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1963:变革之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31071
- 条形码:9787559831071 ; 978-7-5598-310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63:变革之年 本书特色
“1963年,对我们来说,就是创世大爆炸。”汇集当代*具影响力人物的访谈录回溯一个不平凡的大变革之年《华盛顿自由灯塔报》《出版者周刊》《书单》赞誉推荐
1963:变革之年 内容简介
英国知名记者罗宾·摩根、阿里尔·列夫合著的口述历史纪录,首度回顾优选青年将流行文化带入新纪元的关键年份:1963年。这一年,太空竞赛进入拉锯战,肯尼迪总统遇刺,马丁·路德·金发表宣言“我有一个梦想”,披头士和鲍勃·迪伦的声音同时风靡世界,漫威漫画公司创作了《X战警》,目前制作成本很高却又饱受批评的电影《埃及艳后》终于首映,英国受制于普罗富莫事件,滚石乐队发行他们首支单曲,新词“披头士热”产生。这是青年人有史以来次具有塑造社会、商业和文化力量的一年,被《时尚》杂志主编戴安娜·弗里兰称为“青年震动之年”,影响遍及音乐、艺术、时尚、政治、电影、文学、新闻等行业,彻底颠覆当代社会。
1963:变革之年 目录
引言
**部分
**章 觉醒
第二章 雄心
第二部分
第三章 行动
第四章 炼金
第三部分
第五章 喜爱
第六章 无畏
第七章 余震
第四部分
第八章 补遗
后记
致谢
人名对照表
名词对照表
1963:变革之年 节选
后 记 1963年是大变革的一年吗?作出判决之前,让我们先休庭片刻,听一下反变革的当权者曾经提出的反对意见。 1964年2月7日,当披头士乐队乘坐泛美航空公司101航班降落在艾德威尔德机场时,迎接他们的有成千上万的粉丝,还有多达两百名记者组成的记者团,他们困惑不解,不屑一顾。虽然这些女孩子对披头士乐队充满崇拜之情,为他们尖叫,对弗兰克.西纳特拉(“穿着燕尾服的化石”)和二十九岁的埃尔维斯(有个披头士乐队女粉丝鄙视地说“他又老又丑”)不屑一顾,但新闻业的绅士们却对这四个来自利物浦的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小伙子嗤之以鼻。 “你们要在这里理发吗?”有位记者问道。 “我昨天已经理了。”乔治.哈里森一本正经地回复。 “你觉得对你们职业生涯威胁*大的是核炸弹还是头皮屑?”另一位记者问道。 “炸弹。”林戈回答道,“头皮屑我们已经有了。” 正如《时代周刊》后来报道的那样:“高傲的鄙视是对纯粹无知的掩饰。”这场变革之战已经打赢了。感情和思想的斗争已经结束了。《时代周刊》还写道:“接下来的十天里,披头士乐队来了,他们的表演有目共睹,大受欢迎。如果他们在这儿能成功,那他们无论到哪儿都能成功,他们创造的是历史。” 1964年8月,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新闻办公室请求在白宫会见披头士乐队。披头士乐队婉拒了。当局被迫将目光转向英伦入侵的第二大乐队,邀请戴夫.克拉克五人组登上“空军一号”,这样总统就可以为女儿露西.贝恩斯拿到他们的亲笔签名。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把他们的一首歌献给了另一支苦苦奋斗的叫滚石的乐队,帮助培育了一个纵横六十载的品牌。 艺术、电影、文学和音乐界的新偶像是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英国人以前“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击败拿破仑,而现在这场征服世界的文化运动却是由那些只要往上数一辈可能还是伊顿校友的随从和私人司机的子女所主导的。 1965年,四个来自利物浦、留着拖把头的男生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面,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这奖通常是颁给军官和政府官员的。约翰.列侬后来坚定地说:“我们现在比耶稣更受欢迎。” 对性的态度也已转变。避孕药解放了做爱已经无伤身体的那个年龄段的男人和女人。当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写下那经久不衰的诗歌《奇迹之年》时,披头士乐队和免费发放的节育用具就被永恒地记载在文学作品中了: 性爱始于 一九六三年 (于我而言,这发生得太迟了) 始于查泰莱禁令的结束 直至披头士乐队的首张密纹唱片 “此前,”拉金写道,“还只是/可以说是讨价还价/为了承诺而争吵不休……”于这一代人的父母而言,性爱和羞愧仿佛是一对尴尬的枕边人,相互伴随。做爱得鬼鬼祟祟的,*好是在灯关掉、窗帘拉下的情况下进行,任何一抹罪恶的余晖都要在睡前奉上祷告,祈求原谅,以得到宽恕。但是他们的孩子拥抱了这件事,并公开谈论,相互庆祝。女权主义者劝告女性,性爱于她们也应该是愉悦的。 地位稳固的阶级承认了年轻人的政治、文化、商业的力量,并试图加以利用和吸收;但年轻人漠不关心。他们正在享受他们的影响力,炫耀他们的性行为、他们的观点,以及与新音乐、新时尚和新艺术相伴随的自由。他们藐视社会和宗教传统,直言不讳地反对当选的领导人。抗议的声音源于音乐节,源于未来的变革者创办的新兴的地下报刊,他们用革新、明确的封面故事创造性地融合了政治、艺术和音乐,令人兴奋。 1963年之前,青年人大多默默无言,贪恋物质。1963年以后,没有人可以无视他们了。世界迎合他们,推销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声音被回应了。 年轻人在各州议会大厦游行,坚持自己的效忠标准。学生罢课示威,在联邦政府大楼外面抗议。音乐家创作了反文化斗争的赞美诗,召集了一大群人,有诗人、艺术家、作家和电影制作人,质疑并且颠覆了权威和法规。有些人遵从他们自己推选的领导人之命,死于他们自己的“保护者”的子弹下。 越南战争,核军备竞赛,女权主义,民权运动,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反对对言论、艺术和文学的审查制度都是1963年得到解放的青年人所奋斗的事业。那些1963年以前只是少数人奋斗的问题,变成了全世界街头和校园为社会福祉所开展的大规模战斗的领域。 1963年的余震延续了几十年。那一年的变革者照亮了一条直通白宫和华尔街的道路。在政治和商业方面,年轻人是骨干力量。比尔.克林顿就属于那个变革的时代,他是吹奏萨克斯的好手,而且年仅十六岁就与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总统握手。另一个叫理查德.布兰森的十六岁的年轻人,创立了自己的维珍公司销售唱片,以低价同中心街区的音像店竞争。 这是让青年力量兴起占上风的一代人。《时尚》杂志的模特还都只是青少年,小学几乎没毕业的华尔街交易员操纵着一切。1963年的DNA在数字时代的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这些人身上得以延续,一个青少年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年龄不再是障碍。在雄心和天赋面前,智慧、经验和权威只能退居其次。 1963年,年轻人的意见不但可行,而且至关重要。有些人是追随者,有些人是领导者,但都因为一股变革性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好奇心、愤怒或是探索内心欲望的推动下,年轻的男男女女从被查禁的道路中解放出来,去寻求个人的意义与真理。 1963年出现的拥有力量和动力的那一代人,在萧伯纳的早期作品中得到了*好的描绘:“变革时刻,吸引了那些对现有体制而言还不够优秀的人,以及那些太过优秀的人。” 1963年洗礼和造就了大批新先知和手拿吉他、画笔与剪刀的奇才。那一年的魔力造就了一代自由思想者。 那是变革之年。那一年,年轻人用音乐、艺术、时尚改变了世界: 生活从来没有比这 比一九六三年更好 始于查泰莱禁令的结束 直至披头士乐队的首张密纹唱片
1963:变革之年 作者简介
罗宾.摩根,英国新闻记者、编辑。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杂志》主编,两度获得“英国年度竞选记者”荣誉。 阿里尔.列夫,英国新闻记者。曾为《卫报》《金融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杂志》等报刊撰稿,两度获得英国报业年度大奖“年度最佳采访人”荣誉。 孙雪,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译有《中国之门:上海图景》等。
-
生活十讲
¥29.2¥68 -
羌族
¥5.4¥8.3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9.6¥52 -
手艺
¥18¥42 -
后浪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37.6¥60 -
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
¥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