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0159493
- 条形码:9787200159493 ; 978-7-200-1594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 本书特色
庄重威严的紫禁城,层层环绕的城墙,神圣凛然的九坛八庙。隐于市井的寺观殿堂,龙蟠虎踞的长城,安谧的陵寝,繁忙的运河。四九城里中轴贯,三山五园西北连。西山一径三百寺,长城拱卫运河忙。古都北京的营建,既继承了“匠人营国”的传统,又有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浪漫创新;让我们从一处处玉砌雕栏、尺椽片瓦中观想古今……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 内容简介
《老北京述闻》立足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定位,传承发展北京“四个文化”中心建设要求而策划的一套丛书,着重从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等方面,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旨在通过讲述北京人文故事,提炼首都文化符号,探讨首都文化的特点与传承。《营国故事》卷按照“宫苑—都城—京畿”的三大板块,对北京城营建成就给予一个相对宏观的解读,写出了一个或从故纸堆里翻检出,或从师友间听闻过,或自己亲身走访过的,“建筑意”里的老北京!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 目录
**章 皇家宫苑
大内、西苑与南苑
三山五园
王府、赐园与护军营
第二章 国之都城
城墙与城门
秩序·中轴线
国之大事·祭祀坛庙
孔庙、国子监
隐隐于世·宗教建筑
第三章 京畿辅弼
西山一径三百寺
巍巍长城
帝陵十三
运河漕兴
参考书目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 节选
“首都”是一个国家中*为重要的城市,因为整个国家治理的权力中枢就设置在这里。赫赫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在1267年下定决心迁都燕京(今北京),并轰轰烈烈地开始兴建新宫殿和都城的时候,一定祈愿过这座“国大都城”能与王朝一起传袭千古。然而天不遂人愿,元朝的君主在100年之后(1368年)就被赶出了大都城,但这座城市保留了下来,并在52年后(1420年)重新改建成了明帝国的国都,从此正式名为“北京”。200多年后(1644年),清朝入关,沿用了明北京的城市与宫殿。 数百年的时光印迹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了城市形态之上。提起北京老城,大家就能想到那极具标志性的“三圈半城墙”相套的凸字形城池——*里面的一圈是宫城,名为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第二圈是皇城,第三圈是都城(内城,基本与地铁2号线重合),半圈是外城(从今二环南部东便门至西便门一段,这是明后期在内城外增加的,只修了南半圈,如果修完整,整个北京城应该是四圈同心方形)。这个“宫城一皇城一内城一外城”环环相套、层层防护的标准平面,构成了一个中国传统营城理念中的“理想城”。 民主革命以前,国家的权力都集中在帝王手上,帝王办公(上朝)和生活(寝居)的皇宫御苑就是都城营建的核心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明清时期的“皇宫”并不只有现在的故宫,而是包含了整个皇城,就是从今天的长安街到平安大街,皇城根遗址公园到西黄城根北街和南街至灵境胡同折向府右街的范围,平面大体近似方形(西南缺了一角),总面积约6.8平方千米,周长约10.57千米(3304丈3尺9寸)。皇城四周修筑着高大的红墙,我们所熟悉的天安门,就是皇城的南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分别为皇城北门、东门和西门。皇城内以紫禁城为中心,周边环绕着西宫、南内、景山三处御苑,光禄寺、内府惜薪司等一系列御用服务机构,分布在紫禁城与各御苑之间,形成护卫着皇宫并为皇家提供各种服务保障的双重宫禁。 明代皇家宫苑有“三内”,大内、西内与南内。大内就是紫禁城;西内又称西苑、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是明清时期*早的园林御苑;南内在紫禁城东南(今天的南河沿、南池子一带),在明晚期已经逐渐荒废湮没于世,所以清代的皇家宫苑里已经没有了南内。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国朝宫史》一书中《宫殿》门共列6卷,包含外朝、内廷、景山、西苑、雍和宫5个子目。其中外朝和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外朝包含皇城和紫禁城的前半部分。景山和西苑是作为皇宫附属的苑囿。位于皇城范围外的雍和宫,是因为其为雍正皇帝潜邸才得以列入,乾隆朝之后这一特殊地位就不复存在了。 清朝入关以来,加强了北京西北郊山水林田地带的皇家园林开发建设,形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实际上,三山五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源自清咸丰十年(1860)清人笔记中的“夷人焚五园三山”一语(大家熟悉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实是同时“火烧三山五园”,同期清宫奏报中写的是“烧毁圆明园、三山等处”)。三山可以确指三山行宫,即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五园”则更像是为了对仗“三山”而起,泛指当时西郊一带的皇家园林集群。 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自清康熙中期至清末长达20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8位皇帝日常都居住在三山五园之中(康熙帝住畅春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帝住圆明园,同治、光绪两帝与慈禧住颐和园)。日常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皇帝们除了元旦、大婚等重大仪典不得不循旧制回宫举行,以及离开北京(避暑、南巡或出征)的日子外都住在西郊。譬如道光皇帝,有一年就在圆明园一共住了355天,只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住在紫禁城(当年有闰月,全年380多天)。嘉庆和咸丰皇帝都出生在圆明园内,雍正和道光都在圆明园内去世。而且皇帝们“园居理政”,与在宫中无异。乾隆皇帝将紫禁城称为“法官”,圆明园称为“苑宫”,正式宣布册立皇十五子颙琰为太子这样的大事,就是在圆明园勤政殿中举行。 清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中十分明确地对郊外各御苑功能的层级和定位进行了描述: 苑囿之设,所以循览郊原,节宣气序。仰惟开国以来,若南苑则自世祖肇加修葺,用备蒐狩。而畅春园创自圣祖,圆明园启自世宗,实为勤政勅几、劭农观稼之所……凡莅官治事,一如内朝……其旁近园居若清漪、静明、静宜诸园,规制朴略,以备岁时观省。恭诵宸章,惟以民依物候,雨阳农谷为务。 也就是说,南苑主要用来狩猎,清漪、静明、静宜三园也只是不时去住一下,与皇帝南巡北狩时沿途居住的行宫类似。畅春园和圆明园则是皇帝长时间居住并且能照常理政的第二居所(因此清代史料中特称为“御园”,外国人则称为夏宫)。换句话说,紫禁城相当于皇帝在城内的普通住宅,御园则为皇家更宽敞更舒适的郊区别墅,行宫则是皇帝出差或者度假时下榻的御用酒店。实际上,康熙时期的畅春园、雍正到咸丰时期的圆明园、光绪时期的颐和园(原清漪园),作为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简称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或北京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组织,是北京市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按照“三亲”即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征集史料,存档出版。 黎晓宏,北京文化专家,已出版《三平斋夜语》《人生大格局——三平斋夜语二集》《人生从容——三平斋夜语三集》《三平斋省思录》等多部清言小品集。其“九思三平斋”微博粉丝已超过20万,单条转发量高达1万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