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效应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59986
- 条形码:9787302559986 ; 978-7-302-55998-6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效应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国际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表明,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近十多年一直关注非工作上网行为,该研究主题涉及“商业&经济学”、“心理学”、“心理学-交叉学科”、“应用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AMR、AMJ、ASQ、MISQ、ISR、JAP、JOB等国际顶级期刊。 首次揭示非工作上网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结果的双刃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框架。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效应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以下核心问题:国内外非工作上网研究有何异同,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的本土化趋势是什么?在中国情境下如何评价非工作上网行为?在教育情境中,非工作上网是否对大学生学业成绩产生非线性影响?在组织情境中,非工作上网是否通过资源恢复和损耗两种竞争机制对员工心理健康和活力产生非线性影响。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效应研究 目录
**部分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历史回顾
第1章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进展
1.1概念界定
1.2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的理论结构
1.3非工作上网行为的影响因素
1.3.1个体特征因素
1.3.2工作情境因素
1.3.3社会情境因素
1.4非工作上网行为的影响结果
1.4.1对组织的影响
1.4.2对员工的影响
1.5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的未来方向
第2章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 时空特征与热点主题
2.1数据来源
2.2分析软件及数据分析程序
2.3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2.3.1学科类型
2.3.2期刊来源
2.4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的时空特征
2.4.1时间分布特征
2.4.2英文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分析
2.4.3中文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分析
2.4.4英文期刊论文国家分析
2.4.5英文期刊论文研究机构分析
2.4.6中文期刊论文研究机构分析
2.5非工作上网行为领域高被引文献分析
2.6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
2.6.1英文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以及研究热点分析
2.6.2中文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以及研究热点分析
2.7国际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知识演化路径
2.7.1引文网络分析
2.7.2网络闲逛主路径分析
2.8结论及研究启示
2.8.1研究结论
2.8.2未来研究启示
附录: 国外非工作上网研究文献列表
第二部分教育情境中的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
第3章大学生非工作上网行为: 本土量表、现状评价及干预对策
3.1研究问题的提出
3.2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3.2.1量表开发过程
3.2.2样本收集
3.3信度和效度检验
3.4我国大学生非工作上网行为现状及个体差异
3.5大学生非工作上网行为的干预对策
3.6本章小结
附录1: 初始问卷
附录2: *终问卷
第4章非工作上网对学业成绩的差异影响
4.1研究问题的提出
4.2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4.3研究设计
4.3.1变量测量
4.3.2数据收集和参与者
4.4结果
4.5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4.6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第5章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对学业成绩的倒U形影响
5.1研究问题的提出
5.2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5.2.1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
5.2.2心理脱离和放松体验
5.2.3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脱离和放松体验
5.2.4恢复体验的中介作用
5.3研究设计
5.3.1样本与程序
5.3.2变量测量
5.4结果
5.4.1信效度分析
5.4.2假设检验
5.5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5.5.1理论贡献
5.5.2实践启示
5.6本章小结
附录: 调查问卷
第三部分组织情境中的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 社交媒体视角
第6章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
6.1研究问题的提出
6.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6.2.1理论基础
6.2.2非工作上网
6.2.3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的资源恢复机制
6.2.4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的资源损耗机制
6.2.5心理脱离的调节作用
6.3研究设计
6.3.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3.2变量测量
6.4数据结果
6.4.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信效度分析
6.4.2假设检验
6.5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6.5.1理论贡献
6.5.2管理启示
6.6本章小结
附录: 调查问卷
第7章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活力: 恢复体验和疲劳的中介作用
7.1研究问题的提出
7.2文献综述
7.2.1恢复体验研究
7.2.2员工疲劳
7.2.3员工活力研究
7.2.4文献述评
7.3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7.3.1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7.3.2努力—恢复模型
7.3.3自我损耗理论
7.3.4理论分析框架
7.4研究假设
7.4.1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对活力的影响
7.4.2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的工作恢复路径
7.4.3非工作社交媒体使用的自我损耗路径
7.5研究设计
7.5.1变量测量
7.5.2问卷发放与回收
7.6数据结果
7.6.1信效度分析
7.6.2相关性分析
7.6.3结构模型检验
7.6.4中介效应检验
7.7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7.7.1理论贡献
7.7.2管理启示
7.8本章小结
附录: 调查问卷
第四部分非工作时间上网行为: 非工作上网行为的对比研究
第8章技术入侵生活对工作焦虑的影响及边界条件
8.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8.2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8.2.1技术入侵生活对工作焦虑的影响
8.2.2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8.2.3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8.2.4组织支持感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调节作用的调节效应
8.3研究设计
8.3.1变量测量
8.3.2数据收集
8.4数据结果
8.4.1信效度检验
8.4.2假设检验
8.5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8.6本章小结
附录: 调查问卷
第9章技术入侵生活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边界条件
9.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9.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9.2.1理论基础
9.2.2技术入侵生活研究
9.2.3工作满意度研究
9.2.4工作焦虑研究
9.2.5边界分割偏好
9.2.6员工创新行为研究
9.3研究1: 技术入侵生活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9.3.1研究模型与假设
9.3.2研究设计
9.3.3信效度检验
9.3.4假设检验
9.4研究2: 边界分割偏好和婚姻状态的调节机制
9.4.1研究假设
9.4.2研究设计
9.4.3结果分析
9.5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9.5.1理论贡献
9.5.2管理启示
9.6本章小结
附录: 调查问卷(研究1)
附录: 调查问卷(研究2)
参考文献
后记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
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在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管理科学学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