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作者:罗家祥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5.8(3.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37860
  • 条形码:9787568037860 ; 978-7-5680-3786-0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展现了海内外国学研究的部分新学术成果。所选文章多立足学术前沿,注重新材料的发掘和新方法的运用,展现新视角、发明新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反映华中科技大学国学学科乃至当前国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国学学科的学术水平、学术优长和学科特色。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是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献学和中国语言学等领域的重要的参考书。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学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的大型学术集刊。本书除了收录华中科技大学国学院同仁自己的代表作,还兼收海内外学术名家的佳稿,年代跨度上起秦汉,下迄近代,内容涉及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语言学和语言史等。国学研究丛书从前三年每年出一种到目前每年出版2种,已经累计出版9卷,初步形成了华中国学的品牌和优势,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地区初步形成了一定影响力。本书的出版,是国学研究院近期学术成果的总结,反映华中科技大学国学学科的发展和成就,充分体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目录

目录
特稿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葛剑雄(1)
历史地理学与地方研究 唐晓峰(14)

中国史研究
项羽和楚怀王的几个问题 晋 文 刘 鹏(23)
礼制的困境:汉昌邑王废立事件新论 李志刚 韩 伟(32)
曹魏顾命研究 张 锐 张金龙(49)
魏晋风疾与选官制度及社会风尚 白 杨(60)
晚清民国上海姚文楠家族与嘉兴姚文楠家族考辨 梁志平(71)

古代文学研究
唐人小说观念四论 李军均(78)
论唐宋笔记小说的分类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周瑾锋(88)

古典文献研究
《大唐西域记》之慧琳“音义”校勘举例 聂宛忻 黄仁瑄(99)
明代陈献章别集版本叙录 汤志波(107)
《经义考》卷六二著录易类典籍辨证 陈开林(121)

历史地理研究
从枣阳郭家庙墓地的发掘看楚王熊章钟镈的“西阳” 黄锦前(138)
《水经注校证》校疑四则 代鹏芳 郑 威(142)
道光“河患”与定额河工银制度失效 潘 威 周 明(147)

出土文献研究
出土文献所见秦禁酒律令小考 张朝阳(165)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所见“以城邑反” 相关问题研究
刘 聪 毋有江(168)

史学随笔
美中学术交流:过去、现状和未来 [美]田 浩(176)
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国中国学家——田浩教授荣休感言 罗家祥(182)
爱国正气 震古烁今——纪念岳飞诞辰915周年 史泠歌(187)

史家传略
陈寅恪:万卷惟凭胸了了 雷家宏(196)

书评与研究综述
武汉高校读简会《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研习报告纪要
武汉高校读简会(200)
文学地理的正本与开新——《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读后 王 星(208)
展开全部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节选

精彩文摘1: 总而言之,3000多年前甚至五六千年前,已经存在由中亚、西亚向中原迁移的这样一条道路,而且方向都是由西向东。由东向西的道路有没有找到呢?到目前为止,我们找到的早的确切证据就是张骞出使西域,那已经到了公元前2世纪,比由西往东路线出现的时间已经晚得多。不仅这样,在中原人眼里,始终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看成另一个世界。比如到了唐朝,我们知道唐朝控制的地方远到了咸海之滨——当然时间比较短,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应该就是唐朝的领土。但是在唐朝人眼中,那里始终是个遥远的异域。比如说我们熟悉的一句诗“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是说在今天的敦煌以西,连春风都是吹不到的。没有春天这个地方怎么住人呢?在人文方面,王维的诗“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出了阳关连老朋友都找不到了。因为唐朝的人一般不愿意到西面去,不得已去做官或者当兵的,一有机会就马上回来,在那里定居的都是不得已的。我们去过乌兹别克斯坦博物馆,里面有没有什么中国古代的文物呢?还有唐朝墓葬里的几幅壁画,以后的几乎就没有了,那时候的人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在新疆找到一幅写有汉字的丝织品,但这个时间就已经很晚了,都已经到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在这以前,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找到什么证据。 精彩文摘2: 古代中国是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海洋观念的。以前有个成语叫“山陬海澨”,就是说天下穷困的地方一个是“山陬”,深山里面;另一个是“海澨”,海滨。古人认为到了海边就穷途末路了,所以有了“天涯海角”这个词语。天涯海角不是形容浪漫,而是指穷途末路。宋朝的时候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规定不能杀大臣,大臣犯了罪所受严重的处罚就是被派到海南岛,因为当时人们认为到了海边就完了。另一方面是在农业社会中,当时人们认为海洋对人类来说也只有鱼盐之利——晒盐、打鱼,怎么会知道海底有可燃冰、贵金属、石油、天然气之类的呢。鱼和盐虽然很重要,但是需要是有限的,那个时候没有工业用盐,只有非常有限的生活所需。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让我们的古人重视海洋,有海洋观念呢? 那为什么西方人重视海洋呢?西方文化的早期,他们依靠的海是地中海。简单讲,地中海有三个特点。地中海是基本封闭的内海,周围都是陆地,而且周围有大量的半岛和岛屿,古代的船是依靠风、洋流,而且没有导航,所以古代在地中海航行是十分安全的,而且实际上距离都不远,这里是古代航海发达的地方。中国有这个条件吗?当年唐朝鉴真和尚受邀到日本去,东渡六次才成功。有一次他出了长江口,碰到风浪,他在那里念经也不管用,在海上漂了几天,等风平浪静,一看吹到了海南岛。一直到明清时期,要到日本、琉球去,都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走的,一定要等到秋冬之际顺风的时候才能去,到了以后不能马上回来,要等到次年风向转了才能回来。如果风向不巧,一下子就被吹得不知所终。如果是在地中海,风一吹就吹到了对面的岛上或陆上,所以这个地方很安全。

国学研究丛书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 作者简介

1957 年生,湖北天门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两宋政治史、两宋学术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 分别于1982、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教授。1993 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3 年 9 月- 1995 年 9 月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96 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2001 年 3 月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组建历史学科。入选2005-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邀请赴该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活动,其间应邀赴得克萨斯大学历史系(El Paso)进行学术讲座。获选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我最喜爱的导师”,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十佳“师德先进个人”。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办下达的科研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教育部下达的科研项目《王氏新学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从新学到理学 ――11 世纪后半至 13 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等课题。目前承担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类项目《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独著、合著学术著作 5 部,合译学术著作 1 部,在《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 50 余篇。代表作有《北宋党争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