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藏瑰宝:吐蕃 分治时期壁画精选
-
>
西藏瑰宝:历代炊具餐具精选
-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套装精装 全二册)
-
>
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精)毛泽东金银质像章收藏与鉴赏图案
-
>
戴罗勒标本屋(200年的自然科学传奇)(精)
-
>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33945
- 条形码:9787559833945 ; 978-7-5598-339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 本书特色
古画无言,但赏画者有心。人气古意美文作家白音格力教你用光阴里的古画之美链接内心、艺术与生活。 这是一本现代人不可多得的古画美学生活鉴赏书。门类齐全,以点带面:古画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按人物从李思训、黄公望写到沈周、文徵明、倪瓒、董其昌、陈洪绶。每一篇在作者的笔下都是旖旎动人的画卷,如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近睹古画,远怀古人,读画写画,古雅清心,幽趣横生,一本在握,可尽得古人的山水情致。 跟随作者一起读画,仿佛画堂晨起,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你自可取青山当席,置茶品茗。闲下一日,鸟正衔花,别有天地。 ----从前慢书系主编 萧萧
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 内容简介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以心入画,以情造文”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全书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你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 目录
**辑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千峰耸绿和风荡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日照香尘逐马蹄
王维《雪溪图》:广绝烟尘真干净
第二辑 五代
荆浩《匡庐图》:翠微深处墨轩楹
董源《龙宿郊民图》:笼水烟边山色青
巨然 《万壑松风图》:洗耳不须菩萨泉
第三辑 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闲看瀑水静闻钟
范宽《溪山行旅图》:澄怀味象无他求
许道宁《关山密雪图》:蛮溪大砚磨松烟
李唐《策杖探梅图》:秀骨玉映探梅人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满纸云烟痴墨戏
马远《踏歌图》:踏歌声度晓云边
第四辑 元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几回立雪看红日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流水淡然孤舟还
盛懋《溪山清夏图》:清泠洒然白衣人
朱德润《林下鸣琴图》:林深流水见琴者
王蒙《涤砚图》:墨衣小童捧砚来
倪瓒《水竹居图》:水光竹色照琴书
第五辑 明
沈周《云际停舟图》:舟系云边白鹤闲
唐寅《杏花茅屋图》:花可参禅酒可仙
文徵明《绿荫长话图》:有鹤来信长溪语
董其昌《离骚图》:孤心拂素一山墨
蓝瑛《松萝晚翠图》:曾伴山溪归晚翠
陈洪绶《疏林眺远图》:兴之所至无古人
第六辑 清
石涛《松荫研读图》:搜尽奇峰打草稿
查士标《空山结屋图》:终日开窗面流水
朱耷《秋林亭子图》:一亭一风一山人
王翚《秋树昏鸦图》:相对寒灯细品茶
髡残《云房舞鹤图》:云鹤只随老僧闲
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闲数几夜旧时月
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 节选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千峰耸绿和风荡 “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看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真是件劳神又美好的事。劳神是因为画作清晰图不常见,而其上之人物,骑行江边,或孤帆江上,抑或楼阁之中,林木之间,小到无从辨认,但又引人禁不住想一探究竟。待反反复复看那“豆马寸人”,看到“须眉毕露”,便欢喜得如入画中。 一整个大唐的青绿山水画,都好似被李思训的名气霸占了去。李思训的画,像一道门,即使如今看来,也像一下子打开了大唐的美卷,他的画“意境隽永奇伟、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是“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江帆楼阁图》虽被后人疑为并非真迹,应是古代摹本。但据专家考证,以其价值考虑,“无论从题材内容到技法的呈现方式,都是属于李思训流派,是一幅研究李派山水重要的作品。” 画作右上方,江天寥廓,鱼鳞波纹,层层荡荡,小舟穿梭;右下方是江岸,一湾清波,岸边林木葱郁,有人骑马而行,有人望江水;整个画面的左部分,群峰峭拔,含灵蕴秀,林莽苍郁,怪石愕然;林间有楼阁,四五座掩映林间,碧殿朱廊,红梁青瓦,好不气派。 有评说,此画可作《游春图》看,自然说的是李思训创作的风格深受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的影响。从画意来看,却与《游春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再从画中林木及人物衣着上看,季节应是春天无疑,从人物行为举止上辨别,也应是游春时节。 每年一到阳历二月,我就会感觉,眼睛里像含了花骨朵一样,好像就等一缕春风,就吹开了千千红萼。再翻那些春意盎然的诗句时,感觉那些字,一笔一画里,都在含苞。 自然也会早早进山,阳历二月的北方,哪来的花气,但就是感觉不管是树梢,或水边,都飘着香似的。待到阳历三月,就管不住步子,好似一山的丹英芳意缠绵,不去走走,就辜负了子燕春归,绿水如兰的好节气。 所以赏画时,我是一下子掉进了画中的。迎面逢上江边四人,一人骑行,三人随行。随行者有牵马的,有提箪的,有挑扁担的。骑行者正悠闲坐于马背,风扬须飞。这样的春游算是兴致极高了,可以说是“浩浩荡荡”了,吃的喝的,一一备齐,直待找了心仪之地,便可纵情畅饮,与春同住。 不远处岸边,两人谈兴正酣,一人手指江水,不知所言,或许是正在对着水之明滟,忍不住赋诗一首;另一人于一旁,细心聆听。 江面上,有帆舟往来,也有二人小舟垂钓。一人甩竿,一人摇橹,惟妙惟肖。二人皆是老者,在这春意正浓的时节,也许他们只是为了鱼而来,但舟上垂钓,似乎又不仅仅是为了鱼。 楼阁里有一人,状如作揖,但不见外人,令人遐想。江边林木间,能有这样一处掩映其间的楼阁,本来就是件赏心悦目事。记得离家不远的小山上,亦有小楼阁,虽然比不了名胜楼阁之金碧辉煌,却也是别有韵味。每次在山巅之路上跑步,翻越几个小山头,就能到此处。然后正好稍作歇息,登楼远眺,看松林连绵,远山烟岚。 画中不知谁有幸进得楼阁,有人作揖相迎,然后一壶茶里,或一卷诗文里,把春赏尽。 想想该是怎样的乐事呢,走在春里,坐在春里,钓在春里,饮在春里,满目春光,千峰耸绿,柔风吹荡,四野欢颜。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日照香尘逐马蹄 《明皇幸蜀图》是我在写的古画系列中*难为我的一幅了。说是“难为”,实在是因为画里叫人悲愁的历史。这幅名作是描绘唐明皇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丢了首都长安,逃难四川,在深山中行旅的情景。 提到唐明皇,自然会想到杨贵妃。他们深情缱绻、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而*终的悲剧收尾又叫人动容,叫人扼腕叹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唐明皇逃难四川,行经深山,一队人马再如何鲜艳,也只是徒增几缕悲伤的色彩了。 峨峨高山,隆然上浮;悠悠白云,如梦如幻。乍一看《明皇幸蜀图》,直被那重岩叠嶂、云蒸霞蔚的画面牵了去。若不去联想其中的历史背景,只看嵯峨峭拔的山间云,山间人,该是多么让人欢快啊。 整幅画,满眼看到的皆是山啊树啊云啊,另外就是穿行于山间野径里的人与马了。山似巨石堆叠,直插云霄状。山多,少生杂树,只在山尖傲然一株两株树,孤傲不群。这些山,这些树,气状雄逸,行于山间,定是让人顿生敬畏之情。 画的中部*高山尖上有六棵尚无绿意的树,有的直挺,有的斜逸而出。我是**眼被这几棵树吸引了目光去,看其苍枝迎风,想象于高耸入云处,真是萧然物外,可自得天机。 在其左后方,是两座实墩墩的山,仿若两个可爱的佛家人,坐于云间。山上的树沿地势密密匝匝,云图如仙境,这山与树,就真是仙人似的。与此二山相辉映的是其对面一座细长如刀削的尖山,顶生四棵直挺挺的树,有云如绸带,从两处山间缭绕而过,仙意十足。 而画的*左边,有三座奇山。两座似巨石耸立,高不可攀,如卫士,傲视群雄,镇守一方,不可侵犯。且看山上沿地势而生的树,是不是如士兵列队行军?两山间吐出一条云舌头,又好似在提醒过路人马若敢侵犯,必横扫千军,吞食一切。与此卫士山相近的,则是一座斜倒而来的怪山,貌态奇古,似是由哪个仙人搬百余石块堆砌而成,人于山下蜿蜒小径行走,当有一种探险之感了吧。 画的*左边几座峰峦围拢出一方世外之境,多了些陶然之姿态。山势虽高峻,但有一种安宁的美。我想李昭道下笔时,不知是否有意为之。 山与树之外,群峦间的云则是叫人心头顿生一股悠然之意。山尖绕云,气韵萧逸,这哪是世间可有的景象。蜀地奇山奇云,一队人马行于云天之下,本是不亦快哉事。但这队人马,是唐朝在位*久的皇帝的人马,一朝政变夺权,风起云涌,天下大变。所以,那云似乎就有了讳莫如深的味道了。好似这一团团一缕缕或缱绻或旖旎闲适安逸飘在山间的云里,有着世人无法参透的道理。 野云孤飞,春色苍苍,可惜本该是游春的季节,却心下几多感伤,穿山而行。李白记录“蜀道之难”,是“难于上青天”的,或许那时,唐明皇不知多少次抬头看山头的苍云,只留感喟于心,郁悒难抒。 看《明皇幸蜀图》,大多人会将目光聚焦在穿山径而行的人马,我则更多青睐看山看云。历史的苍茫之意,其实本不在人身上,恰在这些巍峨万年的山,千载悠悠的云。 但是,这一队人马,却又是这苍茫山水中*引人的焦点了。唐明皇本是仓皇逃往蜀地,且是行在这“难于上青天”之地,行旅该是怎样的落魄呢?但李昭道的笔下,绘出的却是一派绮丽之景。奇峰连绵,峻岭巍然,林木葱郁,白云悠然。 特别是人物的着装,尽显奇丽之美。花花绿绿,点缀于青绿山水间,看不出一丝落魄。 画中约有二十六人及二十多匹马,不论是人物,还是马匹,皆给人跃然纸上之感,描绘得非常生动,刻画得非常精致。人,多见不出表情,姿态也无过多着墨,而马则姿态各异,妙趣尽显。 细分画面,其上共有三队人马。*右边一队,骑马而行,行于蜿蜒的山间栈道,华服异彩,有一种浩浩荡荡之感。 走在*前头者,骑枣红色马,着红衣,正欲过桥,马作惊蹶状,鬃毛直竖,右前后蹄扬起,此人就是唐明皇。当然李昭道下笔时早已将年老的唐明皇的年纪“PS”了一番。苏东坡看过此画,曾这样描述过唐明皇:“帝乘赤骠起三骏,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读画时,曾细致观察,何处能见一“惊”字。马扬蹄是一处,鬃毛直竖也当是一处,再者则是唐明皇身后大臣与所骑之马了,该马后腿微蹲,前腿微扬,大臣身前倾,可见出其紧张之姿态。 于山水中行旅,这一细节处,只几笔就足以昭示唐明皇此行的慌恐之姿了。 唐明皇身后共有三名男性,或者是随从,或者是大臣,再其后是七位女子,看其华衣装扮,或者是宫女,或者是妃嫔,不得而知。 画的中部是一批休整的队伍,行礼已从马匹身上卸了下来,马卧在一边,有一头驴甚至四脚朝天,尽情地撒欢。大概是此行太过艰辛,能有机会歇息一下,实在是难得。对于平平常常行路的马而言,稍作休息时,马多数是站着的,吃点草,喝点水,不至于卧下休息。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行旅的艰辛了。 画的左部分,有一队人,骑在马上,已行在蜿蜒的山间栈道。看那山路崎岖,蜿蜒盘山而去,大有一种前途苍茫之感。 《明皇幸蜀图》中的“幸”字,也是极耐人寻味的。古时皇帝驾临某地,可谓之“幸”,指当地百姓会感到幸福。据史书记载,唐明皇逃往四川是秋天的事,而画中则是一派山青水绿的春天景象。不难推断出李昭道作此画,是极力美化了此次的蜀地之旅了。 同样是描绘骑马行旅途中之情景,同样是穿梭山径,唐代章碣笔下写的是“日照香尘逐马蹄”“无穷罗绮填花径”,何其热闹。 读《明皇幸蜀图》,总是难免心下凄然。历史更替,风卷云涌,本是常态。任何一个朝代,*终都难逃铁马冰河的光阴大军追杀,一路刀光剑影,只为了一朝大好江山,可又难逃落寞谢幕的悲剧。若是没有这惨淡一幕,只日照香尘逐马蹄,该是多么完美的一幅山水卷啊。
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 作者简介
白音格力,原名潘军强,曾用笔名潘炫。古意散文代表作家。写草木诗、云水词,多年来以文、以画阐释生活之美和生命之好。 写作至今,已在《读者》《意林》《哲思》《羊城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出版有古意散文集《见素见美》《一生看花相思老》《喜欢你,是一首诗的样子》《一生的墨,见一生的人》《美好终会遇见美好》等,运营公众号“白音读美微杂志”。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9.2¥45.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5.5¥3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29.9¥39.8
-
古代文房用具收藏入门不可不知的金律
¥11.6¥48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 -
1980年代:小说六记
¥5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