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作者:王维国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60.0(7.6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74170
  • 条形码:9787520374170 ; 978-7-5203-741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税收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重点分析论证了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的思路,即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公共化、信息化,并提出了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的具体建议。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目录

导言
一 基本概念分析
二 研究起点

**章 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
**节 财政职能“大而宽”时期(1949-1979)
一 财政管理体制
二 预算编审执行监督制度
三 财政职能的缺失
第二节 财政职能转型时期(1980-1992)
一 财政管理体制
二 预算编审执行制度
三 财政职能的缺失
第三节 财政功能的完善时期(1993-)
一 财政管理体制
二 预算编审执行制度
三 财政职能的缺失
小结

第二章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机制的一般分析
**节 预算管理权与预算管理机制
一 预算管理权及其特点
二 预算管理权的配置与预算管理机制
第二节 预算管理机制的功能取向
一 财政管理体制的模式
二 预算管理机制的功能取向
第三节 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分析
一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权
二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决算审查监督职权
三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决算审查监督内容
四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决算审查监督形式
小结

第三章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运行的现状分析
**节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目的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的目的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的目的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机制运行的现状
一 公共预算编制执行机制运行的现状
二 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执行机制运行的现状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执行机制运行的现状
四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执行机制运行的现状
第三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运行的现状
一 法律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三 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四 政府预算调整的方案审查和批准有待进一步强化
五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
六 监督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小结

第四章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的完善
**节 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的思路
一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的法治化
二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的民主化
三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规范化
四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公共化
五 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的信息化
第二节 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的思考
一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二 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预决算审查监督的组织建设
三 完善预算决策协同机制
四 完善预算初步审查机制,强化预算编制的依法合规
五 完善预算审批机制,强化实质性监督
六 完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七 完善决算审批机制,促进预算绩效提升
小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节选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1.跨年度预算平衡的理论与实践  就世界范围来看,对于预算收支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经历了四次转变:年度预算平衡到赤字财政;赤字财政到周期性预算平衡;周期性预算平衡到充分就业预算;充分就业预算到上限管理准则。所谓年度预算平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收支相等或大致相等。预算年度平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欧国家公共预算形成的重要标志。赤字财政是基于年度预算平衡而言的,主要是指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而间接性或持续性地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刺激和干预,从而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周期性预算平衡主张财政预算虽然不需要每年都实现收支平衡,但对财政赤字仍应需要有效控制。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应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形成预算盈余,并用以补充经济不景气时期的预算赤字,从而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预算平衡。充分就业预算是指,只要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充分就业(96%)下的产值,政府就应该持续地采取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可以不以经济发展周期为期限,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达到预算平衡即可。  年度预算平衡在美国从建国之初到20世纪一直在“发挥作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情况、政府职能扩张以及选举政治,预算年度平衡在美国衰落,逐步转向跨年度预算平衡。只是80年代出现了关于平衡规范的新一轮争论,于是预算平衡在90年代末短暂重现,从而反映了在公共预算研究中对预算平衡规范需要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在21世纪初,由于美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即便是只占国民生产总值些许的年度赤字,也能积累成规模令人惊愕的债务,发展成为威胁国家财政和金融的安全并终将爆炸的重磅炸弹。  2.预算收支平衡的中国实践  从新中国来看,计划经济条件下,预算从属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因此是一种“量人为出”型预算机制。这就要求为完成保证国家建设计划的预算支出,必须尽可能地增加预算收入。由于国家预算在保障国家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要优先保障主要有中央预算支出的重点项目投资,因而预算平衡机制又是一种以中央支出优先的年度平衡机制。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财政管理体制*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家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不断扩大的支出规模与经济的低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予以解决。伴随改革开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这一时期,税收种类逐步稳定,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以往“量人为出”型预算机制越来越难以为继。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推进,国家财政开始出现连年赤字的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机制盲目性、滞后性等消极影响开始显现,不正当竞争、贫富分化,工人下岗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政府要扩大公共职能,公共财政随之产生。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的改革目标。随着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在财政收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支出的不断增加必然引发财政赤字。为弥补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年度平衡,发行国债逐渐常态化,地方政府也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长期债务。中央和地方的长期债务问题也迫切需要新的预算解决途径。  ……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王维国,1967年生,哲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政治建设。在《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等。    周长鲜,1978年生,法学博士,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制度与基层地方治理。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理论动态》《新视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