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围棋文化

围棋文化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3cm 页数: 247页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27.9(7.0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围棋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704501
  • 条形码:9787569704501 ; 978-7-5697-045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围棋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编“中外围棋简史”和下编“围棋与文化”两大部分, 集围棋历史、文化与技术于一体, 具体包括: 围棋的名称、起源和定型 ; 两汉三国时期围棋的普及和发展 ; 两晋南北朝时期围棋的兴盛 ; 唐宋时期围棋的繁荣等。

围棋文化 目录

上编 中外围棋简史
**章 围棋的名称、起源和定型
**节 围棋的名称
第二节 围棋的起源和定型
第二章 两汉三国时期围棋的普及和发展
**节 两汉时期围棋的逐渐普及
第二节 三国时期围棋的迅速发展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围棋的兴盛
**节 两晋时期的围棋活动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围棋的盛行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棋具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围棋向邻国的传播
第四章 唐代围棋的繁荣
**节 唐代宫廷、民间的围棋活动
第二节 唐代的棋待诏制度以及著名棋待诏
第三节 唐代围棋的对外交流
第五章 宋代围棋活动的繁盛
**节 宋代喜好围棋的皇帝
第二节 宋代国手刘仲甫及其他棋待诏
第三节 宋代擅长围棋的文人士大夫
第六章 元代棋坛的沉寂
**节 好弈之帝元文宗
第二节 好棋善弈的文人士大夫
第七章 明代围棋的蓬勃发展
**节 明代擅棋的帝王和文人士大夫
第二节 明代中期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棋派的鼎立
第三节 晚明时期的苏、浙、皖、闽棋坛
第四节 明末*负盛名的国手过百龄
第八章 清代围棋发展的顶峰及其衰落
……

下编 围棋与文化

附录 中国围棋史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围棋文化 节选

  《围棋文化》:  一、日本“四段”棋手高部道平访华  晚清时期,中国围棋衰落,当时日本的围棋活动却蓬勃兴起。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秀甫、秀荣、秀哉先后执棋界牛耳,“方圆社”“本因坊”两大围棋门阀英才辈出,日本的围棋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  1909年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来到中国,在保定走访担任翻译的日本友人中岛比多吉时,认识了当时在保定担任陆军学堂总办的段祺瑞,高部道平战胜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所有中国围棋高手,并且将对手纷纷降至让子。当段祺瑞和中国围棋高手得知高部道平只是一名日本的“四段”棋手时,大为震惊。  高部道平(1882-1951),生于日本东京,17岁人日本“方圆社”深造,曾先后师事名手岩崎健造和本因坊秀荣,22岁获“四段”称号。27岁时,参加日本围棋组织“围棋同志会”,随即来到中国。1909年至1910年间,任商部右侍郎的棋手杨士琦出使江南,他召集南方围棋名手在南京与高部道平对局,结果王彦卿、陈子俊等知名棋手均被高部道平让二子对弈,双方互有胜负。棋界人士认为,“四段”的高部道平,棋力不弱于已故国手周小松。南京对局后,上海名手范楚卿与高部道平对子、受二子对局,结果大败;镇江籍名手、棋界耆宿丁学博与高部道平受二子连弈两局,胜负各一。1910年10月,高部道平在南京杨士琦府邸“韬园”让中国名手张乐山二子对局,高部道平以三子半获胜;后来,高部道平又在“南洋劝业会”让张乐山二子对局,前后对弈共七八十局,张乐山仅胜13局。一个日本“四段”棋手,轻松击败中国的一流高手,这使中国棋手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日围棋实力的悬殊,也激发了棋手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中国围棋的改革。  二、中国古代围棋“座子”的废除  “四段”的日本高部道平击败众多的中国一流高手,震惊了中国棋坛。人们知道了长期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带来的严重危害,反思中国古谱着法的不足,开始关注日本围棋,学习日本棋法,以此为借鉴来提高中国的围棋水平。但中国、日本围棋的着法、规则不尽相同,其中首先就是中国围棋的“座子”问题。  中国古代围棋的“座子”制度,东汉就已经盛行。所谓“座子”,指对弈双方在开局之前,按规定要先在对角“星”的位置上固定放置黑白各两个子,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座子”又称“势子”“角子”或“岳”,中国古代以棋盘象征大地,大地上的“岳”(高山)不可动摇。这一规定,在中国流传了不下2000年,而日本在约16世纪永禄年间(1558-1570)已经废除“座子”制度。清人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记述日本围棋时就说“唯行棋而不行岳”,就注意到了日本和中国在围棋对局时的不同。“座子”的设置,使围棋的边角变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围棋战略战术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棋手掌握日本围棋技术。清人黄铭功《棋国阳秋》云:“日人对弈,不置角子,即其破陈式之道。华人与之对局,古谱公式,废然无所用之。”可见废除“座子”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清末宣统年间(1909-1911),我国的围棋名手已经开始进行废除“座子”制度的探索。如宣统年间李子干编印的棋谱《手谈随录》,共收录清末棋手对局130余谱,其中就有*早与高部道平交流的陈子俊和丁礼民废除“座子”分先两局,虽然只有两局,但说明“座子”制度已经动摇。在吴祥麟、黄瀛仙合编的《周小松受子谱》中,收有张乐山与吴祥麟在上海的对弈10局,均由吴祥麟先行棋。在这10局中,采用了每两局中一局设置“座子”,一局废除“座子”的对局形式。这10局对弈,时间应在1910年年底至1912年年底之间。因为张乐山1910年10月在南京“韬园”与高部道平受2子对弈,1912年在上海广慈医院逝世。在《周小松受子谱》中,还收有陈子俊和吴祥麟于宣统三年(1911)的对弈6局,其中4局废除“座子”,2局置有“座子”。历经五六年后,废除“座子”的对局已占绝对优势,后来遂通行于棋界。废除“座子”制度,是中国围棋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始于清末,完成于民国初期。  ……

围棋文化 作者简介

  胥洪泉,四川盐亭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教育部和重庆市社会科学项目3项,出版《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清代满族词研究》《顾太清词校笺》等著作7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廖强,四川宣汉人,汉语言文字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为隋唐石刻文献、地方文献和地方文化。出版专著《初唐墓志异体字研究》《数字与文化》,发表学术论文6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