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342517
- 条形码:9787533342517 ; 978-7-5333-425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本书特色
★礼俗问题,是中国的多元文化被统一到了一个整体之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礼仪制度的设置,礼与俗就在很大程度上被紧密地结合起来,越来越密不可分。在这一过程中,礼仪就扮演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贯通性角色,它以“王朝”的名义把各种各样的人群结合在了一起,正是因为礼仪是中国不同人群共享的传统。 ——赵世瑜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中国有知行合一的本土学术传统,为生民立命,以践行为本。当代民俗学术应在田野中立身,贴紧大地做学问,在国情民性中感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中国。结合国家一统进程、地方社会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等维度,关注国家、士人和民众之间的多元主体关系,有助于中华文明全幅话语体系的建构。 ——张士闪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以潍北东永安村为个案,以田野研究为基点,结合久远的区域地理变迁、悠久的国家历史进程与地方社会发展脉络,聚焦乡村民俗仪式研究,并试图在广泛意义上探讨地方民俗传统的发生、传承、知识系统与建构机制。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目录
导论
一、概念界定及相关学术史梳理
二、研究方法说明与主要框架
三、进入八陡庄:田野点的介绍
**章 孝水之源:地理空间、历史沿革与长时段历史记忆
**节 地理环境与空间记忆
第二节 历史变迁与时间记忆
第二章 亦工亦农:工业化进程与个人生活记忆
**节 工业化发展与劳作模式的变化
第二节 工业化环境与生活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 工业化秩序与身份属性的变化
第四节 工业化节奏与文化传统的变化
第五节 工业化与村落主体的变化
第三章 老人群体:地方历史记忆的叙事主体
**节 是工人还是农民?
第二节 老人群体的组织与活动
第三节 青石关村的老人会
第四节 老人历史叙事中的责任意识
第四章 颜神信仰:老人群体与颜文姜传说在当下的演绎
**节 八陡庄的信仰传统
第二节 颜文姜信仰概述
第三节 “接颜奶奶回家歇伏”:记忆之场中的身体实践
第五章 文化资本:个人身份认同与公共文化建构
**节 孝妇颜文姜:身世传说与地方社会
第二节 祀神看庙:信仰实践与个人身份认同
第三节 争神抢庙:历史传说的书写与公共文化建构
第六章 老人群体的历史观与历史记忆
**节 老人群体的历史观
第二节 历史记忆的描述、再造与运用
第三节 历史记忆实践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节选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 明清时期,博山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陶瓷制作与流通的绝对中心。明嘉靖年间,博山的窑业繁盛一时,冯琦《修魏公祠记》云:“颜神之山盘纡而中裂,水出文姜故址者绕其下,厥土坟而埴,宜陶,陶者以千数,青以西,淄莱新益之间,斯一都会也。”①尽管顺治五年(1648)的大水灾让窑场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致使博山的陶瓷业一度非常萧条,但至康熙年间,博山的窑业又得以重新繁荣,窑民们还特别设立了大规模的窑货市场,供周围乡县的人们前来选购。乾隆年间,博山的北岭、八陡、山头、务店、窑广、福山、大街南形成了当时博山的七大窑场。《山东通志》形容博山的陶瓷业为“其利民不下于江右之景德镇矣”。光绪三十年(1904),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沿线窑场开始尝试用铁路运输瓷器,从而扩大了博山陶瓷的销售区域。光绪三十一年(1905),山东官府出资在博山建立博山工艺传习所,其专注于研究制瓷技艺的改良和推广。传习所的陈希龄经过不断尝试,于宣统年间重新做出了宋金时期流行的“茶叶末釉”,并恢复了其制作技艺,在整个中国引起了巨大轰动。民国时期,博山的窑场数量已接近两百个,工作人员达六千多人。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之前,有一大批日本人以各种身份来到博山进行考察,同时筹划与当地人一起合办公司,如日华窑业株式会社等,试图逐渐控制和垄断当地的主要产业。此后由于战乱,博山的窑场又一次全面关停,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恢复起来。 关于八陡地区陶瓷业的发展,*早应该出自博山《薛氏宗谱》的记载:“始祖讳德祥,字云堂,陶于八陡,捐员外郎,故于宋仁宗六年(1028)。”②另外,位于今东顶村内的八陡东庵古窑遗址被认定为北宋年间的窑场,而黑山一带则有着更大规模的宋金古窑。2002年,由于修建八陡镇中心路,考古专家于虎头崖村范阳河南边高地上发现了整体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虎头崖古瓷窑遗址,并出土了一大批古陶瓷文物。这些都足以证明北宋时期八陡窑场的繁盛。宋金年间,从博山大街南窑场往东南方向经山头、窑广至八陡十公里的范围内窑场遍布,其规模之大在北方地区一时无二。 元末明初,连年的战乱致使山东地区的窑业陷入停顿状态,只有为数不多的窑场还在坚持,其中就包括八陡窑场(除此之外还有福山窑场,福山窑场所在地福山镇于1984年并入八陡镇)。八陡窑场在勉强维持的同时,不得不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种类,去除费时费力的艺术性陶瓷制品,仅保留了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日常用品。当时的陶瓷制品大多比较粗糙,产品类型也比较单一,所产的陶瓷制品基本只供当地人使用。后来随着博山琉璃业的发展,大批的琉璃制品开始代替陶瓷制品,在这种情况下,八陡和博山的陶瓷业并没有因战争的休止而恢复到宋金时期的*高水平,反而继续保持了低质走量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因此也导致了“雨点釉”“茶叶末釉”等高端瓷器的制作工艺彻底失传。 博山明清时期的陶瓷制品以碗、盘、缶、罐、瓶为主,用以供应当地农户使用。《颜山杂记》云:“孝乡之瓷,疏土也,其用农氓也,而不为贵也。”①不过在明成化年间,八陡窑场曾盛产一种颇为高档的瓦当——琉璃瓦。琉璃瓦不同于普通陶瓷制品,是用马牙石、干子土等原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烧制而成,呈现出浅紫、绿、黄等不同的色泽,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专供皇室或达官贵人使用。八陡庄一直以来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八陡琉璃瓦曾被衡王亲自选中,用于建造北京和青州的衡王府。2008年,在修八陡镇东顶村的路时,人们挖出了七八处古代的琉璃瓦窑,同时被发掘的还有五爪龙纹琉璃瓦当,这些绝非平民百姓所用之物。 ……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作者简介
张帅,男,山东淄博人,2017年获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方向)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村落民俗学、民间记忆、茶文化等。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民俗艺术研究-老鼠嫁女
¥7.9¥35 -
茶经(黑白版)
¥12.1¥48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印刷
¥19.6¥58 -
学对联
¥8.1¥16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23¥58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