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4.8(7.6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71588
  • 条形码:9787520171588 ; 978-7-5201-7158-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本书特色

★ 大名鼎鼎的“迪士尼频道”,开播的初衷是为了给迪士尼乐园筹措资金?赫鲁晓夫因未能前往迪士尼乐园而大发雷霆?“加勒比海盗”竟然是1962年就有的游乐项目?什么是迪士尼乐园里的“好表演”和“坏表演”?童话王国里为什么有很多丛林探险项目?……
★ 讲述天才华特·迪士尼如何建起迪士尼乐园,这座主题公园又是如何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回顾迪士尼乐园的起点。这里浓缩了马克·吐温时代的美国田园梦、欧洲的童话世界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是属于成年人的终极乌托邦。
★ 从主题设置、道路规划、建筑比例到游客互动心理等多个方面,情景重现式详尽解析迪士尼乐园,体验华特·迪士尼“隔离现实的魔法”。
★ 日文原版加印40次。作者能登路雅子为美国文化学者、东京大学教授,留学期间曾在加州迪士尼乐园任职,后受华特·迪士尼制作公司委托,参与东京迪士尼乐园建设项目。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内容简介

生于1901年的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开拓时代的尾声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密苏里的乡村小镇上,他亲身体验了人与自然的艰难对抗,也见证了人类的进取与探索。“创造没有自然威胁的乐园”成为这位天才创造者的毕生梦想。
1955年,**座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诞生。这里有来自欧洲的童话王国,有马克·吐温笔下属于美国少年的田园,还有飞向无限宇宙的探索旅程。蒸汽船与蒸汽机车带着人们回到文明在广阔荒野上急速拓展的黄金时代,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使这里成为美国人的精神故乡。
今日,这座“魔法王国”已像当年的开拓者一样,走出美国,去探索欧亚“新大陆”。它将一个非日常的“美国派”世界推向全球,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新奇文化体验。
东大教授能登路雅子将从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读者讲述这一历程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目录

序 章 与迪士尼乐园初相遇

"魔法之国" /"这全都是假的"/华特·迪士尼的传记/内部的视线,外部的视线

**章 迪士尼乐园的诞生

黑色星期日/美国的埃菲尔铁塔/迎接国宾的外交舞台/冷战下的童话王国/地球上*快乐的地方 /基于电影的构想/乌托邦的入口/比例/何谓主题公园/中央大街USA/中央广场/在南加州开天辟地

第二章 奇才华特·迪士尼

孩子们的守护神 /化为泡影的"米奇乐园"/迪士尼王国/财政负责人∶哥哥罗伊/电视与资金源/一幅画/解开谜题的钥匙藏在成长经历背后/迪士尼的家谱/在乡村度过的少年时光/中西部的人与自然/安全又洁净的世界

第三章 营造怀旧气氛

美国的美好往昔/所有美国少年的故乡/父亲的残影 /送报童/消失的童年时代/孩子与大人的分界线/英雄复活/从死亡沉睡中苏醒过来的公主/童话是一座金矿/作为民间信仰的迪士尼/ 终极乌托邦

第四章 迪士尼乐园的超真实主义

纽约世界博览会/科技开创未来/ 发声机械动画人偶/林肯复生/加利福尼亚朝圣之旅/迪士尼乐园的第二阶段/加勒比海盗/法外之徒的生与死/迷宫中的感官/超越真实的模拟体验/不真实的真实世界

第五章 英雄们的过去和未来

"迪士尼还活着"/魔法与科学的分界线/快乐的幽灵公馆/沙漠中的丛林巡航/共情体验非洲探索/远东的异域风情之国日本/开拓美国大陆的疆域/克洛科特的勇武传奇/面向未来的挑战/逐步神话化的迪士尼乐圆/圣地的构造

第六章 佛罗里达、东京与巴黎∶迪士尼乐园的世界战略

第二个魔法之国/佛罗里达的迪士尼革命/在玩乐之心外/总统殿堂/幻想中的独立王国 /迪尼王国的入关手续/东京迪士尼乐园 /"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日元强势的象征/巴黎的迪士尼乐圆/在法国人中毁誉参半/欧洲新版图与迪士尼王国

后 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节选

基于电影的构想
如果想要理解迪士尼乐园的本质,一定不能忘记一个事实:乐园的构造者华特·迪士尼,本职工作是一名电影制作人。迪士尼乐园是以他 30 年来在电影制作生涯中学到的“技法”为基础创作的“作品”。将迪士尼乐园创作成一个立体荧幕的华特·迪士尼,将人们邀请到他讲述的故事中来,从一个场景穿梭至另一个场景。
美国的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指出,迪士尼乐园是将电影和戏剧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全新的娱乐形态。制作一部电影时,制作人可以要求编剧、导演、摄像及演员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可以充分反映制作人水准的完整影像作品。这么做的问题是,电影画面与观众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戏剧则通过不断在观众面前表演营造出临场感,构建与观众的一体性。但是,戏剧的演出总是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永远是不完整的,在多次演出中,可能只有一次能让制作人满意,有时甚至一次都没有。布拉德伯里认为,能够将电影的完整性和戏剧的临场感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迪士尼乐园。
从这个角度看,迪士尼乐园正是一个不在平面银幕上,而在立体世界中的舞台,它由活生生的员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一点跟戏剧的世界是相通的。园内客人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是“舞台”,此外则是“后台”,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迪士尼乐园具有剧场的特性。但是,戏剧的偶然性对华特·迪士尼这个完美主义者来说,是一个必须回避的严重风险,所以他非常关心如何能让演出人员的每一次表演都完美。开始规划时丛林里会出现野生动物,为此后来都换成了机械动物。园内的游乐设施也都逐渐变成由机械主导的电子化空间,这也反映出迪士尼对完美、精确、可重复表演的要求。可以说迪士尼乐园就是将制作电影时所需要的统合控制能力应用到现实的一个宏大实验。
如果从空中俯视迪士尼乐园,就会发现它被设计成倒三角形。四周围有城墙,从构造上来讲,从园内是看不到外面的景色的。这里的围墙,跟电影院的黑暗环境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它是将虚构的世界与日常世界分隔开来的分界线。 所有美国少年的故乡
往昔美好时光里的中央大街,无论是在迪士尼乐园里,还是在美国大众的乡愁中,都处于中心位置。它还能唤醒人们脑海中对乡村小镇外围的纯净自然和绿色田园风光的回忆。在原野上赤足奔跑的少年,围着少年雀跃不停的小狗,钓鱼、野营、棒球和调皮的小恶作剧,小镇上内心温暖的人们,还有初恋……这些正是美国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于 1910 年开始,在杂志《星期六晚报》(Saturday Evening Post)的封面和日历上刊载了半个世纪的、*美好的少年时代的景象。迪士尼和洛克威尔祖父辈的作家马克·吐温在自传式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也描绘了这些意象。这些故事的背景舞台就是密苏里州的汉尼拔,马克·吐温在这个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度过了 4岁到 18 岁的少年时代。现在这里也被称为“所有美国少年的故乡”,成为这个国家一个神话般的地方。
迪士尼、洛克威尔、马克·吐温,这三个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所表达的东西,不仅本质上是共通的,还能看出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华特·迪士尼少年时代沉迷马克·吐温的小说,对于迪士尼来讲,吐温就是他心中一辈子的英雄。他度过幼年时代的乡间小镇马塞林,又恰巧离汤姆和哈克的少年冒险故事的舞台不远,这大概也是令迪士尼对吐温抱有亲近感的一大原因。后来建设迪士尼乐园的时候,在给航行在“美国河”上的蒸汽船取名字时,他没有使用“棉花皇后号”“大密苏里号”这类的常规船名 ,而是将其命名为“马克·吐温号”,这也体现了迪士尼对这位国民作家非同寻常的赞赏之情。据说这艘重达 150吨的豪华客船在建造的过程中一度陷入资金不足的窘境,*终是由迪士尼本人自费出资完成制造。另外,河上还有一座名叫“汤姆·索亚岛”(Tom Sawyer Island)的沙洲,上面的“冒险世界”据说是整个迪士尼乐园里唯一一个全部由迪士尼本人亲自设计的地方。来到这里的孩子们,会通过爬上“汤姆与哈克的木房子”和石头小山,探索“印第安·乔的洞穴”和城寨,进而变身为吐温小说中的主人公。
对于画家诺曼·洛克威尔来讲,密西西比河沿岸汉尼拔小镇的风景,也带有黄金之乡的气息。小镇上至今保留有吐温少年时曾居住过的房子,房内墙上挂着几幅描绘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重要场景的大型油画,这都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处于创作鼎盛期的洛克威尔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典藏版所创作的插画。迪士尼和洛克威尔两人生于同一个时代,同样对吐温所描绘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乡愁般的怀念和憧憬之情,自然也相互尊重和敬爱。实际上,早在迪士尼乐园建成很久之前,华特·迪士尼尝试制作可动人偶的时候,他脑海中的背景就是洛克威尔的绘画。另外,洛克威尔也曾经向迪士尼赠送自己的大型油画。在好莱坞北边的伯班克市有一座迪士尼工作室资料馆,洛克威尔的油画现在就挂在那里。
马克·吐温、洛克威尔、迪士尼,这三个人可以说在各自的领域,都开拓出了可以称为“美国派”的独特世界。他们想要表现的,不是对欧洲文化的模仿和追随,而是那些扎根于美国风土之中的、质朴的属于民众的生活方式。这三个人的创作,都追求着与旧大陆的知识教养和艺术审美所不同的、美国化的东西,其核心就是“田园中的少年时代”这一理想意象。这一点非常值得深思。这种文化首先发源于 19 世纪后半叶吐温的小说,在 20 世纪洛克威尔的绘画中被呈现为画面,*后通过华特·迪士尼之手,在迪士尼乐园这个立体空间中被再现。迪士尼在他的王国里实现的*重要的内容,恐怕就是将这种美国大众之间共享的具有神话性的过去意象具象化。迪士尼为这种意象提供了一个场所,让它可以像物质文化遗产和纪念碑那样永久保存。因为迪士尼乐园的出现,密西西比河上的蒸汽船,飞驰在大西部的蒸汽机车,偏远乡村小城的中央大街,还有已经化为泡影的少年时代,全都变成了大家可以亲眼看见、亲手触摸的“东西”。蒸汽船“马克·吐温号”、“圣塔菲迪士尼乐园铁路”和“中央大街 USA”是迪士尼本人在园内*喜欢的“秀”,它们三位一体地构成了一个舞台,能够将人们带回美国那个荣光闪耀的时代。 圣地的构造
美国大众的共同梦想经过华特·迪士尼的头脑,化为这片 160 英亩的土地上切实存在的非日常世界,这就是迪士尼乐园。这些梦想并不是无序的,它们基于某些默认的规则和文化主题形成了一个极为明晰的结构。迪士尼乐园的入口处写着一句魔咒:“以此为界,你将远离现在,进入过去、未来与幻想的世界中。”我们现在来整理一下,乐园是如何通过园区构造激活这句魔咒的。
简单来讲,从迪士尼乐园的入口穿过“中央大街 USA”抵达奇幻世界的纵向主路线,是将人们从现实拉回孩童时代幻想世界的“回归”之路,而贯穿迪士尼乐园左右两侧的横向主路线,则是将征服未知领域的英雄们的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的道路。英雄,这场大戏中的英雄就是观众自己。游客如果是美国人,尤其是构成这个国家主流文化载体的中产阶级白人的话,那么几乎都会将迪士尼乐园看作自己的理想国,深深地爱上它。这个每天都会汇聚数万人的地方不仅没有因为人群而产生混乱,还能让人们带着笑脸游玩,既是因为这种设计在物理层面发挥了作用,也是因为所有表演都沿着纵横两个方向展开,与人们的想象完全相符的缘故。
中世纪的城堡背后一定住着女巫和小矮人,密西西比河一定有蒸汽船、印第安人和大卫·克洛科特,西部边疆的对面一定有宇宙冒险在等待,对于在美国大众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人来讲,这几乎就是与太阳东升西落一样不可撼动的真理。这个镌刻于内心深处的熟悉的世界,就在迪士尼乐园这个乌托邦中被如此朴素又甜美地再现了出来。对 20 世纪末日渐悲观地看待现实社会的美国人来讲,迪士尼乐园逐步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神圣场所。穿过理想中的田园小镇“中央大街 USA”,漫步于被迪士尼美国化的欧洲童话世界之中,亲身感受西部开拓时代美国的呼吸,乘坐美国的宇宙飞船踏上自己的银河探索之旅——游客们在不知不觉间,已成为这场礼赞美国的庆典的主角。
在这个过程中,迪士尼乐园就像麦加和耶路撒冷一样,是美国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圣地”。让这个“全家人都能享乐的主题公园”出现“圣地”特性的,既不是华特·迪士尼,也不是迪士尼的宣传负责人,更不是到访这里的各国元首或皇室,而是认为迪士尼乐园将自己的文化和理想用*简单骄傲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为此支持迪士尼乐园的美国大众。这个国家的人们并不具备什么共同传统或历史感,因此电影等大众媒体始终要为“何谓美国人”提供一个*大公约数式的模范答案,迪士尼乐园作为一个将多种多样的美国人统合在一起的地方,则成为比电影更有影响力的文化装置。在科技和个人主义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平常各自生活的人们一旦聚集在迪士尼乐园,就会成为跨越籍贯和阶级差异的平等公民,体会到短暂但强烈的团结精神。在园内各处属于美国的神话式形象中散步时,他们将自己代入民族英雄,去出演死亡与复活的戏码。他们用这种方式再次确认,这个世界既安全又美丽,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地方。
在开园之后 10 年的时间里,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曾“参拜”过迪士尼乐园。1989 年开园 34 年后,第 3 亿位游客穿过了迪士尼乐园的大门。不少人都来了两次甚至三次,像这种多次来访的回头客,在开园第 10 年占到五成,1990 年占到八成。也就是说,有千万美国人反复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快乐的地方”,然后像华特·迪士尼所期盼的那样,每次都带着笑容走出乐园的大门。我们讲过,为了进一步增加回头客的数量,迪士尼乐园里不断开设新的游乐设施。迪士尼本人希望把迪士尼乐园打造成一个“永不结束的、有生命的活物”,在他死后,这个在幻想之上继续叠加新幻想的圣地,也在人们心中变得越来越闪耀。
“迪士尼乐园的门票”,并不单纯是指米奇游乐场的入场券,而是明显有“通往天堂的门票”的意味。由此,迪士尼乐园的神话,拥有了将它的福音传遍世界的传道士、多达数亿的朝圣者、永远在成长的圣地以及拥有永恒生命的创始者。这些不仅提高了这个神话的完整度,还让“魔法之国”在 1980 年以后跨出美国国境,继续扩展向全世界。

新书--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作者简介

能登路雅子
1949年生于青森县弘前市。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专业为美国研究与文化人类学。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1980年至1983年,受华特·迪士尼制作公司与东方乐园公司委托,参与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建设项目。1996年至2013年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多文化主义的美国》等。
宋爱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庆应义塾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译有《一个单身赴任下级武士的江户日记》《AI联结的社会》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