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好好说再见:生命尽头深度关怀笔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361994
- 条形码:9787515361994 ; 978-7-5153-619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好好说再见:生命尽头深度关怀笔记 本书特色
你也许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审视过人生,当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会怎样看待自己的一生? 作者作为临终关怀志愿者,陪伴了几百位重症临终病人,*终发现,一个人一生所经历的美好,是对他自己*好的临终关怀。 以终为始, 在人生终点,和生命好好说再见。 在人生中点,和现在的烦恼好好说再见。
好好说再见:生命尽头深度关怀笔记 内容简介
《好好说再见》本书历经十年写成,作者张大诺做了十年临终关怀志愿者,关怀了数百位重症临终病人,陪伴数百人走到生命尽头,这本书就是他这十年志愿者经历的回顾和体悟,记录了普通人走到生命尽头时迸发的种种情感和生命韧性。《好好说再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从志愿者陪伴临终者的视角,重新审视生命、审视人生,获得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启迪。比如: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才会在生命临近终点时没有太多遗憾。本书对每一个处在“生命进行时”的普通读者带来启迪,有助于缓解焦虑、浮躁的情绪。
好好说再见:生命尽头深度关怀笔记 目录
张大诺,曾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编辑、记者,现为至美公益基金会理事、公益导师、北京西城区志愿服务培训导师。曾获“北京十大志愿者”、北京“*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人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十佳生命关怀志愿者”等公益荣誉称号。著有《她们知道我来过》,获评2014年中国好书。
好好说再见:生命尽头深度关怀笔记 节选
一个人,是可以对自己进行临终关怀的 初见骨癌大姐 她,四十多岁,骨癌。 她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每天中午,她的护工会叫上另一个病房的护工,把她抬起来,从床的中间挪到床的边上;黄昏的时候,再把她挪回床的中间,这么做,是怕她一个姿势躺着,得上褥疮。 **次见她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她的胳膊鼓起一个大包,一个胳膊有别人两个胳膊那么粗,人也是面容憔悴。 好在她很热情,听医生说我是志愿者,她笑着说:“那就别站着了,快坐下吧。” 那时我已经有了经验,知道对癌症病人来说,如果她表现出一定的热情,那就意味着她原有的性格应该是“非常”热情,毕竟,在这种病情之下,还能热情的人太少了。 所以,我和她交谈时也比较放松。 不过,我也知道,**次见面不宜呆太久,一来大家不太熟,话题不多,而让一个病人找话题和你聊,她会觉得累;二来刚刚认识,对对方不太了解,弄不好有些话会犯了忌讳。因此,待了不到十分钟,知道她是个会计,家里有一个儿子,以及其他一些基本信息,我就准备告辞了。 与**次见面的癌症病人告辞,是有一定技巧的,告辞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再来,因此,*好感觉到她欢迎你再来时,再行告辞。而要达到这个愿望,*好能为她做点什么。如此“刻意”,并不是有所图,实在是因为——无法预测临终病人何时会离去。 她躺着不能动,显然是比较无聊的,我就问她:“天天这么躺着,怎么不听听广播节目?” “唉,也没有什么心情。” “那咱也不能干呆着啊!外面的事情什么也不知道。” “这倒是,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那我以后再来,就给你读读报纸,或者给你说点国家大事吧。” “那当然好了,就是太麻烦你了。” “没事,今天咱们就算认识了,不客气。” 这时候,我可以放心走了,我知道,以后,会有“以后”了。 是的,确实有“以后”了,在以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见证了她生命的*后时光,也知道了,一个正直善良并且热情的人,在生命的临终阶段,能从自己的生命中得到什么。 那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惊叹,让我感动。 提示:*好感觉到她欢迎你再来时,再行告辞,而要达到这个愿望,*好能为她做点什么。处于临终状态的人,对你有抵触是正常的,就像你感冒了,你也不愿意和人交流。所以,在一开始,不要介意对方的冷淡。 死结 我和她慢慢熟了起来。 每次去医院的时候,我都会在她的病房里坐上一会儿,并且,往往这样切入话题: “今天可出了个大事。” “是吗?什么事?”她问。 然后我就说起报纸上的事情,讲的时候会注意她的表情,如果她的兴趣不大了,就引入另一个事情,或者,直接把我认为她感兴趣的报纸版面给她看,她自己说起什么了,就具体讲这个新闻。 这样的方式进行了四五次,我们就“无话不谈”了。 一般情况下,对于我说的新闻,她都会评论一两句,但有一次,她说了快十分钟,而且,有点激动。 那则新闻的内容是:一个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后被判了刑。她听了之后先是感叹,然后就说到了她自己。 “我这辈子,在账务上可以说是清清白白,一分钱也没动过,这点,我一直都很骄傲。但现在,有点可怜自己了。” “怎么了?” “一生清清白白做人,又有什么好报呢?现在还不是得了癌。” 这话来得很突然,让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而她似乎来了兴致,平时她都是看着天花板和我说,现在则把脸转了一下,对着我继续说: “你都不知道,在得病前的几年里,我在几家公司做过会计,有几家老板非常明确地让我做假账,并且说给我额外的钱,我就不干。就这样,他们把我辞退了。许多人说我傻,但我不想做假账,一辈子的好名声就为了那些钱给毁掉了,不值。后来到了*后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佩服我,说我耿直,后来还送给我一部手机。” 我转头去看她的手机,很普通的一种,价格估计在千元左右,然后,我听到她下面的这些话: “这辈子,我就得了这么一个手机,而一辈子好名声换来的却是癌症。现在,我经常想,我这一生,什么也没得着,就得了一部手机。” 她停顿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多可笑。” 说完这话,她不吱声了,头转过去,看着天花板。 她的表情……那是什么表情呢?不仅是无奈和委屈,几乎有一点悲愤的意味,脸上的神经紧绷着。 我知道,今天的谈话对她非常重要,她把心中的“死结”告诉我了: 一生以清白作为人生准则,也这么走过来了,为什么还要遭此厄运? 那么,这一生是不是就失去了价值? 过去的一生,被怀疑、被否定。 这个死结,比癌症更可怕。 对于这个死结,我一时无法解开,好在我知道,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不要当时试着解决,因为对方说出来,就等着你解决,但她一旦发现你的劝解苍白无力,或者平平常常,她会对你有整体的失望,以后,甚至不再与你沟通。 我随便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辞了,她笑了一下,说:“再见。” 那个笑容,是苦笑。 提示: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不要立刻当面强行解决。否则,对方会觉得,和你的交流是在浪费时间,反正,你说的和别人说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心灵问题,就都有解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想她的问题,我始终相信,只要是心灵产生的问题,就一定可以用心灵来解决。 当然,“解决”的过程也需要灵感。 一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作《焦裕禄》。我只看了半小时,突然想到了什么,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好像解决了她的“死结”。 我再次去找她,她还是那么躺着,表情有些“紧”,看见我也只是笑一笑。我们先随便聊着,之后,我把话头向那天的话题引了一下,她就又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我也就说开了:“你肯定知道一个人。” “谁?” “焦裕禄。” “知道。” “他是得肝癌去世的,对吧?” “对。” “这就是了。焦裕禄,那是多好的一个官啊,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是多么好的人啊,但他得了肝癌,那你能说他这一生没有意义吗?你能说就因为这个病,他的一生就没有价值吗?不能吧……其实,说到底,癌症与一个人的品行以及过去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再看另外一个人,周总理,多么伟大的人啊,多么好的总理啊!*后也得了癌症,你能说因为他得了癌症,所以他也得怀疑自己这一生的价值吗?他肯定不怀疑!他觉得这一生过得很值,无论晚年经历了什么,无论得了什么病,他都不会用它来否定自己的一生,对吧……大姐,其实你也一样,得病,只与身体有关,与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关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否定一个人的一生,更何况是一个疾病呢,你说呢?” 听我说的时候,她先是看着天花板,后来脸一点点转过来,*后,她直视着我说:“你说的有一些道理,是啊,那么伟大的人、那么好的人都得癌症了。” 接下来,我们就这个话题又说了一会儿,但基本都是重复了,我重复我的意思,她则重复她的话:“是啊,那么伟大的人,是啊,癌症与一个人的人生没有关系。” 这句话她说了三四遍。 我也把这句话重复了好几遍。 这种重复是必须的!这种重复,与其说在强化她的“认识”,不如说在强化她心中某种阳光的东西——她在这个问题上,**次感觉有“光”照进来了。 她的重复,是对那束光的“依赖”。 以及,在那束光之下的自我拯救。 以后的日子,她再也没有提过那个问题。 这说明,那已经不是问题了。 几天以后,回想这番对话,我突然有点“紧张”,我意识到,那天,我们其实在进行一场战斗。我们虽然在平常的气氛中交谈,但谈的内容却直抵她生命的核心,那几乎是关于她一生价值存在与毁灭的决战。如果我们失败了,她将带着这种痛苦——既不愿回忆过去、也不愿接受现在、更会恐惧未来的死亡离去,而如此离去,是世间*残酷的离去。 好在,这场战斗我们胜利了。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而接下来,她将以非常从容的心情,迎接她这一生*重要的生命礼物,“自我馈赠”的生命礼物。 提示:对方不再总提一种痛苦,基本就是释然了。这个时候,应该有一种对自己的“奖励”,即:我真的很棒。因为,我们需要在临终关怀这种压抑情况下的“光亮和自信”。 ?? 快乐终至 虽然她不再为心中的死结而痛苦,但她身体上的痛苦是巨大的,而我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就是尽量强化她心中“快乐”的东西,用一些方法将她的快乐放大,将快乐的情景尽量复原,让她的内心更长时间地与快乐同在。 当然,强化的前提是:发现它们。 她很愿意和我说她年轻时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她特别提到,在工厂时,她的交际舞跳得非常好,有一次工厂舞厅举办舞会,她和一个小伙子跳得感觉非常好。 话说了几句,就结束了,她并没有继续说,这时候,就需要我来主动跟进强化了。 我问她,那个男孩长什么样子。她想了一两分钟,说了三四分钟,整个过程都是若有所思的,好像真的进入那个氛围了,真的面对那个男孩了。我问她,和男孩跳舞时都说了什么;问她,与对方跳了几个曲子;问她,在跳后是否和对方聊天了。在我的一个个问题之下,那一晚上的情景越发丰富地呈现,而我们,好像在一起复原一个非常动人的电影……她的脸色也越来越好,某一刻,甚至有点羞涩,而她也终于承认,那时对那个男孩有些动心。噢,我居然问出了一个爱情故事!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聊了足足有半小时,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一般聊到二十分钟时,她就有点累了,我就走了,但今天,她的兴致如此之高,以致于当我没有问题时,她还在重复说着说过的内容,记忆中的情景以及相关的美好感觉,已经把她完全笼罩了。 对我来讲,我很少见到一个癌症病人如此快乐,而她如果快乐一分,我就会快乐两分!包括当我走的时候,我看到她近于欢快的告别,那一刻,我被深深感染了,因为,我看到了她那久违的、真正的快乐。 一个临终者真真正正的快乐,那种快乐,非常动人,非常有感染力。 仿佛碾压无数痛苦、匆匆而来、终于到来的快乐,自然非常动人,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在生命尽头出现的任何欢乐,都是极至欢乐。 提示:消除痛苦的方法之一,是强化快乐。一个人可以重新回到快乐中,其实,是重新回到“人”的本质状态,那里,会有力量产生。 走廊里,让我惊讶的情景 她病危了。 病危之前是有预兆的。有一次,她早晨醒来,突然大声喊起来。护工问她怎么了。她说为什么把她搬到另一个房间。护工说没有搬啊。她不信,说肯定是搬了!因为屋里的摆设虽然一样,但整个房间比原来小了三分之一。 她执意要搬回原来的屋子。 正好那天我去了,护工就请我去和她解释,但我也劝不动她。她根本不听我的劝说,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嘴里嘟囔着:“是搬了,是搬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我无法解释为什么她有这样的表现。之后不久,她的病情恶化,神志也不清楚了,大夫下了病危通知书。 两天后,我去医院看她。刚走到她所在病房的走廊,我愣住了。她的病房外面站了五六个人,都是男的,这些人大都低着头,表情严肃。我觉得不妙,快走了两步,从病房门上的玻璃往里面看,发现里面也有六七个人,都是女的,围着她的病床。 我问走廊的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告诉我,他们和病房里的人都是她的同学和朋友,这一两个月来,大家一直和她短信联系,后来没有消息了,从她的孩子那里知道她病情危险了,就都赶过来了。 “你们从哪里赶过来的?” “都不一样,她的朋友多,有从天津赶来的,有从河北赶来的,还有从宁夏过来的。” “从宁夏?那么远?” “她对朋友特别好,平时我们住得远,很难过来,现在一定得送送她。” “那……如果要拖上几天呢?” “那就等等她吧。” 在走廊里,我和她的一个朋友聊起来,知道了她更多的事情。比如,她在工作中非常认真,有一次在算账时为了一块钱就复查了一天多;还有一次,一个员工丢了公款,又说不明白怎么丢的,是她对领导力保这个员工的人品,后来终于找到了钱;在她结婚几年后,一个宁夏的朋友到北京找她,说家里出了点事情,想向她借点钱,这个朋友借了几个地方都没有成功,她听说后,把家里大半积蓄借给了对方。 这些事情听起来都不是特别大的事,但是,就是这些事情,让她在病危的时候——等来了十几位全国各地的朋友。这些人听说了她的病情,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火速订票向这里赶来。他们知道也许她不太清醒了,认不出自己了,但是他们能够站在她的身边,就足够了,就觉得内心安稳了,就觉得对得起这么好的朋友了。 或者说,对得起这么好的一个人了。 也就在这一天,我过去的一个疑惑解开了。我一直有点奇怪的是,她的床很高,确切地说,她身下垫的东西非常厚,我和她说话时眼睛看过去,要比看其她病人视线都高。现在我才知道,她的身体下面垫了一个特别厚的垫子,这个垫子是特制的,商场里根本买不到,是她宁夏的朋友知道她的病情后特意找人做的,在来看她时,坐火车一同托运过来的,就是为了她躺着能够舒服些。 这一次,我没有进入病房,但是我非常感慨:一个人,究竟做了什么才能获得临终前这样的场景?而究竟做了什么,就又必然能获得这样的场景? 另外,已经病危的她,这一次真的就挺不过去了吗? 提示:生命中每一次付出,在生命尽头都有回报。毕竟,生命尽头的每一天、每一秒,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每一秒的温暖,都是生命的钻石。 祥和 这一次,她挺了过来。 她对我说,她昏迷的时候,好像知道有人来看她,在喊她的名字。我把那天的场景详细地告诉她,并说真的为她高兴,她笑了。 她只是笑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那个笑容,意味深长。 说它意味深长,是因为那天之后的日子里,她表现得非常平静。这种平静不是一种无奈以及绝望,而是……怎么说呢?有点像……在她身上,从来就没发生什么事情,没有癌症,没有痛苦,只有平静和安详。 后来我才知道,从那时开始,她就在准备自己的后事了,而在所有准备工作中,有一项内容比较特别。 几天后,我去看她,聊了几分钟,她就让我去叫护工。 护工来了之后,她对护工说:“请你站在我的边上。” 这句话有点奇怪,不是因为内容,是因为说话的语气,这语气有些……严肃。 护工站在旁边,她的第二句话是:“抽屉里有一个信封,是给小张的,请你帮我拿出来,谢谢。” 我一愣:给我的东西?信封?里面是什么呢? 我接过信封,打开,手探进去,摸出一张……照片。 是她的照片,一看就是她没有得病时的照片,面色红润,还挺胖的。 她笑着对我说了下面的话: “我要走了,觉得这张照片挺好的,洗了十几张,给朋友留个纪念。这张,是特意留给你的。” 我一愣,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她又补充了一句:“你,不忌讳吧?” “当然不!而且我挺喜欢这张的,很精神。” “那就好,这就是我平常的样子,得病后就差得多了。” 我们又说了几句话,我就告辞了。不知为什么,这次走的时候,我特意盯视了她一眼,我觉得,也许有什么就要发生了。 之后几天,我并没有去看她,我觉得她已经不需要特别的关怀了,她的内心已经近于祥和,她在静静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等我再去医院时,路过她的房间,果然,她的病床空了。 她走了。 她,真的走了。 她走了,带着她的一生,带着她一生所有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她生命*后时刻拥抱了她,给她巨大的温暖…… 看着那张空床,我突然想:其实,一个人,是可以对自己进行临终关怀的,就像她。她在一生中做的一切有价值的努力,以及获得的一切温暖的东西,是对自己预支的临终关怀。 我不为她难过,我觉得她是幸福的。尤其是,她在*后的日子里那么平静、那么安详。 能够在生命*后阶段体会“安详”,那一定是比生命的欢乐幸福更美好的感受。 说实话,在我记录她的故事时,我的心情一直是平静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更没有悲惨的结局,它是生命的、阳光自然地结束。 只是,当我写到下面这句话时,我的鼻子还是发酸了: “我要走了,觉得这张照片挺好的,洗了十几张,给朋友留个纪念。这张,是特意留给你的。” “这张,是特意留给你的。” 提示:让临终者在“安详”中离世,是临终关怀的*高目标。 当然,更要提醒自己,这一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也不是能在对每个人的关怀中实现的,所以对此的态度应是——努力及随缘。 我的特别感受: 关怀癌症病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人自己的人生,是对他自己*好的关怀。 如果你能在他的人生中找到过去快乐幸福的时光,那你就能把他从现在的心灵绝境带进他的人生回忆。这样,他对现在境况的定义,就不是“生命的尽头”。而是: 在生命的特殊阶段,把人生回忆重新“拥抱”一次。 如此,临终阶段,才有安详。 做到这些,有一个前提:你的人生中确实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值得骄傲的东西、值得心满意足的东西。 对我来说,每次离开医院的时候,我总会想:我这辈子,是否为将来的离世积攒了许多这样的东西? 既然未来必然有泥泞,必然“深陷其中”,那么,自己到底准备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像生命中的鲜花。如此,自己可以在深陷下沉的时候,目光仍然向上,继续“贪婪”地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 这些鲜花,这些美好的回忆,我会尽力—— 一方面让它发生 一方面让它留存,随时可以提取。
好好说再见:生命尽头深度关怀笔记 作者简介
张大诺,曾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编辑、记者,现为至美公益基金会理事、公益导师、北京西城区志愿服务培训导师。曾获“北京十大志愿者”、北京“最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人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十佳生命关怀志愿者”等公益荣誉称号。著有《她们知道我来过》,获评2014年中国好书。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5¥24.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5.1¥39.8 -
张医生与王医生(八品)
¥22.4¥68 -
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31¥46 -
蚂蚁社会
¥29.6¥78 -
美国监狱:美国资本和权力的游戏
¥23¥58 -
奇石 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3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