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内心的重建

作者:程远琪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中 图 价:¥31.4(6.3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内心的重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200088
  • 条形码:9787522200088 ; 978-7-5222-000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内心的重建 本书特色

接纳必要的失去,活出自信丰盈的自己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心理问题,而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改变固有的认知,重建自己的内心,给人生重来一次的机会。 ★真实案例。作者对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整理,精心选取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案例展开分析,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缩影,找到共鸣。 ★作者专业。本书作者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基础扎实,个案咨询经验丰富。 ★可读性强。本书内容均选自真实案例,涵盖各年龄层面的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让读者们感同身受。 ★职场人必读心理书。针对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带来启发。

内心的重建 内容简介

现代人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烦恼,控住不了情绪、压力大、心累疲惫……也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心理健康。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重建自己的内心更加重要。 本书共分童年的重建、成长的重建、心理的重建、情感的重建、人际的重建、个性的重建6个篇章,讲述了55个内心重建的故事。作者针对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我们从这些故事中,看到别人的人生,产生共鸣,也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给我们新的视角,带给我们积极、正向的启发。

内心的重建 目录

**章 童年的重建

当“一”变成“二” / 002

我想让我的妈妈爱我 / 007

让考试什么的都去他的吧 / 010

当我变成我妈 / 014

因为我是姐姐 / 019

为什么别人总是误解我 / 024

依恋等于爱 / 029

性别化与第三性别者 / 032

第二章 成长的重建

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 / 038

“自我同一性”在哪里 / 041

“我究竟是谁呢” / 044

亲密的人、亲密的爱人 / 048

走过危机四伏的中年 / 051

“我讨厌新环境” / 055

“为什么我总是很笨” / 059

人总是盲目乐观 / 063

“我有考试焦虑症” / 067

关键时候我总是掉链子 / 070

努力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 / 073

AQ 是个什么Q / 077

“你恐惧死亡吗” / 079

幸福来源于哪里 / 084

第三章 心理的重建

摆脱孤独 / 091

战胜挫折 / 094

接受被拒绝 / 096

情绪是把双刃剑 / 099

提升情绪控制力 / 102

乐观的生活并不难 / 106

什么是PTSD / 110

上瘾了怎么办 / 113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 / 116

告别拖延症 / 120

第四章 情感的重建

初恋这件小事 / 128

我总感觉他不爱我 / 131

我的女友是“金刚芭比” / 134

和“妈宝男”谈恋爱 / 137

婚姻问题的提前预防 / 140

向家暴说“不” / 144

当婚姻走到了尽头 / 147

第五章 人际的重建

谁偷了我的手机 / 150

学会拒绝,不做讨好者 / 154

遇到争论者怎么办 / 157

我才不要主动道歉和好 / 160

我合理化了被性侵的事实 / 161

我感受到的是性屈辱 / 165

面对社会的不公 / 169

第六章 个性的重建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 174

我这低下的自我效能感啊 / 179

我不做一个懦夫 / 182

怎样才能建立自信 / 186

我是个虚伪的人 / 190

学会顺其自然地生活 / 193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 195

我也想要被人理解 / 199

为什么我总是犹犹豫豫 / 202

后记 / 205


展开全部

内心的重建 节选

**章 童年的重建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罗大佑老师的《童年》,总是会让我们想起充满快乐的童年,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充满笑声的。我听过很多人的故事,我发现的一个共性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会产生一些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从童年延续到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甚至是一生。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些人会表现出各种问题,但究其原因,又各有不同。有一些人发现自己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然后就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父母,认为全都是父母的过错造成了自己的不幸。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管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原生家庭特有的影响,我们都不应该把归因推给父母。因为我们通过自身和外在刺激是可以改变的。 当“一”变成“二”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有两个男孩,一个穿着绿色的上衣,浅蓝色的牛仔裤,脚上穿着一双当时十分流行的棉鞋,但并不是很开心,甚至有些讨厌旁边的男孩。男孩的眼睛向上挑,脸上表现出一种不屑和怨恨的神态,但他的嘴角是上扬的。看得出他是在掩饰自己的不开心。紧握的拳头和上扬的嘴角好不和谐,我还没见过这个年纪的孩子会有这样复杂的神情,他是**个让我觉得怪异的男孩;而另一个男孩身穿一件黑色的棉袄,下面是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穿着和**个男孩一样的鞋子,只是个子稍矮一点。但是这个男孩的笑容给人一种阳光般温暖的感觉,而且笑容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不是那种伪装出来的笑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男孩的注视点在**个男孩身上,他紧紧地抱着**个男孩的胳膊,就像呵护自己喜爱的玩具那样。我相信任谁看了这样一张照片都会更喜欢这个矮一点的男孩,而另一个小男孩则是让人越看越讨厌的。 其实让人讨厌的男孩就是我。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开始知道我有一个这样的弟弟,虽然并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但是我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态度的变化,所以我渐渐地懂了,他就是我的亲弟弟,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有着同样的基因。之后我才得知,由于当时家里比较穷,弟弟又是超生,不符合计划生育的,所以父母才会把弟弟送给别人家抚养。但是可笑的是,那时的我并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度过了我那短暂的童年。我的童年并不快乐,甚至是充满了怨恨和父母的责骂。 在我七八岁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独生子,享受着父母所有的关爱。但是自从所谓的弟弟出现,爸爸妈妈就像变了一个人,我的玩具要和他共享,我的零食要分一半给他,我有滑板,他也一定会有。*重要的是,爸爸妈妈总是偏爱他一点,即使他错了,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我总是在想,他凭什么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凭什么他一来,我就要分我的东西给他,于是我就更加讨厌他。我很烦恼,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变了,他们究竟是怎么了?我很苦恼,也很生气,所以我总是欺负和攻击我那个亲弟弟。 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家庭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即父亲、母亲和孩子。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将其分为了五个阶段,划分阶段的依据是力比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己内心深处的性欲。0~1岁的时候,是口唇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通过吃奶来获得一种快感;2~3岁的时候,属于肛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以排泄来获得快感,也就是当他拉屎的时候,会觉得十分舒服,十分自由,于是这个阶段的某些快感可以通过拉屎得到满足。父母在这个时期会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孩子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排便。 3~6岁的时候,进入前生殖器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们想要满足的不仅是吮吸母乳的快感和排泄时从肛门而来的快感,更是一种类似于生殖器的快感。但是这里所说的孩子的生殖器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将其称为“前生殖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男孩会产生一种“恋母情结”,同时女孩也会产生一种“恋父情结”。 当男孩女孩处于这个阶段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依恋自己的父母,这种爱具体表现为“占有的爱”“自己独享父母的爱”,所以一切会影响自己占有父亲和母亲的人就是他的“情敌”。一旦有另一个人来分享自己的父母,对于这个孩子来讲就是一种威胁,于是他/ 她就会对这个构成威胁的人产生厌恶,同时也会排斥自己的父母。比如有一个孩子,当他处于这个阶段的时候,他会变得十分依恋他的母亲,并且想要“占有”他的母亲。但是,他知道还有一个“情敌”,那就是他的父亲,因为父亲很强大,他知道自己无法战胜父亲,所以渐渐地他就会在心里面树立父亲的形象,努力朝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发展。 6~12岁的时候,我们称为潜伏期,这个时候学生以学业为主,体内的力比多被压抑;12 ~ 18 岁是青春期,这个时候依恋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是指向他人。当然精神分析的理论比较主观,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参考进行分析,但是不要将它教条化了。的确,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长大之后,还是依恋自己的母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妈宝男”。 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 首先,父母应该履行好养育责任。每一个时期都有对应的不同的适应性机制,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确每个时期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比如在口唇期,父母需要及时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营养,及时喂食母乳,并且要适度。如果过度喂养,就可能发展成为施虐型人格,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出喜欢抽烟或者喜欢用语言攻击别人的行为;如果匮乏,则可能形成一种内向型人格,表现为少言寡语。 在肛门期,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学会正确排便,做好排便训练,这也是培养一个孩子的自主控制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允许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小便,这样就会形成肛门排泄型人格。这种类型的人表现为漠视规则,没有组织性、纪律性,不服从管理。另外一种与之对应的就是肛门滞留型人格,由于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排便,导致孩子排便的时候容易紧张。这种类型的人就会表现为过度遵守规则,循规蹈矩,不敢打破常规。 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排便,这对于孩子今后人格的养成会有重要影响。一种常见的情况,母亲带男孩去女厕所。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母亲没有选择,也没有办法,所以她只能这样做。但是,这样的行为可能在某一方面对孩子的性别认知产生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在前生殖器阶段,要让孩子顺利地克服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如果这个阶段父母不能和孩子建立边界感,也就是孩子没有和父母完成必要的分离,这种对父母的依恋会带到孩子的成人生活中。即使孩子成年了,也会大事小事都征求父母的意见,包括孩子的感情生活。其中“妈宝男”的形成就可以从这个方面去解释。因此,把握好每个阶段父母该做的事,并且努力做好,十分重要。 其次,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所以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问题,要做到自我觉察。在心理咨询中,能够自我觉察是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同样,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叫作“模仿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到一种行为模式,并带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再次,父母应该充实自己育儿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多时候父母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才会导致种种错误的产生,所以父母也要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后,相信你的孩子。父母需要学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你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等等。其实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你跟他讲他未必不懂。所以,大人们的刻板印象在某些时候会导致一个家庭内部缺少有效沟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内心的重建 作者简介

程远琪 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心理学毕业,三级心理咨询师,擅长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尤其是成人心理咨询。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多年工作经验,专业基础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善于用简单、诙谐的语言阐述理论知识,在业界受到广泛好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