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笔法记: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笔法记: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作者:毕建勋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7.0(6.6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笔法记: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594582
  • 条形码:9787530594582 ; 978-7-5305-945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笔法记: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内容简介

  这部关于《笔法记》的理论分析著作,校订精准,论述深入,逻辑分析严密,概念辨析清晰,在近年传统画论的研究写作中,致力于研究传统话语,建构现代画学理论,恣肆宏富,不同寻常。对于荆浩《笔法记》的理论成就与本书意义,作者在结论和后记中已有提纲挈领的论说。我只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本书特色的认识。

笔法记: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目录

**章 《笔法记》的基础问题研究
一、关于《笔法记》的真伪
二、关于《笔法记》的作者
三、关于《笔法记》的著录、引用与版本
四、《笔法记》文本的再校订
五、《笔法记》的校订文与理论模型
六、《笔法记》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 两种“画”与两种“真”
一、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
二、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第三章 探寻“真”之真义的路径
一、形与神
二、神的范畴在山水、花鸟画中的泛化
三、形似与气韵、骨法
四、形似与骨气
五、《笔法记》与《老子》思想的关系
六、《笔法记》与道教司马承祯的关系
七、《笔法记》之“真”与《老子》、道教之“真”

第四章 探寻“真”之真义的方法
一、三合结构与二一之法
二、二一关系
三、抱一治二

第五章 《笔法记》的“真”之真义
一、气质俱盛:气
二、气质俱盛:质
三、真画一划

第六章 《笔法记》的华实、似真辨
一、《笔法记》的华实关系
二、《笔法记》的似真关系

第七章 《笔法记》的图真之术
一、取真之术
二、运笔之术
三、书道秘奥与笔法六要

第八章 《笔法记》六要及相关问题研究
一、《笔法记》六要试论
二、《笔法记》的六要备赅原则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笔法记: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节选

  《试论:以荆浩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破墨”概念,在唐代前后,“骨法用笔”是纯粹的笔,“水晕墨章”是纯粹的墨,而破墨画法与勾线染色画法及泼墨画法不同,是笔墨兼用。墨中有笔,笔中有墨。笔墨兼施,不分先后,不分轮廓骨法与皴法纹理,笔墨趁湿自然渗化,在荆浩的观念中,这是水墨画的代表性画法。比如王维即破墨:“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年十九进士擢第,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官至尚书右丞,有高致,信佛理。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自娱。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常自制诗曰:‘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诚哉是言也。余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张璪也是破墨:“张璨,字文通,吴郡人。初,相国刘晏知之,相国王缙奏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坐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司马。尤工树石山水,自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词多不载。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彦远每聆长者说,璪以宗党,常在予家,故予家多躁画。曾令画八幅山水障,在长安平原里,破墨未了,值朱泚乱,京城骚扰,璪亦登时逃去。家人见画在帧,苍忙掣落,此鄣*见张用思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王维与张璨俱是荆浩所推崇之画家,所以说破墨画法就是水墨的典型画风。宋韩拙也推崇破墨之功:“夫画石者,贵要磊落雄壮,苍硬顽涩,矾头菱面,层叠厚薄,覆压重深。落笔坚实,凹深凸浅,皴拂阴阳,点均高下,乃为破墨之功也。”(韩拙《山水纯全集》论石)《笔法记》中墨作为六要之一要,一方面强调墨中见笔,同时也主张与气、画、笔、形合一,*后还要隐迹立形,因为*重要的是太虚之真体,而墨就是隐迹立形的具体方法。  张彦远对谢赫六法的“试论”,剔除了六法中的“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与“传移模写”,增加了“立意”,并以“形似”“气韵”“立意”“用笔”四种范畴替代六法范畴,结构而成为一种新的“菱形”理论,这或是因为谢赫所传之六法没有进一步的诠释,抑或是因为六法尚缺乏内在结构的关系。由上述可以见出,荆浩的六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与结构性,只是表述不足而已,因此不需要像张彦远那样对于六要进行颠覆性的理论改造。对于六要的研究与试论,所需要的是在原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与丰富,也就是理论上的再阐释工作。在理论上的深入阐释工作之后,梳理与挖掘六要理论与《笔法记》通篇文本、与整个中国早期画论,乃至与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深刻关系,才能真正使六要在整个中国画论史中的重要理论价值凸显起来。当然,《《笔法记》试论: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的研究与试论工作,并不止于六要,也不止于《笔法记》,正如在一开始所提及的那样,《《笔法记》试论: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是以《笔法记》为基点的网状研究。  在气、韵、思、景、笔、墨六要之中,气关联道、物、象、取象、心、运笔和用墨诸方面;韵则是指六要各要素之间的完整与和谐,也就是“备赅”的意思,韵备六要而兼有,具仪则而不俗,并与气紧密相关;思与景是象形的方法,取象立形而为真景;笔单立为笔术笔法,与其他五要尽皆相关;墨尚未与笔形成完全的合一关系,而主要用于形体塑造之需要,“似非因笔”,但与韵特别相关。六要前二要是总则,思与景是取真之术,笔是运笔之术,墨的功能,主要是中和取真之术与运笔之术之二,这就是六要之间的简要理论结构。  六要以“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为**要,其核心意思是说运笔以心,取物以象,取象以真。但是如何能够取象而不惑?即需具“删拨大要,凝想形物”之思。此句既是讲气,也是在讲气与心、笔、物、象、形、思、景、墨的整体关系。“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仪”可解为图画具备天地造物之仪规、万物之仪态,同时图画本身也有自身之仪则。图画造形隐迹脱胎、换骨立形,既具备与天地万物同样的仪规,又是此画面创真之形象,非浊世之俗物,所以备仪而不俗。能够称之为有韵者,当然是因为具备可为仪表之仪态,所以韵的主旨,也旨在阐述取象之后的画面造形之要。“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前者对物,如何使物为形,使象成真;后者对画,如何搜妙创真,再造图画之真。两者主要都是在进一步阐释造形之要。“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讲的是笔法的独立性与系统性关系,运笔“虽依法则”而如飞如动,笔法的运转变通有其独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相对地不受质与形所限制,相对独立于取象造形之外,但又不是孤立之独存。笔与其他五要之合一,特别是与造形合一,“思经天地,万类性情,文理合仪,品物流笔”,才是图画“妙”之所在。否则,用笔“荡迹不测,与真景或乖异,致其理偏,此谓有其笔而无其思”,孤立用笔而无“凝想形物”“删拨大要”的造形之思,便是“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主要是讲笔墨与造形的相合,调整用笔的强弱程度。运笔为墨迹,隐迹而立形,通过水墨的晕淡变化,表现品物之浅深高低,其文采之自然,似非因笔,实是因笔,似非因形,实是因形。《笔法记》认为“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同时,只是“贵似得真”,又如何能够“搜妙创真”?故又是可忘真景,而有笔墨。笔墨与真景两忘,才有画之为道的终极追求,这就是水墨山水意、象、言之间的关系。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