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装备结构强度及可靠性丛书高温构件循环黏塑性行为及本构理论(精)/装备结构强度及可靠性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6085
- 条形码:9787030676085 ; 978-7-03-06760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装备结构强度及可靠性丛书高温构件循环黏塑性行为及本构理论(精)/装备结构强度及可靠性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机械强度领域的专著,主要阐述高温循环载荷下构件和材料的黏塑性行为及本构理论。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棘轮-蠕变交互作用、平均应力松弛、滞弹性效应、应力疲劳中的位错崩塌效应等循环黏塑性行为和微观机制,描述上述行为特征的物理机制本构、晶体塑性本构、黏塑性唯象本构、统一黏塑性本构、损伤耦合本构,以及黏塑性行为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寿命预测模型修正,为材料-结构一体化强度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对于从事航空航天、火力发电、新一代核电等行业领域的设备强度寿命分析及结构完整性评价的研究人员,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装备结构强度及可靠性丛书高温构件循环黏塑性行为及本构理论(精)/装备结构强度及可靠性丛书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高温装备——面向现代高技术的挑战 1
1.2 高温构件强度涉及的基本要素 3
1.3 高温构件循环黏塑性行为的基本特征 5
1.3.1 循环黏塑性行为及基本特征 5
1.3.2 高温蠕变及循环黏塑性耦合的行为特征 7
1.3.3 循环变形的微观特征及研究现状 10
1.4 高温构件循环本构模型发展简述 14
1.5 本书的基本框架及逻辑路线 16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循环黏塑性变形的基本特征与概念 20
2.1 基本概述 20
2.2 包辛格效应 22
2.3 循环硬化/循环软化 23
2.4 Masing效应及应变范围效应 25
2.5 棘轮效应/平均应力松弛 26
2.6 平均应力相关的硬化行为 27
2.7 历史记忆效应 28
2.8 循环塑性-蠕变/松弛的交互效应 29
2.9 小结 31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黏塑性循环本构的基本方程 34
3.1 引言 34
3.2 宏观唯象循环塑性及黏塑性本构模型 35
3.2.1 主控方程 35
3.2.2 非线性随动硬化律及其发展 37
3.2.3 时间相关的循环变形 41
3.3 基于微细观组织演化特征的本构模型 43
3.4 小结 46
参考文献 46
第4章 高温构件的循环黏塑性特征及微观机制 50
4.1 超超临界电站典型材料的高温疲劳试验 50
4.1.1 X12CrMoWVNbN10-1-1汽轮机转子钢 51
4.1.2 P92高温管道钢 53
4.2 循环黏塑性分析的内应力划分理论 55
4.3 疲劳载荷下的循环塑性特征及微观机制 58
4.3.1 载荷水平相关的循环软化行为及变形特征 59
4.3.2 载荷水平对循环软化过程中的内应力演化的影响 63
4.3.3 载荷水平对循环软化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 64
4.4 载荷控制模式对循环黏塑性行为的影响及微观机制 67
4.4.1 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循环响应及内应力演化 67
4.4.2 循环内应力演化的微观机制 69
4.5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的行为特征及微观机制 72
4.5.1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行为的宏观特征 72
4.5.2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相关的内应力演化 74
4.5.3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相关的微观组织演化 76
4.5.4 微观组织与循环内应力演化的关联 78
4.6 高温疲劳载荷下的蠕变效应及微观机制 79
4.6.1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交互的加速效应 80
4.6.2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的交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82
4.7 高温疲劳中的滞弹性效应及动力学机制 85
4.7.1 循环载荷下的滞弹性回复现象 85
4.7.2 滞弹性回复效应的动力学机制 86
4.8 高温疲劳过程中的棘轮-蠕变交互效应及微观机制 88
4.8.1 棘轮-蠕变交互效应及微观组织来源 88
4.8.2 蠕变-棘轮交互效应的微观机制分析 94
4.9 小结 97
参考文献 98
第5章 基于位错演化机制的循环黏塑性本构模型 102
5.1 引言 102
5.2 不同加载模式下位错演化动力学 103
5.2.1 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循环滞后回环分析 103
5.2.2 应力疲劳中的位错崩塌动力学 104
5.3 基于位错演化的循环黏塑性模型 108
5.3.1 应变疲劳(或应力疲劳的F1阶段) 110
5.3.2 应力疲劳(F1+F2阶段) 111
5.3.3 位错交互作用的概率性分析 113
5.4 模型参数的确定 114
5.4.1 参数标定过程 114
5.4.2 循环变形的幅值相关性 117
5.5 基于 9-12%马氏体钢的应用验证 119
5.5.1 宏观变形响应 119
5.5.2 内应力状态及微结构演化 121
5.6 小结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6章 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微观黏塑性本构模型 129
6.1 引言 129
6.2 体心立方(BCC)晶体中的滑移系 130
6.3 不均匀粗化对背应力组分的影响 134
6.4 基于晶体塑形理论的黏塑性本构模型 136
6.4.1 单晶模型 136
6.4.2 多晶模型 141
6.5 模型应用案例——9-12%马氏体钢 141
6.5.1 晶体塑性模型参数的标定 141
6.5.2 循环软化的模拟 144
6.5.3 滞后回环的模拟 146
6.5.4 微观组织演化的模拟 147
6.6 小结 148
参考文献 149
第7章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行为特征及黏塑性模型 151
7.1 引言 151
7.2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行为的特征 152
7.2.1 单调变形的率相关效应 152
7.2.2 对称应变循环条件下的软化行为特征 152
7.2.3 非对称条件下的平均应力松弛及循环软化行为 154
7.3 考虑平均应力松弛的本构模型 157
7.3.1 Abdel-Karim-Ohno模型对于棘轮预测的适用性 157
7.3.2 主控方程 157
7.3.3 各向同性硬化法则 158
7.3.4 随动硬化法则 158
7.3.5 应力松弛因子 159
7.4 模型中材料参数确定 160
7.4.1 拉伸参数 160
7.4.2 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参数 161
7.4.3 随动硬化模型参数 162
7.4.4 应力松弛因子参数 163
7.5 对平均应力松弛再现能力的验证 167
7.6 小结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8章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的交互效应及本构模型 173
8.1 引言 173
8.2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的交互效应 174
8.3 Chaboche模型用于蠕变-疲劳交互效应的评价 178
8.3.1 主控方程 178
8.3.2 内部变量演化准则 179
8.3.3 Chaboche模型的蠕变-疲劳模拟能力验证 180
8.4 循环软化和应力松弛交互效应的统一黏塑性本构模型 181
8.4.1 随动硬化准则 182
8.4.2 各向同性硬化准则 183
8.5 模型参数的确定 184
8.6 模型的验证及讨论 186
8.6.1 蠕变加速循环软化行为的模拟 186
8.6.2 循环减速应力松弛行为的模拟 187
8.6.3 疲劳与蠕变-疲劳滞回环响应的模拟 191
8.7 小结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9章 棘轮与蠕变的交互效应及损伤耦合黏塑性本构模型 197
9.1 引言 197
9.2 棘轮与蠕变交互效应的宏观响应特征 198
9.2.1 非对称循环载荷下的棘轮效应 198
9.2.2 零平均应力下的棘轮效应 203
9.2.3 蠕变-棘轮交互效应 205
9.3 基于棘轮模拟的现有本构模型特征 209
9.3.1 基本方程的各向异性特征 210
9.3.2 棘轮变形行为的静态回复和临界值特征 210
9.3.3 循环软/硬化行为的形状硬化特征 211
9.4 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 213
9.5 统一黏塑性循环本构模型模拟能力的评估与讨论 217
9.6 损伤耦合统一黏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220
9.6.1 损伤耦合本构方程 221
9.6.2 各向同性损伤演化准则及改进 222
9.6.3 损伤参数的确定 224
9.7 损伤耦合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225
9.7.1 零和非零平均应力棘轮行为的模拟 225
9.7.2 蠕变-棘轮行为的模拟 227
9.7.3 疲劳和蠕变-疲劳行为的模拟 227
9.8 小结 229
参考文献 230
第10章 考虑高温循环黏塑性特征的寿命预测模型 232
10.1 引言 232
10.2 高温疲劳的拉压不对称特征及寿命模型 233
10.2.1 高温疲劳中的拉压不对称行为 233
10.2.2 不同载荷控制模式下9-12%Cr钢的寿命修正模型 238
10.3 非对称加载中的滞弹性回复行为与寿命模型的修正 242
10.3.1 滞弹性回复对蠕变疲劳载荷下循环变形的影响 242
10.3.2 时间分数法修正 251
10.3.3 延性耗竭法修正 254
10.4 小结 257
参考文献 258
主要符号说明 260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高温装备——面向现代高技术的挑战 1
1.2 高温构件强度涉及的基本要素 3
1.3 高温构件循环黏塑性行为的基本特征 5
1.3.1 循环黏塑性行为及基本特征 5
1.3.2 高温蠕变及循环黏塑性耦合的行为特征 7
1.3.3 循环变形的微观特征及研究现状 10
1.4 高温构件循环本构模型发展简述 14
1.5 本书的基本框架及逻辑路线 16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循环黏塑性变形的基本特征与概念 20
2.1 基本概述 20
2.2 包辛格效应 22
2.3 循环硬化/循环软化 23
2.4 Masing效应及应变范围效应 25
2.5 棘轮效应/平均应力松弛 26
2.6 平均应力相关的硬化行为 27
2.7 历史记忆效应 28
2.8 循环塑性-蠕变/松弛的交互效应 29
2.9 小结 31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黏塑性循环本构的基本方程 34
3.1 引言 34
3.2 宏观唯象循环塑性及黏塑性本构模型 35
3.2.1 主控方程 35
3.2.2 非线性随动硬化律及其发展 37
3.2.3 时间相关的循环变形 41
3.3 基于微细观组织演化特征的本构模型 43
3.4 小结 46
参考文献 46
第4章 高温构件的循环黏塑性特征及微观机制 50
4.1 超超临界电站典型材料的高温疲劳试验 50
4.1.1 X12CrMoWVNbN10-1-1汽轮机转子钢 51
4.1.2 P92高温管道钢 53
4.2 循环黏塑性分析的内应力划分理论 55
4.3 疲劳载荷下的循环塑性特征及微观机制 58
4.3.1 载荷水平相关的循环软化行为及变形特征 59
4.3.2 载荷水平对循环软化过程中的内应力演化的影响 63
4.3.3 载荷水平对循环软化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 64
4.4 载荷控制模式对循环黏塑性行为的影响及微观机制 67
4.4.1 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循环响应及内应力演化 67
4.4.2 循环内应力演化的微观机制 69
4.5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的行为特征及微观机制 72
4.5.1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行为的宏观特征 72
4.5.2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相关的内应力演化 74
4.5.3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相关的微观组织演化 76
4.5.4 微观组织与循环内应力演化的关联 78
4.6 高温疲劳载荷下的蠕变效应及微观机制 79
4.6.1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交互的加速效应 80
4.6.2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的交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82
4.7 高温疲劳中的滞弹性效应及动力学机制 85
4.7.1 循环载荷下的滞弹性回复现象 85
4.7.2 滞弹性回复效应的动力学机制 86
4.8 高温疲劳过程中的棘轮-蠕变交互效应及微观机制 88
4.8.1 棘轮-蠕变交互效应及微观组织来源 88
4.8.2 蠕变-棘轮交互效应的微观机制分析 94
4.9 小结 97
参考文献 98
第5章 基于位错演化机制的循环黏塑性本构模型 102
5.1 引言 102
5.2 不同加载模式下位错演化动力学 103
5.2.1 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循环滞后回环分析 103
5.2.2 应力疲劳中的位错崩塌动力学 104
5.3 基于位错演化的循环黏塑性模型 108
5.3.1 应变疲劳(或应力疲劳的F1阶段) 110
5.3.2 应力疲劳(F1+F2阶段) 111
5.3.3 位错交互作用的概率性分析 113
5.4 模型参数的确定 114
5.4.1 参数标定过程 114
5.4.2 循环变形的幅值相关性 117
5.5 基于 9-12%马氏体钢的应用验证 119
5.5.1 宏观变形响应 119
5.5.2 内应力状态及微结构演化 121
5.6 小结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6章 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微观黏塑性本构模型 129
6.1 引言 129
6.2 体心立方(BCC)晶体中的滑移系 130
6.3 不均匀粗化对背应力组分的影响 134
6.4 基于晶体塑形理论的黏塑性本构模型 136
6.4.1 单晶模型 136
6.4.2 多晶模型 141
6.5 模型应用案例——9-12%马氏体钢 141
6.5.1 晶体塑性模型参数的标定 141
6.5.2 循环软化的模拟 144
6.5.3 滞后回环的模拟 146
6.5.4 微观组织演化的模拟 147
6.6 小结 148
参考文献 149
第7章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行为特征及黏塑性模型 151
7.1 引言 151
7.2 循环平均应力松弛行为的特征 152
7.2.1 单调变形的率相关效应 152
7.2.2 对称应变循环条件下的软化行为特征 152
7.2.3 非对称条件下的平均应力松弛及循环软化行为 154
7.3 考虑平均应力松弛的本构模型 157
7.3.1 Abdel-Karim-Ohno模型对于棘轮预测的适用性 157
7.3.2 主控方程 157
7.3.3 各向同性硬化法则 158
7.3.4 随动硬化法则 158
7.3.5 应力松弛因子 159
7.4 模型中材料参数确定 160
7.4.1 拉伸参数 160
7.4.2 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参数 161
7.4.3 随动硬化模型参数 162
7.4.4 应力松弛因子参数 163
7.5 对平均应力松弛再现能力的验证 167
7.6 小结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8章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的交互效应及本构模型 173
8.1 引言 173
8.2 循环软化与应力松弛的交互效应 174
8.3 Chaboche模型用于蠕变-疲劳交互效应的评价 178
8.3.1 主控方程 178
8.3.2 内部变量演化准则 179
8.3.3 Chaboche模型的蠕变-疲劳模拟能力验证 180
8.4 循环软化和应力松弛交互效应的统一黏塑性本构模型 181
8.4.1 随动硬化准则 182
8.4.2 各向同性硬化准则 183
8.5 模型参数的确定 184
8.6 模型的验证及讨论 186
8.6.1 蠕变加速循环软化行为的模拟 186
8.6.2 循环减速应力松弛行为的模拟 187
8.6.3 疲劳与蠕变-疲劳滞回环响应的模拟 191
8.7 小结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9章 棘轮与蠕变的交互效应及损伤耦合黏塑性本构模型 197
9.1 引言 197
9.2 棘轮与蠕变交互效应的宏观响应特征 198
9.2.1 非对称循环载荷下的棘轮效应 198
9.2.2 零平均应力下的棘轮效应 203
9.2.3 蠕变-棘轮交互效应 205
9.3 基于棘轮模拟的现有本构模型特征 209
9.3.1 基本方程的各向异性特征 210
9.3.2 棘轮变形行为的静态回复和临界值特征 210
9.3.3 循环软/硬化行为的形状硬化特征 211
9.4 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 213
9.5 统一黏塑性循环本构模型模拟能力的评估与讨论 217
9.6 损伤耦合统一黏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220
9.6.1 损伤耦合本构方程 221
9.6.2 各向同性损伤演化准则及改进 222
9.6.3 损伤参数的确定 224
9.7 损伤耦合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225
9.7.1 零和非零平均应力棘轮行为的模拟 225
9.7.2 蠕变-棘轮行为的模拟 227
9.7.3 疲劳和蠕变-疲劳行为的模拟 227
9.8 小结 229
参考文献 230
第10章 考虑高温循环黏塑性特征的寿命预测模型 232
10.1 引言 232
10.2 高温疲劳的拉压不对称特征及寿命模型 233
10.2.1 高温疲劳中的拉压不对称行为 233
10.2.2 不同载荷控制模式下9-12%Cr钢的寿命修正模型 238
10.3 非对称加载中的滞弹性回复行为与寿命模型的修正 242
10.3.1 滞弹性回复对蠕变疲劳载荷下循环变形的影响 242
10.3.2 时间分数法修正 251
10.3.3 延性耗竭法修正 254
10.4 小结 257
参考文献 258
主要符号说明 260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6¥10.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6.5¥45.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2.6¥26.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本类畅销
-
黑科技驱动世界的100项技术
¥21.9¥69.8 -
黑科技:驱动世界的100项技术(八品)
¥21.9¥69.8 -
指火控弹道与射击诸元理论
¥38.7¥49 -
智能照明工程手册
¥29.9¥49.8 -
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技术与应用
¥38.7¥49 -
服务型制造
¥76.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