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作者:冯智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4cm 页数: 212页
中 图 价:¥28.4(5.7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版权信息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本书特色

1. 鱼在水中也要憋气?植物也有“语言”?果子狸是SARS的“元凶”吗?植物真能防辐射吗?……你的脑海里是否总有些念念不忘、却又不知道该问谁的古怪问题?本书收集和解答了100 个脑洞大开的生物学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动物到基因,从陆地到海洋,带你走进精彩至极的生物世界。 2. 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新锐科普作家冯智首部作品!再无厘头的生物学问题,都能从专业角度给你靠谱的答案!5分钟get一个知识点,既有让人大呼“What?!”的冷知识,又有前沿的生物学研究新成果。新奇有趣,轻松理解,不怕看不懂,就怕看不够!这是一本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生物学入门书! 3. 你上过这样的生物课吗?一堂课只要5分钟,总共100堂课,没有枯燥乏味的老师念课本,而是只聊八卦——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的八卦!为什么小猫被抓住后颈就变乖了?裸鼹鼠是因为“长得丑”所以“活得久”吗?植物也有“语言”?地球上*像“三体星人”的生物——水熊虫是何方神圣?答案尽在本书——一本一读就停不下来的生物书!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章, 内容包括: 动物: 驰骋海陆空的多彩生命 ; 植物: 广袤大地的守护者 ; 小生物大视野: 奇趣特种兵 ; 微生物: 显微镜下的世界 ; 基因: 神奇的生命密码。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目录

**章 动物:驰骋海陆空的多彩生命 第1课 从吃肉到啃竹子,熊猫的进化之路走反了吗? _ 003 第2课 果子狸是SARS 的“元凶”吗? _ 005 第3课 穿山甲竟然是“森林卫士”? _ 007 第4课 为什么后颈肉是猫的“命门”? _ 009 第5课 裸鼹鼠诠释“长得丑,活得久”? _ 011 第6课 为什么斑马没有被人驯服? _ 013 第7课 象鼻是怎样变长、长、长的? _ 015 第8课 为什么萌萌的树袋熊不怕有毒的桉树叶? _ 017 第9课 猩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吗? _ 019 第10课 为什么睡鼠是“慢生活”的代表? _ 021 第11课 为什么灯塔水母可以“长生不老”? _ 023 第12课 你相信鱼在水中也憋气吗? _ 025 第13课 为什么章鱼如此与众不同? _ 027 第14课 亚洲鲤鱼如何成为美国“噩梦”? _ 029 第15课 鲸的“鼻涕”真的价值连城吗? _ 031 第16课 为什么啄木鸟不得脑震荡? _ 033 第17课 秃鹫食腐为何不得病? _ 035 第18课 为什么鸟类吃东西喜欢“囫囵吞枣”? _ 037 第19课 鸳鸯是爱情忠贞的象征吗? _ 039 第20课 为什么蝙蝠是“潘多拉魔盒”? _ 041 第二章 植物:广袤大地的守护者 第1课 仙人掌居然是入侵植物? _ 045 第2课 植物碰到害虫该怎么“呼救”? _ 047 第3课 植物能像萤火虫一样发光吗? _ 049 第4课 香蕉会有消失的一天吗? _ 051 第5课 为什么千年古树不得癌症? _ 053 第6课 植物如何喝水? _ 055 第7课 太空中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_ 057 第8课 植物用什么“语言”进行交流? _ 059 第9课 植物如何抵抗病菌? _ 061 第10课 没有大脑的植物会不会“生活不易”? _ 063 第11课 植物真能防辐射吗? _ 066 第12课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肉”? _ 068 第13课 植物如何抵抗严寒? _ 070 第14课 不会动的植物有哪些办法保护自己? _ 072 第15课 植物没有耳朵,它们能听懂音乐吗? _ 074 第16课 一株转基因植物是如何诞生的? _ 076 第17课 没有人类,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_ 078 第18课 植物开花到底有什么意义? _ 080 第19课 捕蝇草究竟是如何吃肉的? _ 082 第20课 植物如何分辨“亦敌亦友”的昆虫? _ 084 第三章 小生物大视野:奇趣特种兵 第1课 飞蛾真的是因为趋光所以才扑火? _ 089 第2课 蜜蜂中的蜂王是如何诞生的? _ 091 第3课 蚊子的克星不是杀虫剂,而是同类? _ 093 第4课 为什么苍蝇比较难抓? _ 096 第5课 中毒后,蚂蚁怎样做自己的“医生”? _ 099 第6课 给毛毛虫蒙上眼睛会怎样? _ 101 第7课 屎壳郎推粪球竟然有如此多的妙用? _ 103 第8课 除了吸血,水蛭还能做这件事情? _ 105 第9课 为什么蟑螂是杀不死的“小强”? _ 107 第10课 为什么蜜蜂更爱向右转? _ 109 第11课 螨虫真的是“满”世界都有吗? _ 111 第12课 如何让蚕宝宝不吃桑叶去啃胡萝卜? _ 113 第13课 千杯不醉的梦想让线虫实现了? _ 116 第14课 “不死怪”水熊虫是何方神圣? _ 118 第15课 不起眼的蚯蚓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助推器”? _ 120 第16课 把涡虫切100 刀会怎样? _ 123 第17课 蜘蛛“哺乳”靠不靠谱? _ 125 第18课 如果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 _ 127 第19课 蚊子专叮你是“天赐良缘”? _ 129 第20课 还有比果蝇睡得少的生物吗? _ 131 第四章 微生物: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1课 细菌也能“用爱发电”? _ 135 第2课 人体存在这么多细菌,为什么不易生病? _ 137 第3课 “夫妻相”来源于接吻?肠道菌群笑而不语! _ 139 第4课 细菌居然是环保大使? _ 141 第5课 未来的硬盘可能是细菌做的? _ 143 第6课 细菌是如何“口吐珍珠”的? _ 145 第7课 细菌也会得传染病? _ 147 第8课 为什么细菌会成为“药物工厂”? _ 149 第9课 超级细菌到底有多厉害? _ 151 第10课 地球微生物能否在火星繁衍? _ 153 第11课 病毒和细菌有什么区别? _ 156 第12课 病毒对人类有没有益处? _ 158 第13课 为什么天花曾是人类*恐惧的“花”? _ 160 第14课 病毒也有免疫系统? _ 162 第15课 病毒能致病也能治病? _ 164 第16课 揭开冠状病毒的真面目 _ 166 第17课 人体如何反击病毒? _ 169 第18课 打败细菌的抗生素为啥对病毒不管用? _ 171 第19课 太空里的空间站内有什么微生物? _ 173 第20课 为什么HIV 病毒如此诡异? _ 175 第五章 基因:神奇的生命密码 第1课 凭一根头发可以检测DNA 吗? _ 179 第2课 DNA 到底长什么样?三角形,四边形,还是…… _ 181 第3课 为什么说A、T、C、G 是通向生命的密码? _ 184 第4课 人是被基因控制的吗? _ 186 第5课 一粒豌豆引出的伟大发现 _ 188 第6课 除了DNA 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还可能是它? _ 191 第7课 一只白眼果蝇如何改变遗传学? _ 193 第8课 人类基因组计划如何打开“生命天书”? _ 196 第9课 人类基因组部分DNA 竟然来自病毒? _ 198 第10课 正常人会不会基因突变? _ 200 第11课 人人体内都有癌基因吗? _ 202 第12课 通过SARS 了解其背后的RNA 病毒世界 _ 204 第13课 怎么看待转基因食品? _ 206 第14课 基因能通过进食来转移吗? _ 208 第15课 DNA 出错了怎么办? _ 210 第16课 如果人类基因可以被随意编辑,这个世界会怎样? _ 212 第17课 人类可以合成基因吗? _ 214 第18课 “滴血认亲”真的可以鉴定亲子关系吗? _ 216 第19课 基因检测靠谱吗? _ 218 第20课 Y 染色体会消失吗? _ 220
展开全部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节选

**章 第4课 为什么后颈肉是猫的“命门”? 对于“喵星人”的主人而言,要是自家小猫不听话,确实让人很头疼。有些主人也曾试过很多方法,但似乎都不能让它们安静下来。不过,很多经验丰富的养猫人都知道一个秘密:当你用一个普通夹子夹住猫咪后颈时,猫咪就会拱起背部,尾巴收到两腿中间,像被定住一般不能动了;去掉夹子,猫咪又恢复正常,活蹦乱跳起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点穴神功”? 显然,这是开玩笑的。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认为猫脖子后的肉是“死”的,捏上去不疼;还有人认为掐猫脖子后的肉可以阻断神经通路。不过,这些猜测都没有说明问题。科学家检测了猫咪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现猫咪被夹住后颈时的这种乖顺行为与恐惧或伤痛无关,因为瞳孔没有放大、心跳也没有加速的迹象。事实上,猫咪不但瞳孔没有放大,反而心率和呼吸都会减缓,呈现出一种很舒服的状态。 仔细观察猫妈妈和猫崽崽的互动,你会发现,猫妈妈挪动幼崽使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特别是在野外遇到危险时,猫妈妈会叼着小猫逃走,而猫妈妈叼的位置,正是小猫的后颈。科学家用了一个更为恰当的词来描述这种镇静行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 科学家认为,这种行为与“母猫运送幼猫”有一定关系。在自然界中,幼年动物被妈妈“点穴”叼起的现象在很多动物中都存在,比如小鼠、兔子、狗等。相似的镇静效应不仅在小鼠中存在,也在婴儿中存在。人类抱婴儿的举动跟哺乳动物叼幼崽的行为类似,而且,当母亲抱着哭泣的婴儿来回走动时,婴儿也有三个典型的生理反应——停止哭泣、顺从和心跳减速。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行为背后的机制,科学家用小鼠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局部麻醉和药物阻断的方式,影响小鼠后颈皮肤的感知,结果小鼠再被叼起时,没有表现出充分的行为抑制效果,也就是没有表现顺从的一面,这说明触觉输入在小鼠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学家进一步通过手术移除小鼠的一部分脑区,发现这种现象与小脑皮层有关。换言之,如果没有感觉到后劲被叼住,幼崽就不会安静下来;小脑接收不到信号,幼崽就不会顺从。事实上,这一简单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进化法则。因为幼崽行动力有限,且不听话,存在迷路以及被其他捕食者发现的危险,所以,母亲通过叼住它们的后颈进行转移,这是一种保护机制。因此,小猫要是不听话,主人可以尝试揪住猫颈后方的这块肌肉,给小猫一种“我被妈妈叼起来”的错觉,这样它就会特别乖巧。当然,一旦放开这块肌肉,小猫又会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第5章 第1课 凭一根头发可以检测DNA 吗? 人的头发里藏着很多秘密。人可能会说谎,但头发只会“说实话”。在法医眼中,习惯性吸毒者的毛发会嵌入微量毒品,因此,通过毛发可以鉴定一个人有没有吸毒。考古学家甚至可以通过头发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 在电视剧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节:有人偷偷剪下某人的一根头发,然后拿去验DNA。那么,仅凭借一根剪下的头发,就能实现DNA 检测吗? 事实上,剪下的头发并不能检测DNA。真正能够检测DNA 的,是头发的毛囊。你可以尝试迅速将一根头发连根拔起,然后仔细观察头发的根部,会发现有一些白色的透明物质,这个就是毛囊。只有带毛囊的头发才能够检测DNA。如果是剪下来的头发,DNA 含量很少,因此,用来做亲子鉴定一般是不行的,而且一根头发也做不了,需要3~5 根。 准备头发样品时需要细致些。首先,拔头发时要快、准、狠,*好一起拔下符合数量要求的带毛囊的头发。成功与否就看是否能看到根部有白色物质。其次,头发拔下来后,为保证毛囊不被粘掉,需要在空气中晾一分钟,*后用干净的白纸包好再送检。由于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对全部遗传信息进行检测,在DNA 鉴定中并不是通常采用的手段。常规的操作是,找到人与人之间代表个体差异的遗传信息标志就可以了。现在经常用于实践的标志物是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另外,电视剧中关于亲子鉴定的桥段,偷偷剪下刚出生宝宝的头发去检验,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严谨。只有五岁以上的人的头发才有用,因为刚出生的婴儿头发比较细,拔下来一般没有毛囊,提取不到DNA。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现有的样本做不了DNA 检测该怎么办?对法医来说,并不是每一个现场都能够提取到DNA 物质,在很多情况下,DNA 的完整性是缺失的。在这种情况下,头发就成为一个更好的生物样本。不过,对于头发的利用,要分情况看待。比如在分析蛋白质方面,头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相比脆弱的DNA 随着时间和在环境中暴露容易被毁坏,组成头发骨架的角蛋白及相关蛋白性质就非常稳定,可以留存很长时间,研究人员从而可以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进行检测。目前,研究者正在寻找能代替DNA 鉴定的另一种可靠选择,这一选择也有机会成为身份鉴定的辅助手段,类似于SNP。如果研究者能够在DNA 中发现特点,那么也很有可能在蛋白质中找到相似的特点,毕竟DNA 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线索。在蛋白质中找到可以辨识的标志,也就会形成单氨基酸多态性。这些单氨基酸多态性,在不能获取DNA 的时候,会成为重要的鉴别个人身份的蛋白质标记。相关科学家指出,高达1000 种蛋白质标记可用来鉴别个体身份,未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全球人口中挑出具体的某个人来。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冯智 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新锐人气科普作家。联手百度知道打造科普直播专栏,与喜马拉雅合作录制《神奇动物乐园》音频专辑,受众超百万。曾接受《中华之声》栏目组直播专访,在知乎、抖音、哔哩哔哩、简书等平台拥有众多粉丝。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