭着机灵的头脑,能够揣摩到任何讽刺的内涵:出自何人之手,针对何人,因何事而发。这往往可以使他得到一定的乐趣。可是今天他一想到玛特廖娜的劝告和家里如此不顺遂,这种乐趣就烟消云散。他还看到贝斯特伯爵已赴维斯巴登的传闻,还看到根治白发、出售轻便马车、某青年征婚的广告;不过这些事没有像往常那样使他暗暗觉得好笑和开心。他看完报纸,喝过第二杯咖啡,吃过黄油面包,就站起身来,拂了拂背心上的面包屑,挺起宽宽的胸膛,很高兴地笑了笑,这不是因为心里有什么特别快活的事儿,——这高兴的笑是良好的胃口引起的。不过这高兴的笑顿时使他想起了一切,于是他沉思起来。门外响起两个孩子的声音(奥布朗斯基听出那是小儿子格里沙和大女儿丹尼娅的声音)。他们在拖拉什么东西,把东西翻倒了。“我说嘛,不能叫乘客坐在车顶上。”女儿用英语叫道,“快扶起来!”“全乱了套。”奥布朗斯基想道,“孩子们没有人管了。”他走到门口,唤了唤孩子,两个孩子丢下当火车玩儿的匣子,朝父亲跑来。女孩儿是父亲的宝贝,她大胆地跑了进来,搂住父亲,笑哈哈地吊在他的脖子上,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闻着他的络腮胡子散发的香水气味儿。*后,女孩儿吻了吻他那因为弯腰憋得通红的、闪着慈爱光辉的脸,松开胳膊,就想往回跑,可是父亲把她拉住。“妈妈怎么样?”他用手抚摩着女儿那光滑、娇嫩的脖子,问道,“你好。”他又微微笑着回答男孩儿的问候说。他意识到自己不怎么喜欢男孩儿,于是他总是竭力表示一视同仁;可是男孩儿感觉出这一点,所以看到父亲冷淡的微笑,没有报以微笑。“妈妈吗?她起来啦!”女孩儿回答说。奥布朗斯基叹了一口气。“这么看,她又是一夜没睡。”他想道。 ......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是公认的世界文学瑰宝。出身贵族世家,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成人。十六岁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度改革。二十三岁时自愿参军,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三十四岁时和索菲娅结婚,总共生育十三个孩子,其中五个天折。四十一岁时,历时六年完成《战争与和平》,被誉为“天才的史诗巨作,四十九岁时,历经十二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被誉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此后举家迁往莫斯科,调查贫民,探访监狱,研习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因对自己的富裕生活产生怀疑,常自己动手收拾屋子、打水、劈柴。七十一岁时,耗费十年心血,完成巨著《复活》,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一九一零年十月,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死于阿斯塔波沃车站。依照他的遗嘱,遗体葬在故乡波良纳庄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 译者简介力冈,著名苏俄文学翻译家,是为译介俄语文学献出了整个生命的翻译大师,被誉为中国俄语文学翻译界的泰斗。一生中翻译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名著,他所翻译的《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日瓦戈医生》《上尉的女儿》《当代英雄》《猎人笔记》等名著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至今仍在读书界和学界享有盛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