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中外文化常识一本通:不可不知的1500个文化常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360618
- 条形码:9787511360618 ; 978-7-5113-606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外文化常识一本通:不可不知的1500个文化常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世界文化常识的通俗读物,编者选取了中外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和史料,所选内容涵盖了文学、哲学思想、历史考古、艺术、体育娱乐、语言文字、出版传媒、政治法律、医药、名胜古迹等多个方面,囊括了人们想知道了解的部分问题。
中外文化常识一本通:不可不知的1500个文化常识 目录
中国卷
文学
诗歌
赋
散文
骈文
乐府
律诗
绝句
词牌
散曲
杂剧
八股文
小说
回文诗
打油诗
诗话
谚语
小品
民间文学
格调说
性灵说
神韵说
肌理说
意境
建安文学
南北朝民歌
玄言诗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新乐府运动
江西诗派
台阁体
宋诗派
花间派
婉约派
豪放派
古文运动
公安派
桐城派
章回小说
讲史小说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公案小说
三曹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初唐四杰
高岑
大历十才子
郊寒岛瘦
元白
唐宋八大家
苏门四学士
永嘉四灵
元曲四大家
江左三大家
岭南三家
屈原
贾谊
司马相如
班固
蔡文姬
陶渊明
谢灵运
陈子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李贺
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李煜
柳永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陆游
关汉卿
汤显祖
吴敬梓
曹雪芹
中国*早的民歌
《诗经》
《楚辞》
《古诗十九首》
《玉台新咏》
《搜神记》
《世说新语》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金瓶梅》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窦娥冤》
荆刘拜杀
临川四梦
《西厢记》
《牡丹亭》
《桃花扇》
《长生殿》
《文赋》
《文心雕龙》
《昭明文选》
《诗品》
《容斋随笔》
《太平广记》
《录鬼簿》
《古文观止》
《随园诗话》
《古文辞类纂》
《艺概》
《人间词话》
艺术
书法的起源
书品
文房四宝
毛笔
墨
纸
砚
徽墨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永字八法
魏碑
瘦金体
宋体字
拓片
飞白
钟繇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颠张醉素
米芾
宋四家
赵孟
祝允明
文徵明
王宠
董其昌
傅山
何绍基
赵之谦
中国画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文人画
笔法
墨法
水墨写意
工笔
白描
十八描
用色
构图与透视
题款与印章
虎头三绝顾恺之
展子虔和《游春图》
阎立本兄弟
画圣吴道子
李公麟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马远
唐寅
徐渭
八大山人
石涛
吴昌硕
……
中外文化常识一本通:不可不知的1500个文化常识 节选
《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虽然图书馆此时没明载于典籍,但在周代以前就有了藏书这一举动了。 中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叫“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等。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中国。 中国开始有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中国现在*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书籍 书籍指的是狭义的图书。广义上的图书包括了一切刻有文字或图像的东西,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图书又形成了一种狭义的意义,即书籍。书籍的意义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在动机上,书籍是以传播知识或宣传思想为目的;在外在形式上,书籍则制装成卷册的形式。根据这两条标准,中国*早的书籍应该是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周代的简册。当时的人们将文字写在竹木片上,然后串联成册。另外,大概与简册同时出现的帛书应该也算作书籍。汉代开始出现纸制书籍,但因产量有限,并未大规模应用,直到晋代,纸质书籍才逐渐完全取代了简册。起初,纸质书籍也如同布帛那样只是用卷轴卷起来。唐代时,因卷轴书籍的不便,开始出现册页形式的书籍,之后又陆续出现包背装、线装等形式的书籍。明清之际,线装书逐渐成为一种书籍的普遍形式。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大大加快印刷速度,现代装订形式的书籍出现,实现了大规模流行。 简册书籍 简册书籍是早期的竹木片穿起来形成的图书。简册书籍大约出现于周代,是将竹子劈成一片一片之后连在一起制成的。一根竹片称为“简”,多根“简”用绳子编起来便成“册”。“册”是个象形字,表示竹片穿起来的样子,同时也称为“编”或者“篇”。其中,用丝绳将“简”编起来的叫作丝编,用皮绳编的叫作韦编。编好的图书,再卷起来便成为一卷,文章长了,则可以多分几卷。至今,卷、篇、册这些说法还是形容图书的量词。现在许多与书有关的字都有竹字头,比如书籍的“籍”,户口簿的“簿”等,也是这个原因。当时人们在简册上刻(写)字时是先由上及下,换行则由右及左,后来的纸质书籍同样沿用了该习惯。周、秦、汉三代,简、帛并用,但因帛过于昂贵,简册是主要的书籍形式。东汉中期蔡伦造纸后,纸开始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因早期的纸产量不高,在魏晋时代,虽然私家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纸,官府文书仍多用简册。直到东晋末期,简册逐渐为纸质书籍所取代。 古籍的结构 每册古籍内外各部分,均有固定名称。主要有: 书衣: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书衣有布、纸两种,*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绵绫则多施于古籍善本。明清内府图书常用黄绫做衣,以示尊贵。书衣上一般题有书名,或直接写在封皮上,或贴一纸书签。 书签:用来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书脑:线装书订线的一边。书脊:线装书订线的侧面,相当于现代图书的书背。 书头:古籍的上端,又叫书首。 书根:古籍的下端。往往用作题写书名、卷数,靠近书脊的一端,多用于标注册数,*后一册常用作“止”字的异体字。 扉页:在书页之后、书名页之前的一页白纸。 书名页:即古籍的封面,专用题写书名,一般置于书衣及扉页之后。多以半页(一块书版的半面)刻写书名及作者,也有的以半页题书名,半页题刻版时间、刻版机构或藏版处。 汗青与杀青 汗青本是秦代之前人们制作竹简图书时的一道工序。古人在制作竹简时,首先选择上等的青竹,称其为“青”。在将青竹削成长方形的竹片之后,要用火烘烤这些青竹。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干燥的竹片便于书写,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虫蛀。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会被烤得冒出水珠,看上去就像出汗一样。因此人们称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叫“汗青”。后来,“汗青”这道制造竹简的工序成了竹简的代称,又因为竹简用来作为书册,“汗青”又进一步被用来指代书册、史册,因为平仄、押韵等需要,多见于诗词中。 杀青是秦汉之际出现的制作竹简图书的工序。秦汉时期,由于毛笔的出现,制作竹简图书时不再需要烘烤竹片。人们先将粗稿写在青竹皮上,以易于改抹,等定稿后,则用刀削去青皮,誊写于竹白,称之为“杀青”。后来人们泛称书稿定稿或校刻付印为杀青。现在的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也叫杀青。 卷轴和册页 卷轴是中国唐代之前的书籍装订形式。卷轴,顾名思义,是以某物为轴卷起来之意。早期的不用时便卷起来的简册和帛书均属于卷轴类书籍。西汉时期,纸发明后,出现了纸质书籍。当时的书、画都是模仿帛书的样式把纸粘连成长幅,用木棒、象牙、玉石等做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这种卷轴形式的书籍是唐代之前的纸质书籍的基本形式。 但这种卷轴类的书籍有个明显缺点,便是要看书的中间或末尾时,只能从头打开,费时费力。唐代时,人们发明了册页书籍。册页有两类,一类与折扇的原理相仿,将纸折叠,形成一种便于展开阅读的书籍。其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二、十六、二十四开等,页数再多,则往往分为两册。每本册页加以硬壳板面作为封面和封底,收叠时成一部书状,阅读、携带、保藏都比较方便。另外一种则是活页式册页,一般将单幅作品裱成单页,并以盒装。除书籍外,古代的许多绘画作品也喜欢采用册页形式。明代时,线装本的册页数出现,已经与今天的书籍所差无几了。 ……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中国庭园记
¥14.2¥26 -
闲雅成都
¥16.7¥46 -
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八品)
¥14.5¥39 -
日落香江:香港对日作战纪实
¥16.4¥45 -
南京城市史
¥26¥78 -
消逝的天津风景
¥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