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我的战“疫”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8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20.4(3.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40.8(6.0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的战“疫” 版权信息

我的战“疫” 本书特色

?★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缩影,也是每个人在疫情中的缩影,既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身边的每个人,值得大家细细品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战“疫”日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 ★《我的战“疫”》的编辑出版,提供了一个用理性来重新认识的基础。它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要有更宏大的愿力、更强的同情心、更好的理解力,帮助公众认识这个莫测的世界,来应对下一次危机。 ——著名科幻作家、新华社高级记者 韩 松 ★感谢写出这些精彩报道的记者们,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宏大事件下的真实的人心,真实的力量。静水深流,他们写出的正是这深流之下的历史。 ——新华社高级记者 张严平 ★借助网络时代便捷的通讯手段,“下沉”报道触角,采访一线战“疫”者,以口述的形式,讲述老百姓的战“疫”故事,把尊重公众“表达权”与引导舆论、凝心聚力抗疫的职责使命,有机统一起来。 ——《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 方立新

我的战“疫” 内容简介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采取*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举措,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 在这场人类共同的战争中,没有前线和后方之分,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亲历者,也必将成为事件的还原者和记录者。 《我的战“疫”》(上下册)由新华每日电讯编著,上册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记录抗疫初期患者、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奋战、抗击在一线的感人事迹,社会各行业从停工停产到复工复产的有序恢复历程,以及外籍在华居民的抗疫经历等;下册收录围绕抗疫主题毕淑敏、贾平凹、贾樟柯等文艺名家的深度访谈内容,有深度、有温度、有新意的抗疫报道等。 全书全景式展现抗击疫情的历程与成果,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典型人物在疫情期间的思考感悟和个人体会,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层次有逻辑,还有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解释,适合作为广大读者了解抗疫历程、坚定抗疫信心的参考读物。

我的战“疫” 目录

患者亲述 / 1

在华南海鲜市场守通宵,结果差点丢了命 / 2

推着危重妻子看病,重症丈夫每天奔走上万步 / 5

为患癌妻子解闷演小品,没想到在方舱火了 / 9

解除愈后隔离,我们夫妇**时间去献血 / 12

洗澡时摔一跤,竟成了浙江首个确诊病例 / 16

从武汉回家过年,小县城的地图被我染红了 / 19

我也不知道被谁传染的,总觉得对不起大家 / 24

白衣为甲 / 27

我不是为了当英雄,不来武汉会愧疚不安 / 28

救人不分“公”“私”,民营医院一样拼过命 / 31

方舱“读书哥”领着我的小病人出院了 / 34

把丈夫借给你们,一定要好好地还给我 / 37

28天后,看报纸才发现女儿在前线 / 40

除夕被召回医院,家人把口罩都塞给我了 / 43

隔离区接生历险后,我与产妇更像是战友 / 46

肿瘤科关了病区,劝返复诊患者难张口 / 49

重症患者肠穿孔,4小时手术闯过生死关 / 52

出一趟救护车洗一次澡,身上都皴裂了 / 55

在隔离病区做保洁,房东害怕不让他回去 / 58

“一个也不能少”,780名新冠患儿平安归来 / 62

凡人英雄 / 75

火神山援建归来,住进隔离酒店才后怕 / 76

护目镜除雾难,温州兄弟巧制“雨刷器” / 81

“好口罩留给医护人员”为何还值得商榷 / 85

拎着行李的理发师,还以为要跟着去湖北 / 90

通宵做1800份早餐,就为让医生吃口热饭 / 93

留在武汉送外卖,把我妈和女儿都屏蔽了 / 98

去火神山支援没门路,就做了志愿者司机 / 103

铆足一股劲,为“逆行者”营造一个“家” / 106

跟爸妈去方舱帮忙,不再懊恼在家无能为力 / 113

经手数不清海外物资,却没见过它们长啥样 / 117

“拉面人”捐了一千元,9岁儿子还嫌少 / 121

我在疫区当“骗子”,医护人员还把我当兄弟 / 124

防控一线 / 129

和强制隔离观察者对峙1小时 / 130

医警家庭难处多,单位发了“强制陪伴令” / 133

求您了老爷子,别再串门了 / 137

有人责怪入户咋不穿防护服,我哪有防护服 / 140

小区里面“能人”多,揣着一堆证明忽悠人 / 143

劝居民丧事从简,我们又买纸钱又鞠躬 / 147

受不了闲言碎语,密接者砸了小区喇叭 / 150

大娘说家里好几口人,一瓶消毒液哪够喝 / 153

奔丧者被拦在村口,破例让他远远看一眼 / 156

我想记住你们摘掉口罩后的样子 / 160

我为上海“守大门”,得让大家“有路走” / 163

出狱后发现女友已嫁人,竟要求重回监狱 / 166

父亲终究没等到家里的新房盖起来 / 169

百姓记忆 / 173

我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楼上卖眼镜 / 174

武汉“封城”满月时,上网“抢菜”仍很难 / 178

母亲笑话我,乡下人戴口罩还不笑死人 / 183

口罩见证爱情,很多事情不愿再等了 / 186

知道她在一线,相亲群里男生纷纷加好友 / 191

下次来花市,就不是一只大企鹅了 / 194

带着一袋煎饼,货车司机“逆行”讨生活 / 197

58岁货车女司机“单枪匹马”穿疫线 / 200

离开杭州那天,我想好好和这个城市告别 / 204

从武汉回来,我居然把陌生人都连累了 / 209

爷爷永远地困在了这个冬天 / 212

北京顺义那个夜晚让这个鄂籍“北漂”彻骨寒 / 216

寻找这位以暖心对冲冷漠的靠谱警官 / 221

当时我就在“歌诗达赛琳娜号”上 / 226

康复后健康码两次“翻脸”,我被拦在登机口 / 230

一岁多的儿子差点成了意大利“一号病人” / 234

五天五夜,蜗居在面包车里的“夹心人” / 238

艰难重启 / 245

即便员工都回来,也不是想开工就能开 / 246

疫情都好转了,想回来上班咋还这么难 / 249

“跨省”返工,步行了20多里才搭上车 / 253

人生**次坐飞机,竟是“专机”回厂 / 257

微信朋友圈卖生鸡,卖多点就能赔少点 / 260

西装厂改做口罩,有多难谁都想不到 / 263

只移薪不裁员,我们捱过了*难的日子 / 266

园区闹心事:先怕偷着干,后愁缺人干 / 269

鼓起勇气直播,讲了半天发现没开麦 / 273

乡村教师开网课,一人干活十多人“监工” / 278

老外抗“疫” / 283

回到中国的三尺讲台,给我学生以信心 / 284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想去看心理医生 / 287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首先我是一名医生 / 290

幸亏一个多月前,他帮中国朋友买过口罩 / 292

撤侨时我没有走,留在郑州陪家人 / 295

我拍摄的南京抗“疫”纪录片在日本火了 / 298

对外报道 / 301

Days Inside the Encapsulating Protective Suit / 302

Saving Xiaomi the Stranded Cat / 305

A Single Male Nurse’s “Love Story” / 308

Guarding Township near Infection Hub / 311

Hubei Newlywed’s Special Honeymoon / 313

Forty Days “Trapped” in a Motorhome / 316

Free Masks But Few Take in COVID-19 Epicenter / 319

When Lockdown Finally Ends / 322

目录(下册)

名家谈疫 / 325

毕淑敏:希望《花冠病毒》永远只是预言 / 326

贾平凹:当“小编”为“疫”线战士加油 / 336

韩松:杞人忧天非坏事,别让科幻成真 / 341

叶倾城:记录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人与生命 / 348

贾樟柯:疫情是创作者重新出发的契机 / 357

韩晗:一定要有母语自信 / 365

战“疫”报道 / 373

武汉战“疫”记 / 374

珞珈无所有,“云”赠一枝樱 / 395

戛然而止的归途 / 402

“烟火”户部巷 / 406

追踪猎捕病毒的人 / 418

走近“病毒终结者” / 428

“新冠”时期的爱情 / 434

逆行的“影子梦之队” / 440

我在街头盼日出 / 447

解封日的“首日封” / 454

战“疫”人物 / 463

仝小林:院士就是战士 / 464

张文宏和“华山感染”的硬核感染力 / 472

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疫后要拍张全家福 / 480

武汉市中心医院一位护士长战“疫”亲历 / 486

“国宝”守护人的非常战“疫” / 496

我用镜头记录“不服周”的武汉人 / 504

5000普通人合拍“余生一日” / 511

从汶川玉树到雷神山,千里走单骑 / 517

我在武汉接听心理热线 / 522

抗疫公益曲走红,奏响黎明的编钟 / 528

疫中随笔 / 531

“方舱读书哥”身上,看到社会信任的力量 / 532

“与子同袍”为何总能让人心潮澎湃 / 538

110年前,他扑灭那场瘟疫还推动了分餐制 / 543

格斗数千年,人类才“消灭”一种传染病 / 549

历史上曾经肆虐的病毒,人们是如何应对的 / 559

你了解口罩的历史吗 / 570

宅在家的日子,不妨学学苏东坡 / 574

六部病毒题材影视剧,讲述人性之战 / 579


展开全部

我的战“疫” 节选

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自己 张文宏 过去的十个月,人类社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跨越了动物与人类间的物种屏障,出现了自1918年以来罕见的大流行,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终止的迹象。 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都卷入了这场针对病毒的“世界大战”。中国社会各界都共同面对了这场人类的“大灾难”,我所在的医院派出了273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经过近三个月的殊死奋战,*终我们取得了控制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今年6月份,全世界也曾看到过控制病毒蔓延的曙光,但是随着冬季的到来,似乎全球又重新进入了至暗时刻。 当前在疾病的控制方面,全球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体现在对于社交距离、口罩、封城等非药物干预的执行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有关。东方国家更加尊崇这些规则,西方国家的人民则更加相信高科技将成为人类*后战胜病毒的武器。我们相信世界各国人民*终会通过团结、合作、不断交流各自的战“疫”经验而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在这场针对人类共同敌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经过数月浴血奋战,终于在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只是医务人员创造的,更是来自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牺牲小我,换取整个国家和民族安全的伟大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从医务工作者到社区义工,这是每个人都参与的战役。 由《新华每日电讯》出版的这本《我的战“疫”》,真实反映了我国社会各界认同“生命至上”的伟大理念,弘扬了“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本书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在疫情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缩影,也是每个人在疫情中的缩影,既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身边的每个人,值得大家细细品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战“疫”日记。 2020年10月30日 (张文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我的战“疫” 作者简介

《新华每日电讯》,创刊于1993年,是由新华通讯社出版的日报。该日报选编新华社各线路各报刊各新媒体精品稿件、荟萃全国其他媒体精品稿件,是刊发原创评论和副刊的中央级新锐主流大报,日常内容涵盖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