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2.5(7.0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87718
  • 条形码:9787100187718 ; 978-7-100-18771-8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世界古代史、哲学史、亚述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哲学在古代是希腊人的专属吗?希腊人以前就不存在哲学吗?作为占星术*早发明者的古巴比伦人是否也探寻真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克??范??德??米罗普教授,依照当代理论巨擘福柯、德里达的提示,独具慧眼地从古代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法表——入手。他发现,被视作经验主义者的古巴比伦人并非基于现实创制这三种类型的表,而是利用各种符号的形状探索排列组合的无限可能。头顶的星宿在他们看来也是神书写在天幕的文字。据此,米罗普教授大胆地论证,古巴比伦也有其哲学,只是他们探寻真理的方式建基于书写,他们的逻辑并非线性的或是层级的,而是基于相似性,是关联的、根状茎式的。在今天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中,古巴比伦文明的真理观仍有其余音回响。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间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古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和法律表(法典)。前后两部分为巴比伦认识论的引言与结论。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三种书写进行研究,作者论证了古代巴比伦的认识论是基于“书写”。正因为基于书写而非现实,三种书写中分别出现了不会为人使用的词、不可能的现象和实际不存在的法条。这一现象在西方理性看来是混乱和无理性的,却自有逻辑,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楔形文字书写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列表”这种书写格式。这种逻辑即是古巴比伦的“哲学”。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目录

序 言 / 1

**部分 巴比伦认识论之开篇

第1章 创世之时 / 5

第二部分 物之序(词与物)

第2章 词表简史 / 39

第3章 建构现实 / 65

第三部分 诸神的书写

第4章 巴比伦的预兆表 / 93

第5章 宇宙的知识结构 / 119

第四部分 法律之言

第6章 古代的法典 / 151

第7章 哲人王 / 165

第五部分 巴比伦认识论

第8章 历史上的巴比伦认识论 / 195

第9章 巴比伦认识论的概念自主 / 227

注 释 / 237

参考文献 / 263

索 引 / 305

译后记 / 319


展开全部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节选

批评巴比伦书写为伪科学根植于文化偏见,它将今天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表述系统看作更优越的,即使不是唯一的真理。我引用的这些学者们本质上想要的是分类系统、等级系统、谱系及其他分类方法。这些也许看似理所当然且普遍,但并非如此。20世纪晚期的学术已经开始批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杜奥·德勒兹(duo Deleuze)和瓜塔里(Guattari)所谓的“树状”结构。谱系树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科学表述的*高形态。作为替代,德勒兹和瓜塔里提出了“根状茎”——一种知识表述方法,类似于某种植物的根部,水平生长并且能够无限扩大。它没有核心,没有辩证法,没有等级结构,但是每一点都与其他所有的相联系,并且同等重要。它是一个符号链,凝聚着非常不同的行为。当我们考虑到互联网(我们目前十分依赖的学术资源)是如何结构知识时,对这样一种替代模型本能的抗拒可能马上就会消退。谷歌搜索以及诸如此类的搜索可能是基于算法的,但是它们所生成的列表却没有向我们清楚地显示出分类系统和等级结构。 我们必须记住,在今天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表述的“树状”模式是一种隐喻,是从众多可行方案中选出来的。所有学者都面临着如何交流数据资料的挑战,选择并不总是明显的。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著名的物种进化谱系树,很容易被评价为唯一可理解的,用来体现自然史的复杂性的方法。但是从他的笔记中,我们知道,他也考虑过其他的选择。他仔细考虑过使用珊瑚隐喻来表现其解释模式:不是严格的单线发展与等级结构,而是在每个方向都可以增加与聚合。有一段时间,他试图用珊瑚的结构而不是一课枝繁叶茂的树的结构,来使进化的力量形象化。如果他坚持原始观点的话,19世纪学术界*有影响力的谱系树不可能存在。巴比伦人会立即掌握珊瑚比喻,因为它与用列表表述知识类似,包含所有变化的潜能。可以在任一点增加与消减部分;它们与整个结构的其他所有部分无缝衔接。单个成分之间比在一个分类系统中有更多的连接点,每个部分都有多处相似性。列表的整体结构可能看起来像一个迷宫,但是所有的连接都有适当的理由。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混乱,而在巴比伦人看来可能是秩序。 为了要有说服力,巴比伦的列表像其他任何科学表述的隐喻一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则。在这一点上,它们一以贯之,不仅体现在大规模文本记录上,而且还体现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巴比伦学术的不和谐元素,不是在于其表述,而是在于其表述的内容:不是实物,而是书面词语。书面词语的研究打开了对原本不可想象领域的探索。书写先于现实。列表是通过寻求相似性来研究书面词语的完美环境。被考虑到的相似性涉及其所有方面——意思、语音和外形,这一开始会令人感到困惑。但是一旦我们习惯于这种方法,它的逻辑便十分清晰。正是在那里,我们应该寻求巴比伦人的概念自主以及了解其哲学的钥匙。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作者简介

马克??范??德??米罗普(Marc Van De Mieroop,1958— ),美籍比利时裔著名亚述学家、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近东政治经济史,著作有《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古代近东史》《古埃及史》《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东地中海》《希腊之前的哲学》等。 译者简介: 刘昌玉,德国海德堡大学亚述学博士,国际亚述学协会(IAA)会员。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楔形文字数字图书馆”(CDLI)项目助理。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亚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