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课余漫笔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27819
- 条形码:9787516827819 ; 978-7-5168-2781-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课余漫笔 本书特色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爱和尊重是教育永远的本质。 学生就像茁壮成长的幼苗,请让他们自然生长吧。无论是阳光雨露还是狂风暴雨,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的兴趣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展现、智慧得以提升、身心得以舒展,才是教师*应该做的。
课余漫笔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两位任教多年、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之余总结的心得感悟,共分五部分:学术篇、管理篇、散文篇、小说篇、诗歌篇;畅谈对于教育问题的经验与体会,浅析教 师职业的发展与本质,以亲切质朴的文字展现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热爱。
课余漫笔 目录
学术篇
诵读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003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005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 008
一叶知全文——《*后一片叶子》教学切入点分析 / 013
一个执着于美感的人——解读海子 / 015
背??诵——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 018
忏悔的人生——读《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 / 022
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 024
关于课文的导入语和结束语 / 026
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体会 / 030
管理篇
己所愿,勿强加于孩子 / 035
黑板该谁来擦 / 037
县级职业学校如何发展 / 039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 041
一定要让她上学 / 044
转化后进生要循序渐进 / 047
一封关于“早恋”的信 / 049
应该如何接管一个新班级 / 051
不得不感动的故事 / 055
一句错话引起的思考 / 057
生源流失是职业学校*大的痛 / 059
傅雷教子的启示 / 062
给学生留一些自由读书的空间 / 064
散文篇
怀念恩师叶纪元 / 069
虽死犹生,虽死犹荣——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 072
论名人 / 075
抱愧母亲 / 078
父爱与孝心 / 079
改变人生命运的书 / 081
甘心做草根教师 / 083
回??家 / 085
坚守自己的人生坐标 / 087
论读书 / 088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王选给我们的启示 / 090
什么时候都不晚 / 091
书山拾贝 / 093
说不尽的吴起 / 095
西瓜霜 / 097
一个人应该如何做学问 / 098
品质的重要性 / 101
中国古代文人的悯民情怀 / 102
做学问就需要大器晚成 / 104
论项羽的犹豫和哈姆莱特的忧郁 / 105
追求无价 / 107
李白与苏轼的胸襟 / 108
小说篇
感??化 / 113
铭??记 / 115
也许真的错了 / 116
好好读书 / 117
家和万事兴 / 147
命??运 / 154
难得糊涂 / 161
我同学陈三木的半生岁月 / 162
寻求长生 / 166
自会有报应 / 171
诗歌篇
对孩子的爱 / 179
爱情,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 / 181
父??爱 / 183
感悟快乐 / 183
告家长 / 185
园丁颂 / 186
时传祥精神 / 189
为文者的自白 / 190
我该如何爱我的祖国——一名教师向祖国的表白 / 192
我愿意 / 195
致木棉 / 196
课余漫笔 节选
忏悔的人生——读《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 1910 年,八十二岁的列夫·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俄国寒冷的深秋和激动的心情,旅途的困顿和疲劳,终于使这位衰弱的老人病倒。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走完了生命的*后历程。 这位俄国的伟大作家,为什么会在晚年选择离家出走?我们可以从他给妻子写的*后一封信中窥见一二:“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了,我要像我这个年龄的老人所习惯的那样去做,从尘世的生活中逃出来,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自己的晚年。”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安享晚年?也许只有了解了他的一生,我们才会明白他晚年的心境。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中,令人印象*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托尔斯泰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部队服役期间,在各场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退役回到家乡,他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19 世纪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晚年托尔斯泰的思想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他憎恶社会上的纷扰,讨厌亲友间的应酬,对自己优越的生活感到良心不安。他一再希望离开家乡,去过平民生活。他开始从事农业劳动,人们经常看到白发苍苍的托尔斯泰赶着马犁田或者砍柴。但是,托尔斯泰想用“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生活来代替沙皇农奴制的主张,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响应,甚至遭到妻子和儿女们的反对,引起家庭矛盾。这一切使得托尔斯泰失去了继续在波良纳庄园生活下去的信心,于是,他离家出走,*终病逝他乡。 列夫·托尔斯泰本性善良,骨子里有着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贵族农奴主的厌恶。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这一思想深刻地反映在他的三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中。《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安娜·卡列尼娜》以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撼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聂赫留朵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 列夫·托尔斯泰同情农民,反对农奴制度,却又反对以革命的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到自己的道路。他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不免有些幼稚。因此,他的思想令农民无法接受,令贵族农奴主充满敌视,他的内心时刻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他曾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托尔斯泰这种思想上的矛盾激荡,以及受农民思想的影响,促使他的世界观发生变化。从 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扬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但他终究是贵族出身,他的农奴主身份使他认识不到阶级对立的不可调和性,因此,他的不以暴力抗恶的想法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软弱无力。列宁对于托尔斯泰的一生做了如下概括:“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是的,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他以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社会的图画。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能够反映从 1861 年农奴制废除后到 1905 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暴露了这个转折时期的很多“重大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探索,然而,他*终也没能找到解决农民贫困的根本方法。他的贵族身份使他不愿意用暴力革命来处理阶级矛盾问题,正像巴尔扎克明知道旧贵族必然灭亡但又对本阶级怀有同情一样。他同情农民的困苦,一生充满忏悔,晚年的出走也许是对他忏悔人生的*好诠释。 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评论。即凡是优秀的文学典型都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都能从作品中读出不同的形象。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话,还是让我们从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那段内心独白来解读吧。 当一个遭受命运沉重打击的人,读到“要是在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才不得的结局”时,他们会赞赏哈姆莱特对死的无所畏惧。而当这类人看到哈姆莱特*终选择了活下来去斗争时,他们会对哈姆莱特活下来的勇气和为生存而斗争的坚强决心产生敬意,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活下来的决心。这类人物是很多的,像司马迁、贝多芬、保尔、史铁生等。 当一个怀着满腔仇恨的复仇者或者一个性格鲁莽的人看到哈姆莱特迟迟不敢行动,以至于失去复仇的机会时,他们会说哈姆莱特性格太忧郁而不能干大事。事实上,哈姆莱特从事的是人文主义对抗封建主义斗争的工作,他扛起的是扭转乾坤的任务,他面对的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哈姆莱特的行动延宕,而没有深入理解他的内心。 当清醒者和批判者读到“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时,他们会赞赏哈姆莱特的清醒和对现实的批判。当有理想、有信仰的人读到“倘不是惧怕那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时,他们会佩服哈姆莱特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会赞赏哈姆莱特为了理想和信仰而没有盲目行动的理智和清醒。 思想家会看到哈姆莱特深刻的思想,探索者会感悟哈姆莱特探索的艰难。我想,不管什么时代、什么读者都会读出不同的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以其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像璀璨之星永远闪烁在世界文学的画廊中。
课余漫笔 作者简介
郭士斌,男,1976年出生,毕业于菏泽师专中文系,现就职于菏泽市定陶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讲师。 司素娟,女,1974年出生,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菏泽市定陶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讲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