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8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3.6(6.0折) 定价  ¥10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版权信息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种村和史《宋代学的继承与演变》为“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第二辑)”之一,反映了日本当代宋学研究的某些特点。学术史上有所谓汉学、宋学之分,与此大的学术风会相应,宋代《诗经》研究在《诗经》学史上具有转折地位。种村和史《宋代学的继承与演变》以此为前提,从具体问题入手讨论宋代学者对汉唐学者的*越与继承,展示了宋代《诗经》学的独特之处,所分析的问题很具启发意义。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内容简介

种村和史《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以欧阳修《诗本义》、王安石《诗经新义》、苏辙《诗集传》、程颐的《诗经》研究、朱熹的《诗经》研究为主要材料来源,着重讨论宋代《诗经》研究的独特之处,所讨论的问题很具启发意义。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目录

  前言/1


  绪言/1


  凡例/1


  **部历代《诗经》学总览


  **章蝗虫爲何不嫉妒


  ——《诗经》解释学史速写/3


  一、 前言/3


  二、 《螽斯》之诗/3


  三、 汉唐《诗经》学的解释/4


  四、 宋代《诗经》学的解释/14


  五、 清朝考据学的解释/24


  六、 历代《诗经》学的学术关系/28


  七、 结语/30




  第二章后妃是否爲丈夫求贤/32


  一、 前言/32


  二、 《小序》对於《卷耳》的解释/32


  三、 从道德角度出发的批评/34


  四、 从文学方面出发的视角/37


  五、 汉唐《诗经》学对宋代《诗经》学的影响/40


  六、 汉唐《诗经》学是一体的吗/42


  第二部北宋《诗经》学的创始与发展


  第三章《毛诗正义》: 欧阳修《诗本义》的摇篮/49


  一、 前言/49


  二、 《诗本义》对《毛诗正义》的引用/52


  三、 对於《正义》之方法的批判/59


  四、 《正义》对於欧阳修《诗经》研究的意义/71


  五、 欧阳修批判《毛诗正义》的理由/78


  六、 欧阳修《诗经》研究的立足点/85


  七、 补充説明/91


  八、 结语/94


  附表: 《诗本义》引用《毛诗正义》説一覧/96




  第四章从《诗本义》看欧阳修的比喻説


  ——与《传》《笺》《正义》相比较/106


  一、 问题之所在/106


  二、 对於“赋比兴”框架的认识/107


  三、 对於比喻之意义的认识/109


  四、 重视比喻解释与全诗的整合性/112


  五、 比兴取事物的一方面/114


  六、 对作诗过程的推想揣摩/118


  七、 欧阳修比喻説的定位/120




  第五章对诗歌结构的理解与“诗人的视角”


  ——王安石《诗经新义》的阐释理念与方法/124


  一、 前言/124


  二、 重视章与章之间关系的解释/127


  三、 重视诗句之间关系的解释/135


  四、 比喻问题与结构性理解的关系/140


  五、 思古诗的结构/155


  六、 关於诗篇的作者/158


  七、 王安石之解释理念及方法的历史地位/164


  八、 今後的课题/169


  附表: 《诗经新义》中使用“层递法”解释的部分/171




  第六章苏辙《诗集传》与欧阳修《诗本义》的关系


  ——平稳背後的实情(一)/176


  一、 前言/176


  二、 视角的一元化/181


  三、 道德説教的解读/184


  四、 关於“孔子删诗説”/187


  五、 对欧阳修方法论及理念的应用和发展/190


  六、 对欧阳修学説的继承与修正/192


  七、 结语/201




  第七章苏辙《诗集传》与王安石《诗经新义》的关系


  ——平稳背後的实情(二)/205


  一、 前言/205


  二、 关於字句的训诂/207


  三、 关於诗篇的结构/210


  四、 王安石方法的应用——以“层递法”进行解释/216


  五、 补充説明/218


  六、 《苏传》的解释策略——北宋《诗经》解释学的方法论目标/220


  七、 结语/222




  第八章苏辙对《小序》的看法


  ——平稳背後的实情(三)/224


  一、 前言/224


  二、 苏辙对《小序》首句与第二句往下部分观点一致的例子/226


  三、 第二句往下部分的删除能与新解释相协调的例子/230


  四、 对《诗序》第二句往下的部分加以补充、修正并用於新的解释中/238


  五、 苏辙的《诗序》説/241


  六、 关於《诗经》学传授的观点/247


  七、 与同时代《诗经》学的关系/254


  八、 结语/258




  第九章苏辙对汉唐《诗经》学的看法


  ——平稳背後的实情(四)/260


  一、 前言/260


  二、 对待《毛传》的方法/260


  三、 对待《正义》的方法/263


  四、 结语/276




  第十章穿凿閲读法


  ——程颐《诗经》解释的目标及其在宋代《诗经》学史中的位置/278


  一、 前言/278


  二、 程颐《诗经》解释的目标——以《皇矣》爲例/279


  三、 独特的字义训释/287


  四、 对於诗篇结构方面的关注/290


  五、 与同时代《诗经》学者的关系/294


  六、 高度抽象性的解释/300


  七、 结语/306


  第三部解释的修辞法


  第十一章事实果真如此吗


  ——《诗经》解释学史上的历史主义解释之诸相/311


  一、 前言/311


  二、 《丘中有麻》之诗/313


  三、 《正义》对《传》《笺》的合理化解释/316


  四、 欧阳修的批评——解释的抽象化/318


  五、 以佚失的书籍爲依据/323


  六、 历史主义与据所见作诗的关系/330


  七、 朱熹的解释及其批评——淫奔诗的解释/334


  八、 现代的解释/339


  九、 结语/344




  第十二章作爲泛论


  ——摆脱历史主义解释的方法论概念/349


  一、 问题之所在/349


  二、 《抑》之诗/352


  三、 《诗本义》中其他的“泛言”“泛论”用例/361


  四、 《正义》中的“泛言”“泛论”/365


  五、 对後世《诗经》学的影响/368


  六、 结语/373




  第十三章如何将诗看作虚构之物


  ——《毛诗正义》中的假设观念及其在宋代的发展/375


  一、 前言/375


  二、 《毛诗正义》的“假设”“设言”/378


  三、 《传》《笺》《正义》中假设观念的意义/388


  四、 欧阳修的“假设”/395


  五、 朱熹《诗集传》中的“设言”/398


  六、 南宋时期其他学者的“假设”“设言”/408


  七、 结语/417




  第十四章以诗爲道德之鉴者


  ——“陈古刺今説”与“淫诗説”所体现的《诗经》学观念变化与发展/422


  一、 问题的设定/422


  二、 北宋诸家及朱熹对思古説的态度/426


  三、 欧阳修之“准淫诗説”的特点/440


  四、 关於诗歌道德性之由来的看法/447


  五、 欧阳修关於“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认识的另一性质/452


  六、 淫诗説中的难点/457




  第十五章诗人的视线、投向诗人的视线


  ——关於“诗中叙事者与作者之关系”问题的观念变迁/464


  一、 问题的设定/464


  二、 关於“诗中叙事者与作者关系”问题的多种看法/468


  三、 诗人是信息传递者——《正义》的观点/472


  四、 《正义》之观念的意义/478


  五、 诗人是表达者——欧阳修的看法/486


  六、 《正义》与朱熹的比较/490


  七、 诗人与编诗/495


  第四部儒教伦理与解释


  第十六章去国而走向新天地是否不义


  ——《诗经》解释中对国家的归属意识之变迁/509


  一、 前言/509


  二、 作爲政论的《诗经》解释/511


  三、 从私愤到公愤——道德性的顾虑/519


  四、 臣子之义——隐遁的政治功能/527


  五、 《诗经》解释中的殉国意识/535


  六、 结语/549




  第十七章以诗歌讽刺过去的君主是否正当


  ——《毛诗正义》的“追刺説”研究/553


  一、 前言/553


  二、 《正义》的“追刺説”/554


  三、 “追刺”与“追美”是对称的吗/557


  四、 《正义》中的异説/563


  五、 《正义》“追刺説”分析/567


  六、 不认定爲“追刺”的例子/570


  七、 结论/575第十八章诗歌爲何不可解释成对过去君主的讽刺


  ——宋代《诗经》学者对“追刺説” 的批评/580


  一、 前言/580


  二、 关於《正义》之“《抑》追刺説”的反调/581


  三、 从伦理角度对“追刺”的质疑/586


  四、 关於“此何人哉”/589


  五、 对“刺”的怀疑/592


  六、 《诗经》解释中的伦理性要求与文学性要求/598


  七、 补充説明/600


  第五部宋代《诗经》学对清代《诗经》学的影响


  第十九章训诂的连缀


  ——欧阳修《诗本义》对陈奂《诗毛氏传疏》的影响/607


  一、 问题之所在/607


  二、 实例考察/613


  三、 欧阳修与陈奂的关联方式/626


  四、 在对待《毛诗正义》上的共同之处/629


  五、 欧阳修《诗经》研究对陈奂考据学的贡献/632


  六、 补充説明/638


  七、 结论/641




  各章*初发表目録/645




  後记/649


展开全部

宋代《诗经》学的继承与演变 作者简介

  种村和史,日本当代汉学家,慶應義塾大學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学与经学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