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论语》智慧赏析

《论语》智慧赏析

作者:张艳国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小16开B 页数: 39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2.4(7.9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语》智慧赏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21953
  • 条形码:9787010221953 ; 978-7-01-02219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语》智慧赏析 内容简介

该书从《论语》的语录体风格出发,采取逐段解析的方式,提炼各篇主题,予以凝练概括,拟就的一些小标题,不失原义,又用语鲜活,富于时代性和感染力。书稿打通时空隧道、连接古与今,多用笔墨于孔门师徒言说的时代条件,又指出这些言说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如何“常释常新”,通过“与古人对话”,发现先哲的现代启示,作者还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融入篇什,如关于“三月不知肉味”“久矣不复梦见周公”“老而学《易》”等段落的分析,入情入理,展示了新的学术视角。采用释读古籍的一般模式(原文+注释+译文),而是立足于原文本意开掘,把原文所蕴智慧提炼出来,分别作专题式申发,体现一种学术张力。读者在展阅《论语》原文之际,参酌张君评析,引动感悟与思维,或能别有会心。

《论语》智慧赏析 目录

略 序言 体悟中华元典精义 前言 《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学而篇** 孔子不是一个一味以说教为己任的道德家,而是一位主张和鼓励“知 行合一”的教育家 为政篇第二 孔子强调德政与德治。道德是政治的基础,道德是榜样力量,可以 影响社会政治风尚 八佾篇第三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国家的危急关头,他满怀忧患 但不乏重振民族雄风的志气 里仁篇第四 孔子认为,君子与一般的人不同,他善于拿起道德自律的武器,进 行自我剖析,不断提高自我觉悟 公冶长篇第五 在孔子看来,道德修养是做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人的内在素质; 学习是形成美德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和方法 雍也篇第六 孔子强调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不断增长智慧,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 能力。孔子认为,中庸既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又是一种处世的高超 技巧和应变艺术 述而篇第七 孔子强调仁德和仁道,宣扬“求仁得仁”的思想,主张人的修养、 志趣和能力合而为一,一以贯之 泰伯篇第八 孔子重学,将学习、求学和治学看成是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学习和 求知是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子罕篇第九 孔子做人做事,体现出很强的原则性和韧性;孔子弘扬自强不息、 锲而不舍的顽强拼搏精神,主张止止进往,反对功亏一篑,表彰自强不 息的精神和实践 乡党篇第十 孔子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饮食起居是科学的。孔子关于健康生活 的态度、行为,给人以健康生活的指引 先进篇第十一 孔子鼓励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做到 学以致用。这些思想,并不因为时代的变迁、时间的久远而失其光芒 仍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颜渊篇第十二 孔子重视政治家的道德魅力和人格力量,强调“居之不倦,行之以 忠”。孔子重视社会风尚的影响作用,认为社会风尚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子路篇第十三 孔子要求政治家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精辟地论述了 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道理,千百年来,在历代政治家的心中,产生了 强烈的震撼力 宪问篇第十四 孔子重视自身素养和技能的提高。他认为,*担忧的不是人家不知 道自己,而是自己没有努力;自己有了修养和能力,不仅有益于自身提 高,而且有利于“安人”,进而“安百姓”,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孔子认为,君王推行仁道,足以赢得天下;大臣推行仁道,足以治 理百姓。忠信笃敬是仁德的重要内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季氏篇第十六 孔子对于治国,对于学习,对于交友,对于日常生活,都有严肃诚 恳的训诫。孔子的这些教诲,被体现在社会各种角色的言行举止当中 体现出极强的思想魅力 阳货篇第十七 孔子认为,一个人积累美德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重要的则是 学诗、习礼、爱乐。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一定要注重道德修养,注重品 德培养 微子篇第十八 孔子认为,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不以自己对于社会 的理解、对于人生的设计而强加于人,是非对错,留待后人评说 子张篇第十九 子贡式赤诚为后世儒家建构起一套价值范式,使其可以为之奋斗终 老,至死不渝。这就是孔子思想及其儒家文化的感召力 尧曰篇第二十 孔子思想与中国文化是一种承继道统、继往开来的关系。社会之所 以能够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体系,就在于做人有管总的要求可 供依循 后记
展开全部

《论语》智慧赏析 作者简介

张艳国,男,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联合导师,教育部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委。1981—1988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1998—2001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史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师从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批号:18AKS01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口银行工会与地方社会研究(1920——1938)”(13BZS052)等课题二十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藏》精华本”(04﹠ZD041)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儒藏》整理与研究”(03﹠JZD008)子课题负责人;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著有《思想文化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儒藏精华编》第197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奖、教育部高校出版社优秀著作出版奖一等奖、江西省及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